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生成转换的多重性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生成转换的多重性是指少数民族学生在特殊的母语环境里根据文义将所感受到的事物用汉语形成作文时,先将事物形成表象丰富的内部语言储存在记忆里,通过内部语言在记忆储存器里将母语和汉语进行第一步转换,转化成内部语言,最后用汉字将其外化为具体可感的汉语作文。它是相对于那些在作文过程作为思维工具的内部语言和作为表达形式的外部语言都一致的学生而言。
  生成原指自然界中慢慢发展而成,用于作文产生的意义,揭示作文形成过程的动态性。它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对现实世界进行感受,真正的学生作文也绝非一种文字的铺排,它是一种生命力量本质的显现,学生接触文意,有感而发,这一思维过程是非常活跃的,也明显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再用较静态的语言文字进行描述、润色、修改,最终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生成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在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对其汉语作文的影响是一般学生所无法比拟的。
  转换,原意是指事物由一种状态形式变换成另一种状态和形式,有质的变化也有量的变化。用于作文的描述中有两种含义:一是一般意义所说的,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在头脑里生成表象形成内部语言,此时内部语言是较为零碎易变模糊的,再用文字将其规范、整理、形成具体可感的文字材料。这也是一般学生所遇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形成表象的过程中大多使用母语,同时也在进行着另一层的语言转换工作,即在内部语言活动的过程中,也是母语的思维过程,一边是母语与汉语的对译过程,在记忆储存量和时间极为有限的情况,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的写作极为困难。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生成转换的多重性在作文实践中的表现
  
  (一)完成相应的一篇作文要花更多的时间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存在着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完成作文方面的差异,每次布置作文,规定的时间为60分钟,字数在800字左右,从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看,汉族学生要快得多,这只能是对那些爱好语文程度、语文水平相当的同学相比较而言,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多重转换时需要更多的时间。
  (二)母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困难
  既然语言问题是少数民族学生最关注的,他们认为写出较好的汉语作文重点在于语言的习得和运用以及如何将两种语言顺利地转换。汉语言是民族学生作文的外在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常有一种“词不达意”的感觉,就如调查卷所说的那样:“语言发生断裂现象”、“词汇量太少,无话可写”、“内心感情却无法表达”、“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汉语言壮语化”、“语言平淡”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转换的难度非同一般。我们平时跟学生访谈,他们也都认为如果用母语来叙述某件事情,表达某种情感,那肯定是滔滔不绝、生动丰富,但转用汉语,丢词、漏词的现象就非常普遍,从而导致了作文的平淡无味。在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仍在使用母语进行汉语作文思维,年级越低,这种情况就越普遍。在村级小学几乎百分之百,上了初中仍有40%的学生仍在用母语进行汉语作文思维。广西民族学院承担的“教育部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关于培养教师壮、汉双语能力,提高壮族地区初中教学质量”的课题,课题组对两所中学进行作文抽样研究,发现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因受母语影响而导致初高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抽取的百色市一中(属于当地一类学校)初三(4)班27名同学的日记本发现:第一,日记篇幅短小,缺乏思想性。100~200字的日记有1篇,300字的有8篇,300~400字的有10篇,400~500字的有2篇,600~700字的有2篇,700字以上的有1篇,写360个字以下的(即只有一页稿纸的)小日记16篇,占调查总数的59.2%,这就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怎么会写日记,思路展不开。第二,差错率高,日记中有5处以上错误的有9篇(把写1个错别字,1处用词不当和1处语句不通都算1处错误),其中有5篇是400字以下的。
  (三)民族主体意识的丧失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各具特色,才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因此,保持各民族特色是很有必要的。民族意识是构成少数民族学生主体意识的主要因素。由于汉语言具有强烈的汉民族色彩,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文、写汉语作文时因不理解汉语的特点而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例如,少数民族学生们学着写公园、电脑网络,其实都是汉族学生的翻版,根本没有原创性。没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感受过,如何能写出好作文?凭空编造或模仿范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生成转换多重性的特点
  
  (一)从内部语言转换到外部语言需要多次进行
  学生根据作文要求从记忆库搜集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提取筛选与本次作文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象和概念,从而形成本次作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表象操作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母语。由母语形成的表象再进一步转换成汉语的内部语言,其中母语和汉语无法一一对应的部分逐渐被排除,最后一步再用汉语将作文内容表现出来。
  (二)内部语言中母语和汉语并存
  在作文转换理论中,内部语言作为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承担着作文内容由内在的思维转化为外在的文字形式的任务,起到中介的作用。在一般学生的作文思维中,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都是一致的,而少数民族学生的内部语言却存在着两种语言并存的现象,母语是他们长期耳濡目染内化为自然的语言,是思考时常用的语言;而汉语是他们新近学到,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要运用的,也已成为思维语言的一部分,因而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内部语言思维时,大部分运用的是母语。也偶尔出现一些他们印象比较深的运用得比较好的汉语,两者交替出现,共同完成作文的思维任务。
  (三)作文内容的生成语言不一致和作文内容的表达语言的不一致
  所谓的生成语言就是学生根据命题作文与自己的所思、所想相结合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即学生根据作文题目将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表象记忆材料进行筛选、调整和润色。此时的思维过程大多是呈丰富生动的表象,这样一种娴熟自然的心理现象,学生必然是根据他们掌握和运用的最熟练的语言来进行这一过程的。对于始终处于一种语言活动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成语言和要表达的语言是一致的,而少数民族学生则不然,他们在构思选材酝酿作文的过程中,表象中的事物主要是由母语来完成,而且这种现象是年龄层次越低就越明显。一旦酝酿成熟,要使之成文交给老师,他又必然要符合汉语的要求。因此,他们的表达语言要运用汉语,汉语显得逻辑性强,语义明确,规范性较强。内外两种语言的不一致,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写作汉语作文的难度。
  (四)外部语言无法满足内部语言的需要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不一致,两种语言在使用词量、使用频率、熟练程度上都有所区别。大体上说,内部语言多为母语,他们从小就不断地学习这种语言,而且是发生在语言关键期,而汉语多是他们在七岁上学后才开始接触的,又过了语义关键期又没有语义环境的熏陶,他们母语的词汇量相对来说要比汉语的词汇量丰富得多。语法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比汉语要强得多,因而在使用汉语时可能出现词不答义的现象,即学生根据文题意思浮想联翩地产生众多纷繁的母语意象,但一要转换成汉语,又有可能是结结巴巴、单调的,以至于无法形容和表达。这就是两种语言反差的表现。
  了解掌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教学转换的多重性的特点和表现,我们可以针对他们在学习写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采取相应的策略,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的水平,从而普遍地提高民族素质。
  (本文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县高中)
其他文献
工作了十二年,做了十二年的语文老师,感到最头疼的就是作文的批阅。七十多本作文,一本一本改,每天忙忙碌碌,总是埋头于一大堆的大作文和小作文之中,但是这样做了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占用了备课时间,课堂教学没搞好,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就差,写出来的作文就更难改、费事,备课的时间就更少,造成恶性循环。如果教学生自改作文,学生的作文就会越改越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就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加强备课设
期刊
素描教学是所有美术专业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纯艺术专业的要求和方法来辅导学生,或者是让学生临摹大师的经典素描,培养艺术修养和造型能力。但是不同的专业在造型能力上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所谓造型能力,我认为就是一个人能准确地表现自己内心想象的能力。我们不能说一个人素描画的很好、很写实就说他造型能力强,只能说他的写生模仿力强。当他能准确地表现心中意象的时候,才能说明他
期刊
赵光鸣,湖南浏阳北盛仓人。1958年随父进疆。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任新疆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委员。已出版长篇小说《青氓》《迁客骚人》《乱营街》《金牌楼》《赤谷城》《莎车》《旱码头》等九部,小说集《远巢》《绝活》《死城之旅》《郎库山那个鬼地方》等八部,电影两部。代表作有《石坂屋》《西边的太阳》《穴居之城》《绝活》《汉留营》《帕米尔远山的雪》等。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规律需要用数学语言、数学公式来表达。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都有各自的特点,若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用“纯数学”处理,就会违背物理规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能单纯地用数学规律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对这个公式有的同学这样理解:“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期刊
近几年,伴随着青海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异军突起,改革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青海是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和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就人才需求层次来说,一方面需要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人才,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和个体发展水平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必须在阅读教学
期刊
只有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才能使其神采飞扬,才能使师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智慧的碰撞。只有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实现。这样,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飞扬的舞台,成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天地。    一、师生互动,构建自由交流的平台    构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中,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
期刊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足球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最重要的是普及程度,关键还在于中小学的开展。然而中国足球从1994年开始职业联赛以来到今天,青少年儿童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却越来越少。曾有“足球教父”之称的我国优秀足球教练员张引讲:“中国足球的人才培养体制出了问题,想出人才越来越难了。”目前我国培养足球运动员的主要途径靠足球学校或足球俱乐部,它构成了我国足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国
期刊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气息,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主动获取者,做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给学生一份动力    良好的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使人成功。语文课堂不应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要摆正位置,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动力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探究的动力,
期刊
在函数及其图像中,蕴含的辩证观点极为丰富。它的最大特点是“变”:变化、变量、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一、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常量,是相对于某一过程或另一个变量而言的。绝对的常量是没有的,因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