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觉不死(观点)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刁斗电话里说:这个栏目叫“观点”,你得为“观点”写篇短文。我听后立即感觉呼吸不畅。感觉,就是这么奇怪,无须思量,无须辨识,只要信息一撞到耳膜,秒秒之间就浑身不适。
  后来有点想明白了,之所以会如此反应,都因为眼下的我,对文学、对自己所钟爱的小说艺术,越来越混沌懵懂,越来越没有了观点。这很像早期的写作,混混沌沌的,仅凭直觉就敢下手——早期的直觉,生长在压抑的“自我”的情绪里,那情绪强悍、勇猛,有着如卫星发射器般的推动力量。实际上,在过了早期那种情绪的“自我”化之后,我其实一直都有观点。不但有观点,随着阅读视野的打开,各种主义、流派的蜂拥而至,还会不时地更新观点:当我只会以抒情的方式进入小说,不知道如何运用现代派手法讲故事时,我强调故事的魅力在于情绪的“转机”——《歇马山庄》创作谈《在迷失中诞生》;当我无法给我背后的乡土以现代性眼光,从而不能轻盈地辟开一条“花园”中的“交叉小径”时,我强调生活的本来面目是日常,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人需要面对的种种难题——《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创作谈《我的日常》;当我一面渴望成为学者型的作家,一面又排斥典籍里的历史,最后不得不匍匐于当下的现实时,我强调“心灵的瞬间就是历史,瞬间就是永恒”——在首届中日韩文学论坛上的演讲《历史与文学——我经验中的历史变化》……凡此种种,随着一部作品的诞生,我似乎也总有观点诞生。可如今回头,发现这不过是对自己不断成长的认知的辩护和辩解。当然,它并非没有意义,每一个写作者,无论他是文学森林中的大树还是小树,只要他相信自己是森林家族中独一无二的一员,就总要发出声音,从而在回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在有了漫长的写作历史之后,我却突然发现,你在申诉自己的独特时,就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局限……
  文学写作、小说艺术,有自己的伦理和真理,大师们的观点,一定更接近真理,或者就是真理。但我知道,自己一路走来的所谓观点,不过是对“我所能”与“我所不能”的一套辩词,或者就是在“所能”地带发现了早已存在的基本常识。
  然而,正因为如此,正因为我用“我所能”去企图抵消“我所不能”,我才看到:不管是在创作思想混沌的早期,还是在被各种潮流牵引撞击的后来,我的所有的对自己的辩护、辩解,都是为了维护一个东西,一个独属于我的,既呈现了我的独特,又呈现了我的局限的东西。是它让我无论知识多么贫乏,艺术视野能见度多低,总能信心满满地书写。我常常不知道我看到的生活和事物之外还有什么,可因为它的存在,我坚定地相信我看到的生活和事物的本质,是有关人性的苦闷、困惑、恐惧、挣扎……
  说起来,它不是别的什么,是感觉!是我这个生命体的感觉!我的对于“人”的存在边界的感觉!它虽不像写作初期那么强悍勇猛,却一直锐利坚挺,它多年来只做一件事,即与“人”守候,与“人心”守候,与“心灵的逻辑”守候。虽然我的源源不断的书写并不能真正逼近人的真相、心灵的真相,可就是这么写着,我把自己写进了一个混沌的世界……
  这是一个微妙的转变,有如一条小溪急转弯之后流入大河。这并不是说经历这个转折,我突然没了感觉,事实恰恰相反。如果说写作的人生是一条溪流,那么从一个源头出发,一路向前,不管多么曲折,终究会越来越开阔。当你一路泥沙俱下到达开阔地带时,当你一粒盐的人生滋味融入汹涌水域的万千滋味时,不但以往在能见度极低的空间里施展的勇敢和无畏不见了,它们还现出了愚钝之相。重要的是,感觉人生的万千滋味,会打开一个更加开阔的精神维度,在这维度里,你感觉的“人”“人心”“心灵的逻辑”,不仅仅是迷茫和沉沦,还有迷茫之后的觉悟,还有沉沦之后的超越。当你不是在黑暗的能量里看到丰富,而是在光明的能量里看到丰富时,当你在“心灵的逻辑”里看到秘境背后的高原时,会如同初入藏区时看到雪峰,叹为观止的高峰体验,会让你顿时呼吸短促,大脑空白……
  当然,在这开阔地带,让你呼吸短促的,不光是现实中的高峰体验,还有阅读中与伟大心灵的再次相遇。他们是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霍桑、黛莱达、哈代、查尔斯·弗雷泽、托马斯·曼……早期出发,曾与他们打过照面,可因为关注点受限于一颗青春的心,便仅仅是打了个照面而已——当你青春的心急于寻觅字里行间的爱情火花,他们笔下人物真正的精神存在,自然就容易隐遁到背后,更不用说救赎、忏悔这样的精神存在了。这正是岁月的奇妙之处,同是一个人,面对同一片风景,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当托尔斯泰把你带到博大深广的人性世界,某一天,让正在进行“灵魂扫除”的聂赫留朵夫瞧着被月光照亮的花园和房顶,吸进清爽新鲜的空气,情不自禁地欢呼“多么好哇”,你对他灵魂所起的变化将深信不疑;当霍桑让背负“红字”七年的海丝特·白兰在小树林里等来已经被耻辱压倒的年轻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你感觉到了“从没被法律征服过的旷野中的大自然”,正在向两个人精神上的幸福表示同情,与此同时,你会和他们一样,一下子就卸掉“耻辱与苦闷的重荷”;当黛莱达将目光投向苍茫的山岭、奇崛的河谷,你能感觉到,在意大利撒丁岛的沉寂与荒芜里,每一片草叶都煽动着彼特罗和玛丽亚在“邪恶之路”上狂奔。最最重要的是,当伟大的心灵精妙精准地弹拨出秒秒都在变化的精神之弦,当那精神之弦交响出最为繁华、最为隐秘也最为富丽的生命之声,你的心除了怦怦直跳,你除了感觉呼吸短促,对于其他都无能为力。
  一位修道的大师说过:从脑子生出来的,是意识;从心里生出来的,是感觉。感觉源于内心,让感觉不死,不仅仅是为了更大限度地逼近人性真相,直面人的各种难题,更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开拓思想。法国箴言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出自内心。”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生命的晚年,寫下了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这多达七十多万汉字的皇皇巨著,自始至终颤动着神经质般的感觉,当哥哥伊凡和弟弟阿辽沙就上帝、信仰、爱展开辩论时,你能感觉到思想的麦芽在不同灵魂中破土而出的微妙瞬间。
  如果小说的常识是与人守候,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座伟大的山峰,都值得你去攀登探究,那么作为一个写作者所能交付的,只有感觉;所能做的,只有让心鲜活,让感觉不死。
  【小档案】
  孙惠芬,1961年5月生于辽宁庄河。1976年,初中没毕业即辍学务农。1980年考入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函授),1984年毕业。曾当过农民、工人、文化馆馆员、杂志社编辑、专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出版孙惠芬中短篇小说文集七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孙惠芬长篇小说系列六卷(作家出版社,2019)。另外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有:《孙惠芬的世界》(大连出版社,1993),《伤痛城市》(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群众出版社,2003),《城乡之间》(昆仑出版社,2003、2012),《岸边的蜻蜓》(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民工》(作家出版社,2005),《歌者》(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致无尽关系》(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赢吻》(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歇马七日》(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孙惠芬乡村小说》(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2),《燕子东南飞》(大连出版社,2014),《三生万物》(台湾出版社,2015);长篇散文有《街与道的宗教》(峡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春风文艺出版社、2011),《他就在那》(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我的稻草时代》(山东文艺出版社,2019);长篇小说有《歇马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2007、2009、2013),《上塘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作家出版社、2010,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吉宽的马车》(作家出版社,2007),《秉德女人》(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生死十日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后上塘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寻找张展》(春风文艺出版社,2017、2019、2020)。另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等。曾获东北文学奖、辽宁青年作家奖、辽宁德艺双馨艺术家奖、中华文学基金会第三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第四届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人民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年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长篇小说曾入围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其他文献
地处江苏东南的古城常熟,由元和桥往北伸展,是连着北门大街的书院街。作为一条曾经梧桐掩映的南北向马路,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精心改造,既拓宽了现代化的路面,也保护了原有的传统古建筑。经常在此过往的行人,也许早已熟悉了东侧翠竹围墙的两朝帝师翁同龢故居。至于西侧一大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体之所在,就未必人人得其所详了。殊不知,拐进一条并不起眼的幽静小巷—南赵弄,循此而入,是一处修缮后保存完好的明代居民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IIb~Ⅲb 期宫颈癌患者给予盆腔放疗( 剂量为40~50Gy/4~5周) ,同时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紫杉醇135mg/m2, d1,顺铂50mg/m2, d1,每三周一次,共化疗2次)。同步放化疗后评价可否进行手术。能手术者休息2~3周行手术治疗。观察放化疗不良反应,术后病理情况等。不能手
期刊
在浙江山水之间,散落着二十余处少为人识的古村落,至今其村落环境、建筑格局、民风习俗等依然保存较好,独具地域文化魅力。    山环水抱卜居地    走进浙江的几座典型古村落,如诸暨的斯宅,武义的俞源、郭洞,永嘉的林坑,泰顺的龟湖等,你会发现这几座古村落的选址竟何其相似:三面环山,一溪流由村后潺潺而下,村沿溪山蜿蜒而筑,田园林木环绕,村之出入口处栽有高大樟树、槐树或银杏树。青山、绿树、碧水、白墙、黑瓦
期刊
由中国侨联、中国文联、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姓氏文化节将于200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举办。    羲皇故都    周口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辖8县1市1区,国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60万人。周口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周口交通便捷,能源储备充足。长期以来,周口依农兴工,以工促农,形成了以食品、纺织、医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经综合治疗同时予实施充分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对康复门诊周围性面瘫30例患者进行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局部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针灸治疗、穴位埋线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论:27例患者进行4-6个疗程治疗后康复。3例患者由于病程长进行了穴位埋线后康复。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治疗;护理  周围性面瘫学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管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
期刊
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或称广济王,或称灵著王。祭祀开漳圣王的信仰习俗,盛行于今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和台湾地区。开漳圣王信仰,根据祭祀场所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庙祭、墓祭和家祭。家祭是指陈姓后裔在家庙里祭祀其先祖,属于祖先崇拜系统。庙祭则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  就庙祭来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开漳圣王的生日;十一月初五是开漳圣王的忌日;正月十五是“走王日”。在这三个特定的日子内,各神庙所在的村落都
期刊
清明有郊游之俗。每至此日,常见青年男女结伴出行郊外,寻青山绿水之地纵情游玩。或借草饮宴,或临流高歌,好不畅快!正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一诗所咏:“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郊游之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玄鸟即燕,燕子来时即仲春时节,有氏
期刊
一    今天人们到山西,晋商大院是必看的。近些年已陆续修复并开放的,有祁县乔家大院及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等等,这些建筑群落在三晋大地上拼出了色彩纷呈的不同图版。  但不知你是否留意过,晋商不仅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修建有华美的宅院,同时在全国各地也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山西的晋商大院,大都是它们的主人在明代及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外经商发迹后开始修建的,有的修建期甚至经历
期刊
孙惠芬写过一本自传,叫《街与道的宗教》,甚为质朴地记录了一个乡村女子成长的历史,其回溯性的调子温情而忧伤。二十年前它面世之初,写书评时,为了强化自己那未免褊狭的身份政治观,作为铺垫,我曾这样陪她出场:“我一向是个不谙故乡疏远土地漠视家族轻薄生死的人。”如今重温还算年轻气盛时说过的话,我觉得,除开“轻薄生死”不够严谨,容易被鸡蛋里边挑了骨头,其他三句的直截了当,还依然是我——一个“石头窠蹦的”无根之
期刊
记得小时候,对弓箭的印象来自于评书的描写:镇国武将能拉动上百斤的硬弓,校场上百步之外射中金钱眼,沙场上百万军中放冷箭取敌军首将,还有关云长刮骨疗毒,宋公明折箭盟誓,李广引弓射顽石……传统文学中对弓箭的描写可谓既具体又生动,雕翎箭,透甲箭,宝雕弓,在说书人的袖扇翻飞之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头脑之中。  弓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孔子提倡的六艺之中,就有射艺,无论文武皆需要学习。射礼也是古代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