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初中作文课难上,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要扭转学生厌烦作文、态度冷漠,以致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积累的几点做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确实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写作 方法
长期扎根农村语文教学的我,对学生一到作文课就眉头紧锁、情绪低落的情景感触颇深,也不遗余力地对此作坚持不懈的探索,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就谈谈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心得。
一、课内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言是构建文章的血肉,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往往给人一种恰似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美,贫乏枯燥的语言表达则会让人产生厌倦情绪。农村初中生的语言习惯更多地体现贫乏枯燥,在写作过程中“话到嘴边而无法表达”的现象时常出现。每当写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不符合作文语言的要求而得低分,这些常常困扰着老师和学生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在这方面,我常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抄录笔记本,分门别类地收集、积累语言,收集、积累的内容有:1、以课本为主,积累生字、词、及优美的句、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3500个和会写3000个是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字词句段的整合与整体。在初中七至九年级的课文后都有本课的生字、词,除此外还有练习中的优美语句、段落的赏析。如《散步》中的“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紫藤萝瀑布》中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等,我就让学生将这些字词句段抄录,并会遣词造句、扩写语段或仿写语段。2、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歇后语、格言等。如七年级上册《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的名人名言,又如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中的“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除课本外,作文选、报刊杂志中的优美语句、名言警句、俏皮话、歇后语等也进行收集,让学生系统地归类和整理,并在言谈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反复使用,然后形成自己内在的语言体系。
二、课外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生活,加强观察日记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材料哪里找,那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每次布置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没有材料可写,甚或是材料重复使用,没有新意,或是任意编造,言之无物,行文干瘪,毫无情感,为此我时常教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话题、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只有深入生活,用心生活,有目的地观察,细心地观察,有顺序地观察,耐心地观察,长期地观察,如此,学生就会发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灵感就会不期而至,作文材料也会源源不断、接踵而来。于是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抒写自己心中的精彩体验。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一周写两篇。观察日记分为四块:写人日记、叙事日记、写景状物日记、心情日记,每一个月确定一个训练的重点。如写人物观察日记,我就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亲人、陌生人等,要求学生每星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叙事日记,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要求学生清楚、完整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真人真事,先一件事,再两件事,最后到多件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较有文采地记叙事情的目的;写景状物日记,写景状物主要着力写自然景物,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神奇绚丽的,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清水、蓝天、白云,仔细观察,细心描绘,言下之物必会丰满动人;心情日记是抒发心声、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激发情感,挥洒情感的载体,它不仅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多年来,我一直引导、鼓励学生多对生活、对人生思考,学会用理性的思想、感性的认识来看待生活,教会他们去感悟美好的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课内外结合加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
课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更多的知识在课本之外,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多读书,勤读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有很大的关系的。为此,我的做法是:1、注重课本内古诗词、文言文、优美篇章的诵读。七至九年级课本里,课内必背古诗词就有28首(篇),文言26篇,课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60首(篇),以及一些优美的现代文的诵读,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雪》、冯骥才的《珍珠鸟》等等。2、强化七至九年级《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导读篇目的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导读篇目共有20篇,这些篇目多是经典篇目,我尽力让学生从图书室借或向藏有这些书的个人借,在班里互相传看,或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看,边看边摘抄些精美的语句、语段或写些阅读笔记,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3、收集课外书籍。学校图书室虽藏书不多,但也已足够学生借阅,再加上少数学生手中也有一些课外读物,引导他们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至少每两周用两个自习节的时间来阅读,为此,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设立小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组员的阅读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连续和完整性。
以上只是我几年来的一些教学心得和反复使用的方法。作文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常抓、狠抓,毫不懈怠。如此,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再难,也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也总会被攻克。我相信,农村初中生的作文也会被列入“满分作文”之列,犹如山花般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2009年第4、5期
2、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学 》
3、黄麟生《作文教学漫谈》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写作 方法
长期扎根农村语文教学的我,对学生一到作文课就眉头紧锁、情绪低落的情景感触颇深,也不遗余力地对此作坚持不懈的探索,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就谈谈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心得。
一、课内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言是构建文章的血肉,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往往给人一种恰似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美,贫乏枯燥的语言表达则会让人产生厌倦情绪。农村初中生的语言习惯更多地体现贫乏枯燥,在写作过程中“话到嘴边而无法表达”的现象时常出现。每当写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不符合作文语言的要求而得低分,这些常常困扰着老师和学生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在这方面,我常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抄录笔记本,分门别类地收集、积累语言,收集、积累的内容有:1、以课本为主,积累生字、词、及优美的句、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3500个和会写3000个是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字词句段的整合与整体。在初中七至九年级的课文后都有本课的生字、词,除此外还有练习中的优美语句、段落的赏析。如《散步》中的“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紫藤萝瀑布》中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等,我就让学生将这些字词句段抄录,并会遣词造句、扩写语段或仿写语段。2、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歇后语、格言等。如七年级上册《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的名人名言,又如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中的“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除课本外,作文选、报刊杂志中的优美语句、名言警句、俏皮话、歇后语等也进行收集,让学生系统地归类和整理,并在言谈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反复使用,然后形成自己内在的语言体系。
二、课外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生活,加强观察日记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材料哪里找,那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每次布置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没有材料可写,甚或是材料重复使用,没有新意,或是任意编造,言之无物,行文干瘪,毫无情感,为此我时常教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话题、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只有深入生活,用心生活,有目的地观察,细心地观察,有顺序地观察,耐心地观察,长期地观察,如此,学生就会发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灵感就会不期而至,作文材料也会源源不断、接踵而来。于是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抒写自己心中的精彩体验。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一周写两篇。观察日记分为四块:写人日记、叙事日记、写景状物日记、心情日记,每一个月确定一个训练的重点。如写人物观察日记,我就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亲人、陌生人等,要求学生每星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叙事日记,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要求学生清楚、完整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真人真事,先一件事,再两件事,最后到多件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较有文采地记叙事情的目的;写景状物日记,写景状物主要着力写自然景物,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神奇绚丽的,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清水、蓝天、白云,仔细观察,细心描绘,言下之物必会丰满动人;心情日记是抒发心声、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激发情感,挥洒情感的载体,它不仅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多年来,我一直引导、鼓励学生多对生活、对人生思考,学会用理性的思想、感性的认识来看待生活,教会他们去感悟美好的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课内外结合加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
课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更多的知识在课本之外,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多读书,勤读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有很大的关系的。为此,我的做法是:1、注重课本内古诗词、文言文、优美篇章的诵读。七至九年级课本里,课内必背古诗词就有28首(篇),文言26篇,课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60首(篇),以及一些优美的现代文的诵读,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雪》、冯骥才的《珍珠鸟》等等。2、强化七至九年级《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导读篇目的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导读篇目共有20篇,这些篇目多是经典篇目,我尽力让学生从图书室借或向藏有这些书的个人借,在班里互相传看,或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看,边看边摘抄些精美的语句、语段或写些阅读笔记,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3、收集课外书籍。学校图书室虽藏书不多,但也已足够学生借阅,再加上少数学生手中也有一些课外读物,引导他们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至少每两周用两个自习节的时间来阅读,为此,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设立小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组员的阅读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连续和完整性。
以上只是我几年来的一些教学心得和反复使用的方法。作文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常抓、狠抓,毫不懈怠。如此,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再难,也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也总会被攻克。我相信,农村初中生的作文也会被列入“满分作文”之列,犹如山花般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2009年第4、5期
2、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学 》
3、黄麟生《作文教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