让新课堂成为素养提升的支点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和升级转型。核心素养囊括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和18个基本要点,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和民主素养的培养,必须被大力强调,而新课改正是基于以上要求应运而生的。
  所以说,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改是素养提升的入口,课改下的新课堂是学生素养提升的“阿基米德点”。
  一、夯实基础,强调规范,新课堂强基固本打基石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姿规范、读写规范、基本表述与作答规范等,教师若在教学中注重在这些细节上养成学生好的習惯,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扎实学习基础的巩固,明晰清楚的细节规范要求,都为新课堂强基固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石,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些都只是学生的基础素养,还未被纳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之列。核心素养作为关键少数的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也不是“基础素养”,必须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知识的,是对于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的综合素养。所以,新课堂必须从传统的抓知识、抓基础,转到新形势下的抓能力、抓发展。
  二、转变角色,改变方式,新课堂自主灵动促提升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先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而学科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养的,简单的复制、记忆、理解和掌握是不能形成素养的。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为将知识转化为素养,传统的教学角色和方式必须彻底转变。只有教师转变了“教师为主”的角色,改变了“知识传输”的方式,才能在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时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
  新课堂是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如果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上课只是竖起耳朵听,拿起笔记写,打开练习做,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没有思维的碰撞交流,学生被要求死记硬背和过量做题,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学生逐渐习惯被灌输的教学方式后,上课就是“张嘴等食”,不再思考也不会思考了,于是思维越来越机械僵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停滞衰落。
  三、新课堂是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
  数理化学科的课堂新授课与习题课一样,题海茫茫苦做舟,好像物理课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两样:不做实验,或以讲代做,因一旦检测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技能的缺陷便暴露无遗。但物理课的特点就在于“物”和“理”:“物”即事实证据,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理”即理性思维,要以思维为中心。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观察表象,通过理性思维抽象出具体的理论,再通过具体的原生态问题,得到建构和升华。如果把活生生的物理肢解为知识,而又把知识的获得归结为习题的训练,这样的物理是没有魅力的,这样的物理背离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和特性,是不可能形成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重实验,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新课堂的教学中应重在掌握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去创造性地学习,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创造平台,展现个性,新课堂与时俱进求突破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能通过网络教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像“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动车”等距离农村学生比较遥远的新事物,只有靠网络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同步感知,利用网络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网络教学即进行思维可视化技术教学,该教学过程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思维方法、思维规律运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增强记忆及加深理解的过程,其本质也就是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这种教学适用于各个学科,极受学生欢迎。
  总之,走进生活炼能力,学习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核心素养三大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参与能力,要求学生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知识从生活中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一个平凡的人,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每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们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就会看见交警叔叔的身影。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者我们。每次放学后,我们都会跑过去跟他打招呼,他给我的感觉时而有趣,时而严肃。  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一块儿去上学,每次都
期刊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答案是老师。老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老师身上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那就是——燃烧!  从我开始上学就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老师,但是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您,我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刚刚进入小学,我的心情很紧张,上课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但是老师您并没有不管我,而是耐心地教育我,慢慢地,我能够进入学习的状态了。老师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
期刊
傍晚时分,天空乌云密布,不时还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打着伞,像幽灵一样,徘徊在这湿冷的大街上。走到路口,我碰见了一家三口正在过斑马线,我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的对话和欢笑声,看上去是那么幸福温馨的一家人。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曾经,我也是那么的幸福啊,而现在……  自从我上了四年级,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没有了往日的宠爱,更多的是对我严厉的批评,尤其是在学习上。我明白他们想让我为考个好初中
期刊
带好“文体”“思维训练”“学情”这三个教学背囊,可以使课堂轻松,且行且远,且行且芬芳。  一、把握文体特点,设计目标清  “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
期刊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尤其是在初中这样重要的承接阶段。因此,如何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主题。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目标,为了绩效而进行填鸭式教育,为了考试成绩而进行不断地练习
期刊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明确新课程标准,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
期刊
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英语在学生英语的学习态度、英语基础内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课程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在很多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得到实施,这种方法整合了英语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初中英语的课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去改革创新英语教学的方法,顺应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有些教师讲解起来尚且吃力,学生要充分理解隐深内涵可谓更加吃力。对此,学生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填鸭式记忆,因此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启发式教育,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启发式教育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客体,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
期刊
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语文科目,在思维上所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读读背背就基本上可以应付考试,现在如果没有较高思维水平,是很难在高考中取胜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至关重要。  一、思维导图的意义  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它往往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画曲线图,并在曲线图上写出由这中心话题延伸出来的对象。因形象直观,知识点有明显的区分
期刊
我被大片黑暗裹挟着,拉扯着,在这静谧得能听见空气流动的屋子里。黑暗压得人有些透不过气,却也叫我心中生出几分别样又莫名的安全感。不想开灯,不想去面对光亮中五彩纷呈却谜一般复杂的世界,不想看见那些有意招致或者无端惹起的纷纷扰扰。被现实的棍棒无情打击,被命运的魔手随意愚弄,我唯有选择在漆黑的梦境中蛰伏、逃避。如同一只刺猬,因为没有勇气面对,就顶着满身的刺缩成一团,明知这样会刺伤别人,也弄疼了自己。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