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是通过教师演示或指导学生亲自体验实验,将书本知识由抽象变具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课外活动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好化学知识。
【关键词】实验 激发 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或指导学生亲自体验实验,将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获取化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同时,兴趣也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课外活动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好化學知识。笔者总结多年的的教学实践,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趣味实验,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演示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趣,积极探索。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增加趣味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空盒生烟、魔棒点灯等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二、利用演示实验,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在学习“氧气”这一课题时,学生通过观察硫、木炭两种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现象的不同,感受到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美妙与奇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演示实验,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学习“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三分之二体积温水(调节溶解速度,便于投影观察),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几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知道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奇特,领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必要,同时学生又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
三、体验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探究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探究实验,要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巧。例如:如在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内容时,首先,通过看、闻、切、浸水等方法总结出蜡烛的物理性质;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蜡烛火焰,了解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再通过火柴梗在火焰中烧焦的不同程度,得出火焰的各层温度高低;最后,学生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惊奇地发现蜡烛真的被点燃了,这样也就引发了学生探究实验原理的激情。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引导学生对不规范操作甚至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总结。事实证明,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很好地掌握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节,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看到“漂浮的肥皂泡”,学生自然联系到二氧化碳的密度,看到“火焰写字”“手指点燃蜡烛”“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庭附近的河水污染情况,并要求探索原因”;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加油站、加气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让学生对家庭里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农具表面留下的锈斑,探索除锈、防锈方法;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怎样去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五、做好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当然,有些小实验,要进行具体指导,如自制汽水:将一瓶矿泉水瓶中倒出约五分之四后,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 g碳酸氢钠,再加入约1.5 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
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从而激发探究兴趣。
六、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如在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时,设计了三个分组小实验:(1)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2)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3)块状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比较三个反应的快慢,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这样通过学习过程的探索,学生对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的结论。通过这样分析后,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使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但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探究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渴求知识的热情。
总之,要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探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去吸取化学营养。
【参考文献】
1.《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年第3、7、8期
2.《中学化学》,2012.6.
3.郁波等,《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4.张厚粲主编,《心理学》.
【关键词】实验 激发 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或指导学生亲自体验实验,将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获取化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同时,兴趣也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课外活动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好化學知识。笔者总结多年的的教学实践,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趣味实验,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演示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趣,积极探索。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增加趣味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空盒生烟、魔棒点灯等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二、利用演示实验,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在学习“氧气”这一课题时,学生通过观察硫、木炭两种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现象的不同,感受到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美妙与奇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演示实验,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学习“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三分之二体积温水(调节溶解速度,便于投影观察),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几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知道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奇特,领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必要,同时学生又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
三、体验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探究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探究实验,要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巧。例如:如在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内容时,首先,通过看、闻、切、浸水等方法总结出蜡烛的物理性质;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蜡烛火焰,了解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再通过火柴梗在火焰中烧焦的不同程度,得出火焰的各层温度高低;最后,学生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惊奇地发现蜡烛真的被点燃了,这样也就引发了学生探究实验原理的激情。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引导学生对不规范操作甚至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总结。事实证明,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能很好地掌握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节,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看到“漂浮的肥皂泡”,学生自然联系到二氧化碳的密度,看到“火焰写字”“手指点燃蜡烛”“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庭附近的河水污染情况,并要求探索原因”;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加油站、加气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让学生对家庭里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农具表面留下的锈斑,探索除锈、防锈方法;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怎样去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五、做好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当然,有些小实验,要进行具体指导,如自制汽水:将一瓶矿泉水瓶中倒出约五分之四后,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 g碳酸氢钠,再加入约1.5 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
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从而激发探究兴趣。
六、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如在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时,设计了三个分组小实验:(1)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2)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3)块状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比较三个反应的快慢,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这样通过学习过程的探索,学生对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的结论。通过这样分析后,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使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但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探究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渴求知识的热情。
总之,要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探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去吸取化学营养。
【参考文献】
1.《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年第3、7、8期
2.《中学化学》,2012.6.
3.郁波等,《化学教学艺术与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4.张厚粲主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