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国老人出国的不适应及应对方式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演李安在1995年执导了他的电影处女作——《推手》。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有关中西年轻人在移民美国之后,与前去一同生活的中国老人之间因思想观念不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其本质是中国老人在国外遇到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对于电影中细节的观察以及在国外三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国老人出國不适应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出应对方式,期待能帮助在国外遇到同类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人们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适应;中外差异;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影中的跨文化冲突现象分析
  《推手》这部电影,以中国传统功夫太极拳为主线,讲述了一名中国老人老朱,被自己的电脑工程师儿子朱晓生从北京接去美国享福,却在与自己的美国儿媳妇玛莎和孙子杰米的相处过程中,由于思想观念不同,产生了一系列跨文化交际的问题,甚至是矛盾。电影的另一条线是一位和老朱处境类似的老人陈太太,也被自己的女儿和洋女婿接去美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与矛盾。电影里有些情节虽然令人捧腹,却在笑过之后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这两位老人的境遇也是大多数因儿女移民而不得不搬去国外的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有跨国婚姻的家庭,更是矛盾与冲突不断。一方面可以与儿女在一起,享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又因为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心理上产生了各方面的困扰。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选取印象深刻的一些电影片段,分析老人遇到这些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原因:
  (一)作息习惯不同导致的文化差异
  电影开篇就引入了除了中国太极推手以外的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中国书法、电影、京剧、宝剑等,这些都足以说明,老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老人,并且传统观念深厚,这也就意味着他可能更加难以融入美国当地的文化当中。而房间的另一边,是他的美国儿媳妇——玛莎,一名作家。她需要安静的创作环境,显然老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我行我素,在房间里打太极、看电视、听京剧。后来玛莎终于爆发了,可是老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也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我们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常常忽略了与我们不同的人的文化与感受。在开始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经历的阶段就是期望对方与自己一样。然而当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大,就会引起矛盾与冲突。这时候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要么激化矛盾,与对方发生冲突,要么采取回避策略,退缩回去。但显然,电影中的两个人开始时并没有一方打算回避。
  (二)饮食观念不同引起的文化差异
  民以食为天,由于我们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在饮食文化方面,我们总是高高在上的。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大多也是从饮食方面开始的,我们在这方面有着强烈的优越感。我们可以看到,玛莎用公用的铲子为朱晓生夹菜,而老朱则用自己的筷子,双方均对对方的行为表示不满。这其实是由于民族中心主义导致的。人们在与外族人民相处与交往中,总是愿意按照本民族的观念和标准去衡量他族的一切,这也是导致老朱与玛莎互相对对方的习俗无法理解的根本原因。
  (三)思想观念不同导致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
  由于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想观念截然不同,老朱和玛莎、朱晓生在教育孩子时,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造成了困扰。与杰米相处的过程中,老朱完全显现出一副中国大家长的样子,觉得孙子的汉语老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会影响他的学习。而朱晓生和玛莎却对孩子采取了美国家长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只要随便学学就好。发生冲突的原因都是由于思想观念、教育观念导致的。老朱和玛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圈中,会互相以自己文化圈中的行动指南指导自己的行为,并且由于相处时间不长,还难以适应对方的文化,因而做出了一系列难以让对方理解的行为,究其根本,仍是由于民族中心主义产生的矛盾。
  (四)传统道德观念不同造成的影响
  在中国,“孝”字为先。朱晓生把自己的父亲接来就是在尽自己的孝道。而玛莎认为,老朱的存在让自己无法安心工作,也无法和老朱和平共处,似乎生活秩序全都被打乱了,每分钟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实际上是由于美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中,没有赡养老人的职责。而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老人年龄大了就应当与儿孙在一起,颐养天年。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休克。当一个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圈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惫,并且种种问题被放大皆是由于心理的落差,情感得不到寄托,被新文化的成员“拒之门外”所导致的。
  (五)价值观念不同产生的影响
  中国人群体意识非常强,而美国人则强调独立。这是由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的。因此在电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朱更愿意与当地的华人,尤其是年龄相仿的华人在一起相处。他教授太极拳,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就能转移他在家面对玛莎时因无法沟通产生的不顺心。老人在新的环境中受挫,产生了孤独感、无用感,更愿意住在中国城附近,这样可以体会到更多的文化认同感。而他的儿子认为他只是由于不懂英语,暂时还不适应,时间长了总会习惯的。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在为人处世时,尽量放低自己,多有包容之心,让自己先尝试融入这个新的环境,而不是想要跟这个环境对抗。
  二、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应对方式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将其大致归为跨文化交际冲突中的三大原因,即认识上的误区,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休克”。根据笔者近三年来在国外生活所见,对出国老人不适应提出几点应对方式,对刚到一个新国家的年轻人也同样适用。
  (一)针对认识上的误区的应对方式
  多了解当地文化,多一份包容之心,理解之心。人们在接触一个新文化的时候,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误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当与自己的期望不符时,首先会产生失望或者困惑,甚至是震惊。因此在出国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自己明白这是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遇到各种与国内不一样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出国前,要向孩子多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样在出国之后,遇到相同的情况就有心理准备,并且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理解,为对方考虑了。也就不会出现电影中一些过激的行为了。   (二)针对民族中心主义的应对方式
  我们最容易犯的还有一个错误就是总以自己的文化观念为中心,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去衡量一个别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提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这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出国以后,到了别人的国家,要多用别人的文化和标准去理解当地人的行为。老年人由于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时间更长,可能一时间很难理解他人的一些做法, 这就要多与自己的孩子、身边能交流的人沟通,看看是否别人也曾遇到过相同的问题,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年轻人则更应当运用各种资源如网络等了解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觉得自己的文化就是绝对正确的,别人有不同的观点就是不对。
  (三)针对“文化休克”的应对方式
  初到异乡,每个人在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其实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看似适应能力很强,却也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文化休克”时期。这也是为什么在笔者近几年对自我及身边的中国同事、朋友的剖析,发现第一年在异国的时候,大家都有各种不适应,一般到了第二年,“文化休克”的“症状”就会减轻很多。这正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增加,大家不断与外界磨合,或冲突或回避,从而逐渐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并且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不再由于失去原来的朋友、地位、职业等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也逐渐能融入当地的成员当中,情感和价值都得到了体现。
  首先要明白一点,在异国他乡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是正常的,不要刻意去回避这个问题,也不要因此而消沉,应当正视自我、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其次,在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时,要主动与人沟通,将心结打开,否则累积的时间越长,越容易爆发。最后,在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时,要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积极解决,事后不要钻牛角尖。因此,老年人在国外如果遇到了此类问题,应当及时与儿女沟通,不能只是一味回避,也不要觉得这是在给儿女添麻烦。有效地自我疏导,向他人倾诉,发生过后就将事情抛在脑后,学会“健忘”。年轻人在出國时同样要为自己找到情感的出口,及时疏导,学会转移注意力。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文化休克”。
  三、结语
  李安的电影《推手》给我们展示了诸多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不同给中国的出国老人造成的跨文化交际困扰,也给年轻人带来了一些困惑。然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之法。只要大家多一点包容心、爱心与耐心去善待老人,及时与他们沟通,遇到问题并不像“推手”那样,大多采用回避来借力打力,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李娜.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析李安电影《推手》和《喜宴》[J].影视天地,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开始出现在银幕上,开启了中国画元素动画的模式。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搭配古乐,形成了东方特色的视觉画面。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中,涌现了《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等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堪称经典。1988年创作的《山水情》更是将水墨动画带入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本文着重从《山水情》动画的构图艺术、艺术符号
茅盾《鲁迅论》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茅盾诞辰125周年。茅盾是鲁迅的知音。茅盾于1927年写的《鲁迅论》,立足鲁迅作品评论鲁迅,他的评论客观求实,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鲁迅研究史上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相当的权威性,至今仍没有丧失它的价值。为什么写《鲁迅论》  茅盾是鲁迅的知音。早在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起,茅盾便对鲁迅作品产生兴趣。那时茅盾22岁,入职商务印
【编者按】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因为视野的局限、经验的不足,导致操作失当、失范而陷入困境。“解惑”栏目一方面收集来自心理健康教育一线的疑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征集先行者、思维敏捷者及时提供的思路或经验教训,旨在为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管理者提供支持,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新手教师与成熟教师架起沟通的友谊桥梁。  本栏目长期征集实践问题,凡有疑问者请与栏目主持人联系:杨静平
【摘要】经参观、考察、研讨后,我们对传统文化现实性的思考如下: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现实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五月十二日,县老干局组织全县老新四军及部分老干部前往太湖县,重点考察文博园。  拥有1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太湖县,素来民风纯朴,民俗丰富,文化厚重。至今太湖民间还流传着 “一门十进士,十里两状元”的
【摘要】女性主义艺术将现代主义中的“自我的独白”替换成对话——艺术与社会的对话、艺术家与观众的对话、现在的女艺术家和过去艺术家对话,她们创造了一种社会性。因为女性主义艺术就是来自社会,她们可以很从容地在艺术中加上“公共”和“社会”的内容。在20世纪末,公共艺术领域中女性艺术家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如果说公共艺术是一个社会的舞台,那么女性艺术家则是令人不能忽视的演员。她们用自己的对白来诉说时代的变迁,追
一、焦灼的小A  一天下午,一个女生轻轻地敲门。她个子很高,身材偏瘦,满脸愁容,肩膀下沉,让人感觉很压抑与无奈,与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女形象相差甚远。看着眼前这个无精打采又满心焦虑的孩子,我的心中不乏几分心痛与不安:她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扰?是什么问题让她这般无奈与焦灼?  二、焦灼背后的秘密  小A是一名高三女生,从小跟爷爷奶奶在乡下住,小学时因为成绩优秀,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学。小A家庭比较富裕,但父
【摘要】丧葬礼俗是民俗的一部分,其出现是一个事实,和自然界里的其他事物的出现一样,缘起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是一种综合性的产物。哈尼族的丧葬习俗传至今天已经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一套丧葬礼俗,其中的“哭丧”仪式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关键词】哈尼族;丧葬礼俗;哭丧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民俗对人的控制,是一种‘软控’,但却是一
【关键词】自我暗示;自我调节;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65-04  【作者简介】韩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第四中学(吉林延吉,1330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不少初中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放
教师培训专业化要求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培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教师培训”向“教师学习”的转变,丹麦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提出的全视角学习理论为开展指向“教师学习”的培训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理论认为,所有学习都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个体与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一个是个体心理的获得过程。由此,总结出了学习的三个维度——内容、动机与互动。基于该理论,教师线上研修不仅要关注研修内容的设计,而且要激发教师的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创业者更是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手机APP上,以致APP的数量达到了井喷的状态,更多设计师更是将APP界面的设计局限于视觉审美上。互联网的便利让移动端智能手机的使用人群覆盖率扩大,但针对不同人群而专门设计的APP只是浅尝辄止阶段。然而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扩展了互联网的使用价值领域,使得视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