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炉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某地有座有名的古镇。单单因为一条铜街,这里名为铜镇。这里的铜从贞观年起就已远近闻名。
  先有铜街,才有铜镇。
  父亲就是铜镇的一位匠人,昨夜下午来信告诉我,他要封炉了。封炉很像封笔——封炉了,从此就不再制铜了;封笔了,以后就再不写文章了。消息挺突然的。印象里前幾天还因为我不愿做铜匠,而维持着漫长的坚固的不用维持也会一直继续的父子冷战。
  他说想让我再回去看看,我答应了。看的是人是店我不知道,但我从来拗不过他,更何况我也好久没回去了。
  秋末的雨已经有了阴冷的味道,瑟瑟的风在街道小巷里彳亍,我又紧了紧几层衣服外包裹的大披肩。我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异乡人了,踏在原本故乡的土地上,我心里没有安宁,没有期待——甚至包括见到父亲。就好像我已经从几年冷战里习惯了对父亲的叛逆和冷漠。然而我清楚我的心脏还在热情的跳动。
  叶子落了一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腐烂,黑了、湿了,有的已经和在了烂泥里。这条小路的冷是渗入骨缝的,常年的没有阳光直射——倒的确有“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空气的味道除了草木外,满满的是寒凉。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我想着——大脑忙着发散思维,冻红的手终于推开了门。父亲就坐在正对大门的火炉边上,他说:“不用紧张,你坐下吧。”是因为火炉吧,屋里干燥暖和。
  我为此舒了一口气。毫不迟疑地把包甩到沙发上,接着整个人瘫了上去——有个声音这时开始讽刺我——我在假装依然熟悉这家,假装总是回来看父亲。
  对一个长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我今天的运动量能抵得上平日几星期的——虽然还不到小时候一半的一半。然而我的四肢已经习惯疏懒了,正隐隐酸痛着。
  “明天我就封炉了,”父亲半垂着头轻轻地说,我注意到他的声音有点哑“我安排了三个徒弟经营铺子。”“哦”我应了一声,然后陷入了尴尬的沉默。我似乎是无所谓的态度很明显的刺痛了父亲,他的声音有点颤抖了:“明天我就封炉了。”他重复了一遍。我猛抬头,捕捉到他暗黄的脸上充斥着一种很复杂的表情,失望、孤独、祈求…分析它们使我感到厌烦,我该说什么?封炉快乐?
  父亲的状态还是影响了我,他的沉默这时就是沉重的责备。“哦”我又一次回答,我看到父亲眼里划过了悲伤,“呃…我是说…我很遗憾”我突然又说,然后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大概只适用于比较陌生的人——很显然父子关系不包括其中。
  更糟糕的是从来生活在古镇里的父亲不懂这些客套,我认为我看到父亲因为我变相的妥协松了一口气。他不再提和铜有关的一切了,他开始用匠人敏锐的双眼打量我,和我说起了我在“异乡”的一切。
  父亲的转移话题令我也舒心了不少。我们像其他任何父子聊天一样地交谈。他问什么我答什么——他没有和我谈“老一辈的智慧”,没有说“你该这样,你该那样”。我有点失望,有点满意。睡觉前父亲定定地看着我说:“没瘦,白了。”我在心里不是滋味的回敬,瘦了,黑了。
  和我离开家乡前一样,干燥的白布衫,被火星燎出指甲盖大小洞口的袖口,和漆黑的薄直筒裤。
  父亲总是在火边制铜,火迅速消耗他年轻皮肤里的水分,它的光让那双原本还算明亮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习惯了眯着。他的青春流失在炉里,看到他你想到两个词——干燥、沉默——他像一块铜一样沉默。
  晚上,我躺在床上却并没有睡意,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分析,我既讶异又似乎在意料之中的发现,对父亲封炉这件事,我大概是真的没有一点悲伤惋惜——至少是现在没有——但也许是因为我不是一个铜匠。想通这些我毫不愧疚的睡着了。
  翌日我中午才起床。父亲看了一眼他的儿子,又转过了头。大概是我轻松的样子让他更加感到了悲伤和无奈。
  他的徒弟来了又走了,留下了一些礼品和眼泪。跟他们比起来我更是个不称职的儿子了。正午十二点,我看着父亲熟练地燃起了炉火,他要开始封炉了。我像他一样像铜一样沉默下来,站定在一边看着。我不能直视明亮的炉膛里的火焰。我把目光定在了父亲身上,我静静地看着他取出他造的最好的一座鼎,静静地看着他熄了火把鼎放了进去,静静地看着他浇注了铁水,真正地封了炉。父亲流眼泪了,眼泪很清,倒映着父亲的铜炉。这时我产生一种错觉,似乎铜炉死了,然而它从来没有活过,又怎么死呢?我不知道,是因为不再能吞吐火苗,冶炼精铜了?我更不知道了。父亲就像丢了某种依赖,父亲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冷却下来的炉,父亲蹲下了。
  这时我不再静静地了,我小声的叫道:“爸。”父亲没有动,他打定主意起码要陪他的炉子一阵儿。我不再催了,我又静静地了,他陪着炉子,我就陪着他。
  我发现父亲不再热爱——至少表面上不再天天擦他的铜了。父亲的日子慢下来了,乏味了,无所事事了。
  父亲看着封上的铜炉发呆的时候,我一下子觉得我明白父亲为什么那样不舍他的铜炉了。那炉子就是唯一陪了他几乎一生的家伙,他吃饭和养活家人的家伙,他的父亲传给他的家伙。封炉了——他没了可以用来惦记用于忙碌的工作——他的生活一下子空虚了。
  父亲察觉到我在试图和他好好相处,于是很配合。
  铜匠的手艺传给谁已经定了,封炉也已经是过去完成时了,没有理由再冷战了——父亲和我兴许都这么想。
  父亲去世前留给我一封信,说他挺遗憾的就是他的儿子到他死也认为他只是个普通的铜匠,没有瞧得起过他。就在我下意识要反驳的时候,突然反应过来他早就听不到了;而我也突然的想起来,我最后给父亲的爱里,的的确确的夹杂着对老人的怜悯,懒得冷战的心理,和不用传承制铜手艺的松了一口气。
  父亲了解我,他必然是看出来了。而我如不是因为他的信,还恍若未闻。
  我对于这些,只是感到内疚以及迟来的惭愧。读完父亲遗下的信几天,我才蜗行牛步地想到,父亲铁水浇铸的炉膛里也同样封住了对我所能够抱有的所有的期待。那份父亲的期待和滚烫后变的冰凉的铁水混合在了一起,随时间归于沉寂。沉重地沉默着冰凉下去。
  炉子的的确确地封上了,父子间的锁模模糊糊地松动了。
  ——然而永远没有完全打开的机会了。
其他文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10后的我,对“共产党”这三个字的理解就是党旗、是“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是一个又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白衣天使、是坚守岗位的军人、科学家……总之,共产党或共产党人,离我的生活很近,但却又那么遥远得模糊,  “什么是共产党呢?是不是共产党都是别人家的人?别人家才会有的呢?”我问外婆。  外婆听了,笑笑地拍拍我的小脑袋:“不会啊,共产党员就是生活中普通的你、我、他啊
期刊
景  第一幕  一间只放了一张榻的空屋子——晚上亥时  第二幕  玄武门前——晚上子时  第三幕  皇宫大殿——晚上丑时  人物  萧祁:诛杀暴政老皇帝的新皇帝,年55,在位5年  林裕盛:萧祁义弟,死时38岁  裴钦:萧祁义弟,年40岁  林裕栋:林裕盛胞弟,年35岁  第一幕  开幕时舞台全黑,隔十秒钟,舞台中央一束光打下来,照到一个榻前,榻上坐着一个中年人,似在思考,又似在游神。  中年人从
期刊
◆摘 要:从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全面发展理念便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但本校作为农村小学,多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仍存在重分数轻德行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状况,本校积极开发“荷文化”主题校本课程,做到学科整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通过“识荷”、“种荷”、“赏荷”、“画荷”、“剪荷”、“写荷”、“舞荷”、“食荷”、“探荷”九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能力,热爱劳动的品质。本文基于此,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农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提出要采用了新颖的教育方式,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群文阅读有着非常明显的独到特点,它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的阅读体系获得横向和纵向的深化,它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推动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展开。  
期刊
正值五一假期到来,在假期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奶奶家探望。在爷爷奶奶家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红色的故事,我为我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  爷爷喜欢随身带着他的老收音机,在院子中休息时总爱打开收音机。今天,我吃完饭和爷爷一起在院子里乘凉休息,爷爷依旧照例打开了他的收音機。他的收音机又传来阵阵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在我的印象中,爷爷很喜欢这首歌,我问爷爷这是什么歌啊。爷爷笑着回答,这是一首革命老歌,
期刊
◆摘 要:科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有规划的提升学生的科学技术能力,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本文针对初中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意义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初中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浅谈,旨在提升初中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环节,在初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
期刊
去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步伐。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悄然而至——空中课堂,即师生暂且告别面对面的线下教学,转变成隔空式的线上教学,教师们线上教学,学生们居家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上课模式,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实现了随时随地无界限的格局。“全民空中课堂”已然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受形势所迫,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化身为各大主播,
期刊
◆摘 要:复仇,是人类的本能,但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在国家出现前复仇一直发挥着法律的作用,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经常凭借复仇的方式解决纠纷。本文从复仇的含义出发,探讨复仇存在的好处和复仇的弱点,探讨复仇在被矫正过程中不断发展成为制度,最后演化出法律的雏形。  ◆关键词:复仇;法律;法社会学  复仇,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当今的整个司法制度特别是刑事司法制度、民事赔偿制度都是
期刊
◆摘 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顶峰,并在中国广泛传播。鲁迅运对其理论有所借鉴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运用。《呐喊》这一小说集中,包含了《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社戏》、《明天》等一系列作品。本篇从作品出发,感受鲁迅的创作,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真实地感知鲁迅的孤独、矛盾、痛苦、彷徨,探寻鲁迅作品中潜在的意味。  ◆关键词: 鲁迅作品;本我和自我的矛盾;
期刊
◆摘 要: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坚持顺应自然的教育,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做儿童的摆渡人。  ◆关键词:关教育;走近儿童;走进儿童  一、走近儿童  (一)走近儿童——顺应自然的教育  卢梭曾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