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我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先从提问入手,讲解新知识,再到重点,难点的讲解。这种提问方式随着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已经弱化,所以现在我努力把一节课化学内容层层转化为教学提问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提问逐层加深展开,真正做到课堂有效提问。
【关键词】 化学教学;无效;有效;提问
本人带初三化学课已有十多年了,每年都面对同样的教材,却经常感叹:教了这么多年的化学,真的越教越累,是自己的教学水平退化了?还是学生素质低了?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后,我尝试在课堂上把化学知识层层转化为教学提问问题,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环节,使问题环环相扣,一堂课成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互动形式,较好地达到超预期效果,终于尝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有效提问。
一、化学课堂上常见的无效教学提问
(一)化学课上不提或很少提问,并且提问时老师口头禅满天飞,学生一听,索然乏味。教师的语言要有语言感染力,抑扬顿挫的声音学生自然爱听。
(二)所提问题随意性大,缺乏思考价值,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问题要有价值取向性。
(三)提问面积小,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是先点名再提问。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提问表达模糊,学生易误解,也就无法正确回答。如:探究蜡烛燃烧教学中,蜡烛燃烧前的现象是什么?就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提问。提出的问题要严谨,明确。
(五)提问没有适度的跳跃性,对重点问题的阐述没能形成铺垫,学生回答不出,出现冷场现象;或者是提问后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挥、拓展。如在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两次实验称量质量相等就问学生能否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在质量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很难回答上来,即使回答出来,也不是这个实验应得结论。提问要难度适中,提问后也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
二、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一)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常常听学生说,化学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分析得够透彻了,学生还是听不明白,解题时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只备教材,没认真备学生,很大程度上所提问题不符合学情,要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实际,很重要。
例如:在“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教学中:
(无效提问)提问: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提问学生知识储备不够,问题指向不清,学生无法回答。
(有效提问) 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在氧气、二氧化碳、水分的含量上有什么不同?怎样通过实验比较?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储备再提出:
问题1: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怎样比较不同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低?
问题2: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怎样比较不同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
问题3: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小水珠,怎样比较不同气体中水分的含量高低?
问题4:上述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5:通过上述实验你对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做出的结论是什么?
三、营造宽松气氛,驻足知识的驿站
提问的目的在于点拨学生的思维,因此必须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积极举手。
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化学实验中关于溶液的倾倒的提问:把化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再问,如(1)色拉油的瓶塞打开后为什么倒放?(2)倾倒色拉油进入另一细口瓶时容器口为什么要紧挨着?应快速倾倒还是慢慢倾倒?为什么?(3)倾倒时为什么标签朝向手心?(4)医院中若瓶塞相近不容易辨识的几个药瓶都已打开,随后再盖瓶塞可能会引发什么后果?通过生活常识的迁移,问题提出通俗易懂,知识获取简洁明白。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设计出适当的问题,循序渐进,突破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及时发现学生错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教育学生,就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效果极佳。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中;由实验引入新课,老师桌上有一只(装满二氧化碳气体)魔瓶,加入一点水拧紧瓶塞振荡后,有什么现象?薄壁塑料瓶为什么被压扁了?瓶内的气压为什么小于大气压了?魔鬼(二氧化碳)到哪里去了?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四、切合实际,注意时机和方式,教师应当高铁司机
例如在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化学实验教学,前几年我通常先介绍仪器装置,实验原理,然后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把实验现象代入前面预设的“实验原理”中,学生得出结论。近两年,我改变了一下教学模式,减少了预设,直接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①红磷在空气中为什么能燃烧?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为什么灭了?③水为什么会倒流入集气瓶?④为什么上升的水占了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⑤瓶外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多少?对于我提的5个问题,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一回答正确,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也就不必要像以往那样一一重复介绍。
五、拓展提问,延伸课堂,让学生学会翱翔知识的蓝天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是的,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
以上是本人对如何把化学知识转化为有效教学提问的一点思考和做法。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开创出个人特色的课堂提问模式,展现出个人的教学魅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得以延伸,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关键词】 化学教学;无效;有效;提问
本人带初三化学课已有十多年了,每年都面对同样的教材,却经常感叹:教了这么多年的化学,真的越教越累,是自己的教学水平退化了?还是学生素质低了?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后,我尝试在课堂上把化学知识层层转化为教学提问问题,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环节,使问题环环相扣,一堂课成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互动形式,较好地达到超预期效果,终于尝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有效提问。
一、化学课堂上常见的无效教学提问
(一)化学课上不提或很少提问,并且提问时老师口头禅满天飞,学生一听,索然乏味。教师的语言要有语言感染力,抑扬顿挫的声音学生自然爱听。
(二)所提问题随意性大,缺乏思考价值,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问题要有价值取向性。
(三)提问面积小,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后进生,或是先点名再提问。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提问表达模糊,学生易误解,也就无法正确回答。如:探究蜡烛燃烧教学中,蜡烛燃烧前的现象是什么?就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提问。提出的问题要严谨,明确。
(五)提问没有适度的跳跃性,对重点问题的阐述没能形成铺垫,学生回答不出,出现冷场现象;或者是提问后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挥、拓展。如在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两次实验称量质量相等就问学生能否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在质量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很难回答上来,即使回答出来,也不是这个实验应得结论。提问要难度适中,提问后也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
二、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一)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常常听学生说,化学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分析得够透彻了,学生还是听不明白,解题时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只备教材,没认真备学生,很大程度上所提问题不符合学情,要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实际,很重要。
例如:在“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教学中:
(无效提问)提问: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提问学生知识储备不够,问题指向不清,学生无法回答。
(有效提问) 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在氧气、二氧化碳、水分的含量上有什么不同?怎样通过实验比较?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进行知识的储备再提出:
问题1: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怎样比较不同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低?
问题2: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怎样比较不同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
问题3: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小水珠,怎样比较不同气体中水分的含量高低?
问题4:上述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5:通过上述实验你对呼出气体与我们吸入的空气做出的结论是什么?
三、营造宽松气氛,驻足知识的驿站
提问的目的在于点拨学生的思维,因此必须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积极举手。
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化学实验中关于溶液的倾倒的提问:把化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再问,如(1)色拉油的瓶塞打开后为什么倒放?(2)倾倒色拉油进入另一细口瓶时容器口为什么要紧挨着?应快速倾倒还是慢慢倾倒?为什么?(3)倾倒时为什么标签朝向手心?(4)医院中若瓶塞相近不容易辨识的几个药瓶都已打开,随后再盖瓶塞可能会引发什么后果?通过生活常识的迁移,问题提出通俗易懂,知识获取简洁明白。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设计出适当的问题,循序渐进,突破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及时发现学生错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教育学生,就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效果极佳。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中;由实验引入新课,老师桌上有一只(装满二氧化碳气体)魔瓶,加入一点水拧紧瓶塞振荡后,有什么现象?薄壁塑料瓶为什么被压扁了?瓶内的气压为什么小于大气压了?魔鬼(二氧化碳)到哪里去了?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四、切合实际,注意时机和方式,教师应当高铁司机
例如在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化学实验教学,前几年我通常先介绍仪器装置,实验原理,然后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把实验现象代入前面预设的“实验原理”中,学生得出结论。近两年,我改变了一下教学模式,减少了预设,直接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①红磷在空气中为什么能燃烧?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为什么灭了?③水为什么会倒流入集气瓶?④为什么上升的水占了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⑤瓶外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多少?对于我提的5个问题,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一回答正确,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也就不必要像以往那样一一重复介绍。
五、拓展提问,延伸课堂,让学生学会翱翔知识的蓝天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是的,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
以上是本人对如何把化学知识转化为有效教学提问的一点思考和做法。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开创出个人特色的课堂提问模式,展现出个人的教学魅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得以延伸,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