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学校的教育难题。对初中语文学科而言,随迁子女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保障学习顺利进行。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培养随迁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尽快调整学习状态,积极有效的完成语文学习。本文从农村中学针对随迁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随迁子女;中学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开展学习的助推力。
一、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忙碌的工作上,只为学生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使学生长期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忽视导致很多随迁子女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过程中马虎、拖拉,做题时审题不认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爱阅读等等都是随迁子女在语文学习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学习未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一方面是老师和家长未能给予科学的指导。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结合随迁子女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使学生重新激发起学习热情,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跟随老师的指导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随迁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从细节处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细节往往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随迁子女长期疏于关注和指导,因此细节处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切入点。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时书离眼睛一尺,平视书本,认真且富有感情的朗诵,停顿、重读皆有章法,书写时做到字体工整,书面整洁,有疑问举手,回答时声音洪亮,练习时先认真审题再作答,作答后回顾反思检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按照老師的严格要求从细节处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教学为例,老师指导学生首先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老师从细节处对学生朗读环节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文中人物对话语调、语气的变化来突出故事中人物性格,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作者夸张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从朗读细节指导中掌握朗读方法,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内心不竭的内动力,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随迁子女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科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核舟记》这课,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走进微雕的世界并对微雕滋生出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本篇课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注意力都集中到课文阅读上,端正了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随迁子女主动学习意识较差,习惯于被动的接收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使随迁子女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在课下通过主动学习来融入新环境的学习进度,使学生在老师的针对性指导下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老师课下带领随迁子女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成长的足迹”来猜测文章的大概内容,激发起好奇心后梳理文章结构,找到文中主要描写的人物、事件、景物,勾画重点词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对重点句子进行揣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三、总结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针对随迁子女要采取刚柔并济的指导策略,既要从细节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从模仿到习惯,同时也要发挥关心、爱心和耐心,课下为随迁子女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使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晓峰.浅析外来工随迁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及矫正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2).
[2]顾春燕.助力外来务工子女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8(12).
[3]于建平.浅谈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2016(12).
◆关键词:随迁子女;中学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开展学习的助推力。
一、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忙碌的工作上,只为学生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使学生长期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忽视导致很多随迁子女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过程中马虎、拖拉,做题时审题不认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爱阅读等等都是随迁子女在语文学习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学习未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一方面是老师和家长未能给予科学的指导。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结合随迁子女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使学生重新激发起学习热情,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跟随老师的指导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随迁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从细节处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细节往往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随迁子女长期疏于关注和指导,因此细节处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切入点。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时书离眼睛一尺,平视书本,认真且富有感情的朗诵,停顿、重读皆有章法,书写时做到字体工整,书面整洁,有疑问举手,回答时声音洪亮,练习时先认真审题再作答,作答后回顾反思检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按照老師的严格要求从细节处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教学为例,老师指导学生首先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老师从细节处对学生朗读环节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文中人物对话语调、语气的变化来突出故事中人物性格,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作者夸张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从朗读细节指导中掌握朗读方法,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内心不竭的内动力,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随迁子女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科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核舟记》这课,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走进微雕的世界并对微雕滋生出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本篇课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注意力都集中到课文阅读上,端正了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随迁子女主动学习意识较差,习惯于被动的接收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使随迁子女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在课下通过主动学习来融入新环境的学习进度,使学生在老师的针对性指导下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课,老师课下带领随迁子女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主题“成长的足迹”来猜测文章的大概内容,激发起好奇心后梳理文章结构,找到文中主要描写的人物、事件、景物,勾画重点词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对重点句子进行揣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三、总结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针对随迁子女要采取刚柔并济的指导策略,既要从细节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从模仿到习惯,同时也要发挥关心、爱心和耐心,课下为随迁子女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使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晓峰.浅析外来工随迁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及矫正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2).
[2]顾春燕.助力外来务工子女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8(12).
[3]于建平.浅谈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