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导向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高校大学生生员结构的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德育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及其发展,德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把德育工作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来常抓不懈。高校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高校德育建设中,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研究高校德育建设中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导向,探讨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引导作用,做好德育建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协调工作,这是当前高校德育建设中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 大学生
  在接受德育教育中的心理特点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材的重要阶段,对大学生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它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和各项实用技能,它还担负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特别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高校德育建设中的受教育者,他们对高校德育建设具有一些独特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渴求与逆反心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渴望能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获得进步。但是,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要求独立地认识和思考问题而不愿意接受现成的结论,因此,表现出对德育内容和德育活动的不感兴趣和逆反心理。二是热情与冷漠心理。大学生有朝气、有热情,他们期望能在大学里获得友情和友谊、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和能力,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但是,当在追求这些目标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会产生冷漠心理,对自己原来的目标产生动摇、怀疑、丧失信心。三是敏锐与偏激心理,大学生目光敏锐,善于发现新生事物、探索新问题,并执著地追求新生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不满足于问题是什么的说明,而且追寻着为什么的答案;他们重视来自社会及他人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来认识,并确认自我存在价值;他们喜欢群体生活,却敌视共同的约束,强调个性的尽情舒展;他们对各种人生观现象、社会现象极为关注,并试图给出一个圆满的解释。但是,由于知识和阅历的不足,他们在寻求答案时又往往出现偏激情绪,如以偏概全,爱钻牛角尖,听不进反面意见等。因此,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直至难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陷入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或扩散状态。四是主动与消极心理,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开始主动认识和了解自己,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比较全面和客观,而且已经能够针对自己的短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但是由于面临新的竞争,一旦竞争失利会使一些人产生失落感,从而变得消极被动、不求进取。五是传承与挑战心理。当今大学生面对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不仅导致了物质与精神的失衡,而且促使新的多元价值体系出现,导致传统文化体系受到挑战。有的大学生动辄“讲实惠”要价钱,急功近利,一切只为了“好工作”,丧失了理想追求,有的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扭曲。这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操和文化品格的滑坡。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高校的德育建设还需加强,要提升受教育者深层次的精神品质,还有赖于他们的情感认同,使理性与感情生命沟通,完成优秀个性品格塑造。
  
  二、 高校德育
  建设中的心理教育导向
  
  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任何形式的心理教育最终必须在教育对象身上得到共鸣,产生合力作用,引发其自身内在的动力才能取得成效。因此,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导向必须是根据大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心理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进程中对他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沟通与导向,使大学生能发现其优点,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接受德育教育的心理机制,并取得最佳德育教育的过程。高校德育心理导向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认知疏导。认知是心理的基础因素,对大学生接受德育的消极心理要采取认知疏导的办法解决。认知疏导离不开讲道理,道理讲的明白,可以说服人;道理讲的深刻,可以征服人;道理讲的透彻,可以折服人。当然讲道理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进行,既要有丰富的内容,又要有引人入胜的形式;既要有教育层次性要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又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要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原则,又要切实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作用,使疏导工作顺利展开,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去衡量自己与他人的言行。
  二是情感升华。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情感不仅依赖于认识过程,它对认识过程有反作用。大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又是变化不定的,高校德育教育有责任帮助大学生理顺情绪,调整心态实现情感的升华。要引导大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的境界。确定为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学习志向和报负。在情感上不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对学校、集体的荣誉感、义务感,把能对社会和集体的奉献看成是人生的美好追求,在审美上不断升华对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追求与修养,以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三是意志形成。人的意志既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永生不变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学校教育和自我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意志是心理的控制因素,高校德育建设要通过系统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刻苦锻炼意志,讲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觉性,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乐于奉献,在理智和情感发生冲突时有良好的自控力,形成良好的品质,成为新时代的意志坚强的大学生。
  四是人格魅力。人格是心理的综合因素,它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也是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当然,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形成来说,最重要的是社会环境,没有社会生活的历程就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完美的人格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高校德育建设要通过正确的思想德育理论指导大学生,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模范人物的人格魅力来鼓舞大学生。用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大学生,使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具体。
  
  三、 高校德育建设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调整
  
  高校德育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现代教育相一致的德育教育新观念。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二者在权利与地位上是平等的,不是上下级关系,教育者要抛弃师道尊严、我说你做的陈旧观念,树立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意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教育者首先要站在受教育者的位置上,经常想想“如果我是一个受教育者,会要求怎样的德育教育的内容”的问题,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调整自己的德育措施。找准自己德育工作的角色定位,其次教育者既要以自身良好形象赢得大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又要从受教育者的诸多优点中得到启发和动力,从而实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德育效果。另外,教育者要经常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调整,还要通过课堂、课下的诸多形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适,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从而实现德育建设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调适,还有大学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具有过硬的与现代化德育教育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摸准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教育大学生的主动权,有效地把大学生的德育建设做好。
  总之,高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和支持,作为高校要把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使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努力和贡献。
其他文献
教育者在教育对象的不断进步中体现自身价值。然而,在每一个集体中都有相对落后的学生,也有同行称之为后进生。教育者如何评价并做好落后生的转化和引导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对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多研究,树立正确评价观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才。所谓“人才”应该是人与才的统一,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假如说,我们培养出
一、 课堂消极情绪的成因分析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两个动态因素,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课堂情绪产生于两者的作用之中,因此,课堂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也应是来自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由,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对象的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与组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环节组成。在这其中哪个环节考虑的不周到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是一类单基因遗传病,固然这种遗传病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导致个体残疾的几率高,对患者身体危害性大,并且会遗传至后代。对该类疾病进行分子致病机制研究,不但为
本文综合介绍了1983年我院在计算程序、电子技术、采矿方法、采掘机械、破岩机具、装运设备、地压支护、注浆技术及材料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技术成果。 This article presents
优秀的报章新闻标题应当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所谓美学追求,就是借鉴名言名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设置富含意蕴的情境等,使标题更具书卷气息、文化气息、情感气息,更耐人寻
以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为代表,包括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多系统萎缩(Multiplesystematrophy,MSA)在内的一组以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白粒玉米杂交种“辽原一号”属优质蛋白玉米,可饲粮兼用,也可青穗上市,种植区域遍及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然而几年来由于制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分类    在优化组合人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区别使用人才,根据每个人的特性发挥人才的专长。什么是人才?邓小平同志认为:“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这是主要政治标准”。“人才是有的。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邓小平同志认为人才应从德与才即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两方面去衡量。  在高校学生干部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国家为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教育领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民办高教在适应教育市场需求的同时,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担任民办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学生有特殊性,培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使其成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民办高校中也尤为突出。    1.了解民办高校学生的  心理是开展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民办高校相当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考试将仍然是学校、单位、国家选拔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各类考试:升学考试(如中考、高考、考研)、求职考试(如公务员考试)、晋升考试(如职称考试)等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