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品赏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读就是品赏性朗读,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方法。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中感悟,并积极发挥教者的语言魅力,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促进感悟,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找准品读“切入点”,促进感悟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文题、词语、过渡段、重点句等,抓住这些深入品读,就能拓展到全篇,顺畅地实现“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
  课文中有些词语很准确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品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教学《钱学森》一课伊始,我便提问: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必然会说到“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一心为国”等词语。那么课文中哪些词语让我们体会了这一点呢?学生会抓住“……钱学森是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中的两个“最”字,以及“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中的“无论……都……”“抵得上”“五个师”等词语来体会,钱学森的能干、出类拔萃就不言而喻了。教学时,让学生紧紧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品读体会,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为了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进行品味朗读。先出示人物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我问学生:“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由此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冯·卡门身边拥有前途无量的未来”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钱学森要求回国决心是如此之大。
  在充分交流体会的基础上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引读、分层次读、齐读,让每一次读都不是一个简单层面的重复,而是用语言训练感情朗读,层层推进,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染之下,内心的情感被激发,情不自禁地走进课文,走进钱学森那美丽的内心世界,学生的移情表达,促进了对课文的感悟、升华,内化了文本的语言。
  二、 运用多元化品读,激发情感
  1. 师生对话式品读,闪现智慧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在交往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所应该享受的权利,给予主动发言、积极参与的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上总是注意倾听,善于捕捉“战机”,从而营造对话高潮。例如学习《钱学森》第5、6自然段时,我抓住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无论到那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契机,深入文本,震撼学生心灵。我与学生进行对话式探究:“一个师有多少人?一个人抵得上5个师25 000人,这说明什么?”又在对话中穿插朗读,“当钱学森终于踏上归国航程,他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该带着怎样感情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对话、朗读中得到升华,心灵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从而提升了人物情感的认识。
  2.想象触发式品读,产生共鸣
  想象触发是指在阅读中教者调动学生的经验库存,从字句联想到与其有联系的经历。想象触发,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也是触发学生内心情感的一剂良药。例如,通过理解美国海军将领的话来体会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时,考虑到事件从时间、空间与学生实际相差甚远,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产生一定的障碍。这时我让学生围绕“美国政府为了留下钱学森,都用了哪些办法呢?”展开想象,让想象与品读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补充钱学森被禁锢、折磨的资料,适当扩展、延伸,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想象触发式的品读让学生感受更真切,读出了自己的内心体会,读出了触动心灵的人物形象,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随着一次次的品读,心灵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人物形象也悄悄地渗入了学生的灵魂深处。
  三、 善用赏识性评价,夯实品读
  提高学生的品读水平应多采用赏识性评价。赏识性评价是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学生在这样愉悦的环境中品读文本,必然能起到内化吸收的功效。例如品读“我们日夜盼望着的,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时,我给予学生及时性鼓励性评价:“我听出了‘深情’二字!”“多么深情而又激动的话语啊!”“通过你的品读,我听出了钱学森说话时的诚恳与坚定。”评价激起学生朗读的信心,必然使得他们敢于主动品读本文,愿于展示品读水平,从而达到人本的互会与交融。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作品形象、意蕴等,都值得学生去品味欣赏。指导学生积累名篇佳作,是丰富学生语言仓库、提升思想文化修养的有效方式。根据选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语言积累方式。  复述课文,就是学生在理解课文
期刊
儿童钢琴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的一个组成部分。儿童钢琴教学有其特殊性,对钢琴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钢琴教学中,依据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儿童作为教学的研究对象,运用趣味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钢琴演奏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 儿童钢琴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现在普遍的学童都在4、5岁左右,因为年龄小,接受能力低,不
期刊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着尊重与沟通,张扬着个性与智慧的课堂。现将本人探索出的几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介绍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1. “抛砖引玉”式  在口语交际教学上的“抛砖引玉”,其实就是正常的教学应展示的教与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先由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教起,展示教学过程,再由学生发言,对他们的回答加以
期刊
一线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是课程专家们经过科学论证后编写而成的优秀的教学资源,教材例题情境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和科学的。如果要修改例题情境,比较恰当的做法是,根据实际需求,对例题情境进行某些方面的完善性修改,争取做到改变一点点,精彩无极限!  一、让情境在细节创新中促进理解  教材是比较规范、比较科学的教学资源。教材例题的情境设计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然而,仔细考量例题情境的细节部分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个高效课堂应是师生、生生多维度互动的。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让师生、生生积极且有效地互动,并且达到精彩生成的教学效果呢?  一、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从教师的言语、行为、举止上流露出来,为学生所察觉、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会从学生的一言
期刊
鼠标在手中随意地点击着,各种新闻、小故事一一映入眼帘,突然一段简短的文字吸引了我: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不仅折射了我们的人生,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听课的盲点。于是,我的眼前出现了工作中的几个场景。  一堂数学复
期刊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勿庸讳言,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学校。由于学校规模的增大,管理宽度加大了,管理难度也在增大。笔者所在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也是一所较大规模的学校,目前学校分设小学部、中学部、国际高中部,共150多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5 600多名。为增加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执行力,学校分四个管理层级:校长办公会—学部教导处(中层处室)—年级管理组—班级管理小组。近几年来,学
期刊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现象,比如教师把要讲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零碎的小问题,看似在“启发”学生探究,实则在演教案剧,表面是学生在探究,实则是学生被套在教师事先设好的圈(即教案)中,最多也只能算是被动探究,或者是教师直接把一个问题抛给毫无准备的学生去探究,学生没有目标,没有方法,讨论研究了许多时间,讲了许多废话,也没什么发现,这种探究就是所谓的无效探究。如何引导学生适时、适度、高效地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培养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从中选择、提炼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期刊
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曾这样说:“尽力在语言的药丸上涂上欢乐和果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输,不单是知识点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多层并进,快乐交流,真实活泼,动态生成,让英语课堂快乐飞扬。  快乐的英语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并让他们获得温馨。乐趣和成功的心理体验;快乐的英语课堂,就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加学习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