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史学家。在长期而广泛的游历中,他收集了大量的民情风俗、传说、旧闻,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完成了流传于世的伟大历史著作《历史》。与此同时,游历对希罗多德的人生观、历史观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希罗多德 游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30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史学家,有“历史学之父”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以善游著称的旅行家。因此,有人说他是“旅行家之父”。他的足迹曾经踏遍黑海、巴比伦、埃及,几乎走遍了西亚和地中海东部主要地区。在长期而广泛的游历中,他收集了大量的民情风俗、传说、旧闻,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完成了流传于世的伟大历史著作《历史》。与此同时,游历对希罗多德的人生观、历史观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希罗多德的游踪
希罗多德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尔那索斯城。他非常重视游历的作用,认为“人类的幸福从不长存在一个地方”。现在很难说希罗多德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不过可以说凡是当时可以去的地方,他都去了。据估计,他“旅行的南北距、东西距或许已达到1700英里”。
大约不到30岁,希罗多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游历。在东方,他到过腓尼基、叙利亚、巴比伦,远达波斯帝国境内,还访问过京城苏萨。在美索不达米亚,他逗留颇久,巴比伦城的店肆林立、商业兴旺的繁荣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方,他到达过北非,并沿尼罗河而上,一直到达埃及南端的埃烈旁提涅。他见过巍峨屹立的金字塔,考察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在北方,他到过黑海北岸的西徐亚、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并和马其顿的王家大臣有过不少交往。后来还到达过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岛。
希罗多德在地中海东部的旅行,时间总计大概8至10年。当时交通工具极为落后,人们远行十分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罗多德长期、广泛的旅行,不能不是一个壮举,而且也是个创举,无愧于“旅行家之父”的称号。
约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了当时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在伯里克利等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这样,他进行了第二次游历,主要的地点在希腊本土。他访问过斯巴达、底比斯、特尔菲及希腊地区的不少城市。
通过这两次大范围的游历活动,希罗多德足迹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欧亚非文明地区,长期而广泛的游历,使他看到了希腊世界以外的广大世界,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他每到一地都要去探访名胜古迹,到当地人民中间观察民情风俗,搜集能够找到的任何文字记录和旧闻、传说,并把它们记述下来。所以,长期的游历对其日后著书立说有着直接的帮助。
二 游历对希罗多德著书的影响
首先,希罗多德在游历中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古希腊用文字记载史实出现较晚,希罗多德手边并无多少可以借鉴的文献资料,因此编纂《历史》,他不得不依靠自己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他善于通过“观”、“探”、“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闻所未闻的史料,体验各地的生活习俗。“观”就是实地察看名山大川和地形地势。例如,他仔细观察了尼罗河长期泛滥的原因,并把埃及说成是尼罗河的礼品:
“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起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探”就是研究各地的经济、物产、风俗、民情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例如,在介绍斯奇提亚人时,他指出:
“他们并不修筑固定的城市或要塞,他们的家宅随人迁移……他们不以农耕为生,而是以畜牧为生的,他们的家就在车上。”
从他这一记载中,我们可看出一般游牧民族的特点。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还多处记载了原始群婚的习俗:玛撒该塔伊人是每人娶一个妻子,不过他们的妻子却是随便和别人交媾的;金达涅司人的妇女带着许多皮制的踝环,因为据说她只要和一个男子发生过关系,便带上这样一个踝环;欧赛埃司人、阿伽杜尔索伊人、纳萨摩涅司人男女之间也都是杂交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群婚制时,曾肯定了希罗多德这些记述的价值。
“访”,就是沿途查访古迹遗物。希罗多德到过巴比伦城,对该城城墙、护城河、街道分布等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记载:巴比伦城由两部分构成,幼发拉底河流贯其中。城墙从两面筑到幼发拉底河。从河岸起,城墙弯曲沿两岸延伸,形成用火砖筑成的堰堤。街上直道纵横,无论是顺着河的街或是通向河的街,都是笔直的。通河的横街都装有街门,这些门是铜制的,直接逼临河上。
“问”就是通过译员或向导,搜集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被采访者,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从他们的口中,他获知许多人类过去的故事。其中口头流传的资料大多是古希腊史家觅取资料的主要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一书是希罗多德身临其境、实地探访的丰硕成果。
其次,希罗多德在游历中考证史实也开创了历史学。在游历过程中,希罗多德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然而仅仅收集资料也仍然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找到处理这些资料的方法,方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著述。他采取了一个一贯的做法,即将资料的可信程度进行分类,明确交代哪些是他亲眼所见,哪些只是听他人所说的。如在记述尼罗河的源头时,他说:
“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亲眼所见,从此往南则仅仅是道听途说。”
而对于他人所说,他对其可信度也进行进一步区分。对于一些不十分可信的资料,他明确加以说明。“这可能是真的”,或者说“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但他对荒诞不经的传说,公开采取排斥的态度。如传闻涅乌里司人每年都要有一次机会变成一只狼,若干天后,又恢复原形。希罗多德闻之则公开指出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他或采取“客观主义”态度:“我的规则是不管人们告诉我什么,我都把它记录下来。”“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没有什么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对于我的全部历史来说,这个说法我以为都是适用的。”由于他采取了历史批判主义的写作方法,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真实的历史资料。
最后,希罗多德在游历中从“面向世界”的视角,关注人类,为人类的功业赞叹不已,认为应该使这些功业为人传诵。他在《历史》的一开头,就明确地说明了研究历史的目的: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是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
在《历史》中,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西徐亚的历史和文化都占有相当多的篇幅。希罗多德对各个民族都一视同仁,对各种文化不抱偏见。例如,推崇埃及人的文化成就,赞许巴比伦人的某些习俗,弘扬斯奇提亚人的生活方式等等。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深信,他们自己的习俗比其他民族的习俗要好得多。”他非常重视记载东方文化对希腊的影响。他指出,埃及的太阳历要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等等。希罗多德这种尊东方为师的见解与其丰富的游历经历和现实感受紧密相关。
三 游历对希罗多德个人的影响
游历不仅为希罗多德著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他在游历的过程对人物事件的进一步探究,也对其历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的游历使希罗多德看到了希腊世界以外的广大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世界的概念,于是形成了一种世界史的宏观视野。通过民间的访问考察使他对人类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力,对人生满怀热情,对揭示人类奥秘抱有无限兴趣,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类行为、历史事件的原因,有了更为通达深邃的历史眼光,记载深入、全面而公正。
游历使希罗多德更多地接触社会各阶层,在其游访的众多人物中,政治家伯里克利对希罗多德的影响最为深远。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民主政治领袖,他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在他当政时期是雅典奴隶制经济和文化都极为繁荣的时代。
伯里克利揭示了对民主制度的理解与认识——“主权在民”。每一位公民在政治与法律面前,不分高低贵贱,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他们既要行使政治权利,又要担负起法律责任。伯里克利之所以能提出“主权在民”的政治理论,是基于他对人性、人的价值的充分重视。由于伯里克利把人看得高于一切,强调人的存在意义,他才能在国家的各项制度中,体现出对公民独立人格的尊重,并尽可能发挥每个公民的积极作用。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其时,雅典国势如日中天,作为雅典帝国首都的雅典城已成为东地中海地区乃至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海陆交通枢纽;雅典当政者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各地的能工巧匠汇集于此,文人墨客纷至沓来,雅典成了名副其实的“希腊的学校”。在逗留雅典期间,希罗多德与当时雅典的“第一公民”伯里克利过从甚密。因此,他也一定有许多机会去接触和观察伯里克利的言行,而且越是接触的多,越会感到伯里克利非凡的能力、卓越的才华是极为不可多得的。伯里克利守正不阿、廉洁奉公,有眼光,学识修养深厚,善于演说、娴于辞令,坚毅冷静,器宇不凡,具备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品格和气质。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的自由与秩序完美的和谐共存无疑是要归功于伯里克利的能力的。
在这里,希罗多德由于受到伯里克利的支持与鼓励,决心写一部完整的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传之后世。希罗多德一生向往并崇拜民主政治,从《历史》一书中反映出来的,是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赞美。有了权利平等的民主,雅典人以及相当一部分希腊人就会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威力:
“雅典的力量日益增强,这说明不只在一方面,而是在所有方面,民主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因为当雅典人在僭主统治之时,他们在战争中不比邻邦更为成功,但一旦被从僭主统治之下解放出来后,他们就是最为优秀的战士了。这说明当受到控制之时,他们懈怠如同为主子劳作一样,而当获自由之后,每个人都热切渴望做出成就。”
很明显,希罗多德推崇希腊、称颂雅典,向往奴隶主民主政治。他这种进步的政治观念,除了受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影响外,伯利克利对其当不无影响。
四 结语
通过对希罗多德游历经历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游历的重要价值。希罗多德在30至40岁间在东方各地广泛旅行,虽然这些旅行并没有什么地理上的新发现,但他那种有闻必录的勤劳和寻根问底的探索,使他的10年奔波结下了丰硕的知识之果。游历使希罗多德收获颇丰,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史料,而且考证了许多问题。丰富的游历经历使得希罗多德确实比较见多识广,胸襟开阔,不囿于一家之言和一派之见。同时,游历还使得希罗多德的价值倾向和人生观不断提升,成为古代希腊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腊文明开创之际典籍鲜少,读万卷书根本不可能。但古希腊学者几乎都有游历的经历。从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赫卡泰乌斯、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到希腊化时期的波里比阿和普鲁塔克,无不在游历中最终成就了史学家的事业。可以说,游历传统对当时的古典史学和后世的西方史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 [美]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
[3]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宋慧娟:《试评伯利克利的历史作用》,《史学集刊》,1998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岩,女,1975—,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西方史学史等,工作单位: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希罗多德 游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30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史学家,有“历史学之父”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以善游著称的旅行家。因此,有人说他是“旅行家之父”。他的足迹曾经踏遍黑海、巴比伦、埃及,几乎走遍了西亚和地中海东部主要地区。在长期而广泛的游历中,他收集了大量的民情风俗、传说、旧闻,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完成了流传于世的伟大历史著作《历史》。与此同时,游历对希罗多德的人生观、历史观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希罗多德的游踪
希罗多德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尔那索斯城。他非常重视游历的作用,认为“人类的幸福从不长存在一个地方”。现在很难说希罗多德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不过可以说凡是当时可以去的地方,他都去了。据估计,他“旅行的南北距、东西距或许已达到1700英里”。
大约不到30岁,希罗多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游历。在东方,他到过腓尼基、叙利亚、巴比伦,远达波斯帝国境内,还访问过京城苏萨。在美索不达米亚,他逗留颇久,巴比伦城的店肆林立、商业兴旺的繁荣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方,他到达过北非,并沿尼罗河而上,一直到达埃及南端的埃烈旁提涅。他见过巍峨屹立的金字塔,考察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在北方,他到过黑海北岸的西徐亚、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并和马其顿的王家大臣有过不少交往。后来还到达过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岛。
希罗多德在地中海东部的旅行,时间总计大概8至10年。当时交通工具极为落后,人们远行十分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罗多德长期、广泛的旅行,不能不是一个壮举,而且也是个创举,无愧于“旅行家之父”的称号。
约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了当时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在伯里克利等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这样,他进行了第二次游历,主要的地点在希腊本土。他访问过斯巴达、底比斯、特尔菲及希腊地区的不少城市。
通过这两次大范围的游历活动,希罗多德足迹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欧亚非文明地区,长期而广泛的游历,使他看到了希腊世界以外的广大世界,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他每到一地都要去探访名胜古迹,到当地人民中间观察民情风俗,搜集能够找到的任何文字记录和旧闻、传说,并把它们记述下来。所以,长期的游历对其日后著书立说有着直接的帮助。
二 游历对希罗多德著书的影响
首先,希罗多德在游历中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古希腊用文字记载史实出现较晚,希罗多德手边并无多少可以借鉴的文献资料,因此编纂《历史》,他不得不依靠自己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他善于通过“观”、“探”、“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闻所未闻的史料,体验各地的生活习俗。“观”就是实地察看名山大川和地形地势。例如,他仔细观察了尼罗河长期泛滥的原因,并把埃及说成是尼罗河的礼品:
“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起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探”就是研究各地的经济、物产、风俗、民情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例如,在介绍斯奇提亚人时,他指出:
“他们并不修筑固定的城市或要塞,他们的家宅随人迁移……他们不以农耕为生,而是以畜牧为生的,他们的家就在车上。”
从他这一记载中,我们可看出一般游牧民族的特点。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还多处记载了原始群婚的习俗:玛撒该塔伊人是每人娶一个妻子,不过他们的妻子却是随便和别人交媾的;金达涅司人的妇女带着许多皮制的踝环,因为据说她只要和一个男子发生过关系,便带上这样一个踝环;欧赛埃司人、阿伽杜尔索伊人、纳萨摩涅司人男女之间也都是杂交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群婚制时,曾肯定了希罗多德这些记述的价值。
“访”,就是沿途查访古迹遗物。希罗多德到过巴比伦城,对该城城墙、护城河、街道分布等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记载:巴比伦城由两部分构成,幼发拉底河流贯其中。城墙从两面筑到幼发拉底河。从河岸起,城墙弯曲沿两岸延伸,形成用火砖筑成的堰堤。街上直道纵横,无论是顺着河的街或是通向河的街,都是笔直的。通河的横街都装有街门,这些门是铜制的,直接逼临河上。
“问”就是通过译员或向导,搜集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被采访者,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从他们的口中,他获知许多人类过去的故事。其中口头流传的资料大多是古希腊史家觅取资料的主要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一书是希罗多德身临其境、实地探访的丰硕成果。
其次,希罗多德在游历中考证史实也开创了历史学。在游历过程中,希罗多德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然而仅仅收集资料也仍然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找到处理这些资料的方法,方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著述。他采取了一个一贯的做法,即将资料的可信程度进行分类,明确交代哪些是他亲眼所见,哪些只是听他人所说的。如在记述尼罗河的源头时,他说:
“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亲眼所见,从此往南则仅仅是道听途说。”
而对于他人所说,他对其可信度也进行进一步区分。对于一些不十分可信的资料,他明确加以说明。“这可能是真的”,或者说“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但他对荒诞不经的传说,公开采取排斥的态度。如传闻涅乌里司人每年都要有一次机会变成一只狼,若干天后,又恢复原形。希罗多德闻之则公开指出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他或采取“客观主义”态度:“我的规则是不管人们告诉我什么,我都把它记录下来。”“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没有什么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对于我的全部历史来说,这个说法我以为都是适用的。”由于他采取了历史批判主义的写作方法,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真实的历史资料。
最后,希罗多德在游历中从“面向世界”的视角,关注人类,为人类的功业赞叹不已,认为应该使这些功业为人传诵。他在《历史》的一开头,就明确地说明了研究历史的目的: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是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
在《历史》中,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西徐亚的历史和文化都占有相当多的篇幅。希罗多德对各个民族都一视同仁,对各种文化不抱偏见。例如,推崇埃及人的文化成就,赞许巴比伦人的某些习俗,弘扬斯奇提亚人的生活方式等等。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深信,他们自己的习俗比其他民族的习俗要好得多。”他非常重视记载东方文化对希腊的影响。他指出,埃及的太阳历要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等等。希罗多德这种尊东方为师的见解与其丰富的游历经历和现实感受紧密相关。
三 游历对希罗多德个人的影响
游历不仅为希罗多德著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他在游历的过程对人物事件的进一步探究,也对其历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的游历使希罗多德看到了希腊世界以外的广大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世界的概念,于是形成了一种世界史的宏观视野。通过民间的访问考察使他对人类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力,对人生满怀热情,对揭示人类奥秘抱有无限兴趣,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类行为、历史事件的原因,有了更为通达深邃的历史眼光,记载深入、全面而公正。
游历使希罗多德更多地接触社会各阶层,在其游访的众多人物中,政治家伯里克利对希罗多德的影响最为深远。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民主政治领袖,他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在他当政时期是雅典奴隶制经济和文化都极为繁荣的时代。
伯里克利揭示了对民主制度的理解与认识——“主权在民”。每一位公民在政治与法律面前,不分高低贵贱,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他们既要行使政治权利,又要担负起法律责任。伯里克利之所以能提出“主权在民”的政治理论,是基于他对人性、人的价值的充分重视。由于伯里克利把人看得高于一切,强调人的存在意义,他才能在国家的各项制度中,体现出对公民独立人格的尊重,并尽可能发挥每个公民的积极作用。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其时,雅典国势如日中天,作为雅典帝国首都的雅典城已成为东地中海地区乃至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海陆交通枢纽;雅典当政者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各地的能工巧匠汇集于此,文人墨客纷至沓来,雅典成了名副其实的“希腊的学校”。在逗留雅典期间,希罗多德与当时雅典的“第一公民”伯里克利过从甚密。因此,他也一定有许多机会去接触和观察伯里克利的言行,而且越是接触的多,越会感到伯里克利非凡的能力、卓越的才华是极为不可多得的。伯里克利守正不阿、廉洁奉公,有眼光,学识修养深厚,善于演说、娴于辞令,坚毅冷静,器宇不凡,具备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品格和气质。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的自由与秩序完美的和谐共存无疑是要归功于伯里克利的能力的。
在这里,希罗多德由于受到伯里克利的支持与鼓励,决心写一部完整的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传之后世。希罗多德一生向往并崇拜民主政治,从《历史》一书中反映出来的,是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赞美。有了权利平等的民主,雅典人以及相当一部分希腊人就会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威力:
“雅典的力量日益增强,这说明不只在一方面,而是在所有方面,民主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因为当雅典人在僭主统治之时,他们在战争中不比邻邦更为成功,但一旦被从僭主统治之下解放出来后,他们就是最为优秀的战士了。这说明当受到控制之时,他们懈怠如同为主子劳作一样,而当获自由之后,每个人都热切渴望做出成就。”
很明显,希罗多德推崇希腊、称颂雅典,向往奴隶主民主政治。他这种进步的政治观念,除了受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影响外,伯利克利对其当不无影响。
四 结语
通过对希罗多德游历经历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游历的重要价值。希罗多德在30至40岁间在东方各地广泛旅行,虽然这些旅行并没有什么地理上的新发现,但他那种有闻必录的勤劳和寻根问底的探索,使他的10年奔波结下了丰硕的知识之果。游历使希罗多德收获颇丰,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史料,而且考证了许多问题。丰富的游历经历使得希罗多德确实比较见多识广,胸襟开阔,不囿于一家之言和一派之见。同时,游历还使得希罗多德的价值倾向和人生观不断提升,成为古代希腊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腊文明开创之际典籍鲜少,读万卷书根本不可能。但古希腊学者几乎都有游历的经历。从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赫卡泰乌斯、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到希腊化时期的波里比阿和普鲁塔克,无不在游历中最终成就了史学家的事业。可以说,游历传统对当时的古典史学和后世的西方史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 [美]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
[3]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宋慧娟:《试评伯利克利的历史作用》,《史学集刊》,1998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岩,女,1975—,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西方史学史等,工作单位: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