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融知识性、思想性和鉴赏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审美教育呢?作为美育的工具和手段语文,其美育功能也是通过其理性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实现的。它从严肃的主题,正确的观念,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趣的理性内容来“打动”读者,却“以情动人”,教育人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从而使人的心灵变得美好,精神变得高尚,言行变得文明,它以优美的艺术形式“打动”读者,使人产生美感和愉悦,得到美的享受。这样人们就会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并且会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创造美好生活,心灵美就会变成社会美,精神文明就会变成物质文明。
  美学在语文中无所不在。诗歌的意境、语言、韵律,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戏剧的人物造型、散文的语言形式等都蕴含着无尽的美。无论何种文学的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情感、理想、气质、人格、体验等都蕴含在所刻画的艺术形象中,从而获得美感的享受。
  例如讲授《南京长江大桥》一文时,当扫清字词障碍,全文贯通后,抓住对大桥全貌及周围景色的描写,讲述自己游览武汉长江大桥的感受。为扩大思想教育的成果,因势利导,让同学们读自己祖国的一个景点或名胜古迹的感受。我们身处科尔沁草原的一角,我们有古榆、白塔,通过向学生介绍,了解本地特点的风光。课堂情绪热烈,联想广泛丰富,爱国爱乡之情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感染熏陶,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思想教育的目的。
  注重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审美情趣。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正确的朗读能使人们体验到优美的韵味,把握住流动的气脉,产生出妙不可言的感觉。另外设疑激情,树立审美意识。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一堂课上,教师能有几个足以引起学生的情意活动,或有意创设情境的问题,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真情树立审美意识。例如教《孔乙己》可问“孔乙己叫那么名字?”“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没有”……这些问题虽小,但小中见大,不仅使学生能无疑生疑,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目的,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因为审美的目的就在于促成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审美关系,提高审美能力和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在审美教育中,有机地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用美的情感去陶冶学生心灵是十分必要。经常开展写作活动,强化美感效应。
  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学生获取美感之后,再组织他们进行写作,让他们通过写作体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强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又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善恶、美丑,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手指三长两短,人人爱而护之;学生参差不齐,也应倍加关爱无论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都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所有人的期盼。   [关键词]提高优生;厚爱差生;关注中等生    一日,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要他的侍卫周仓打死正在树下搬家的蚂蚁,周仓挽起衣袖,伸出硕大的拳头,用力往地上砸,地面顿时多了许多小坑坑,
期刊
“文化”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是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不是人的本能活动的结果。文化的初始含义是与自然物、自然行为相对的人的创造物和创造行为。文化是人所具有真、善、美的一种素养。古文中“文”指交错有序的现象,如“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海日明。(尚书舜典)”。古文中“化”指变异和转化的过程及结尾。“以文求化,因文而治”乃“文化”。刘向的一书说“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是说“说服、教育、谈判、外交等
期刊
小学的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取材往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但是这些内容都是相对稳定了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生动活跃的社会现实生活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从事品德教育的教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新鲜资料,给学生提供富有亲切感的感知材料,接触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由此看来,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易忽视的问题。    1 
期刊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集中而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笔者认为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在发掘、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创新,但一些貌似教学改革的现象也越来越凸显,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课程标准;科学性;原则性;恰当;冲击;常规课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情高涨,大胆尝试改革,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活动类型,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双边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和学的互相作用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一切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故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既定目标?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角色,重新定位新角色。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有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处理好“工学相融”关系呢?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呢?用生活事例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设巧用教学情境,躬行实践勤学苦练,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教育服务“双肩”挑。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学;工农相融;培养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社会交际领域不断扩大,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尤其是公务员制度改革将应用文写作列入考试范畴后,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多重设疑,为学生创造主体参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以及体验成功,课堂教学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功能。下面谈谈用设疑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课中的尝试,    1 引入新课,兴趣设疑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为此我认为新知识点的引入,一节
期刊
在长期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正在上课时,无论男女学生时不时会摆弄摆弄头发,照下镜子;当你穿件新衣服时,学生的眼光会随着你移动,他们的欣喜比自己穿新衣服还高兴。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们迫切的想要在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大家的认可,被这个社会接纳,他们特别看中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有着强烈的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首先是容貌认可,我的长相怎么样,有没有吸引力,表现为:爱照镜子、爱打扮、追
期刊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特别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而我们传统的语言教育重传授,认为语言是可以教的,教词、教句子、教说话,我们给幼儿的空间很小很小,没有给幼儿开放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幼儿没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交谈、和同伴交谈。教师积极的交往态度和熟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