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2例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过内科治疗症状消失及好转49例,总有效率94.23%。结论: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保证患者及时救治,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水果及冷饮,刺激病灶加重病情。适当使用药物的治疗,对症治疗,及时的缓解病情。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31-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直肠与结肠的远端。腹部表现主要有慢性腹痛,腹泻,粪便混有粘液脓血;检查左下腹轻度压痛[1]。全身以及腹部外表现常常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皮肤粘膜、眼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胆道等多处病变并存。选取2010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7岁。溃疡性结肠炎52例,其中腹泻的患者34例,脓血便的患者12例;腹痛的患者22例,腹泻伴有脓血便的患者11例,腹痛伴有腹泻的患者13例。
1.2辅助检查: X线钡剂灌肠检查是UC诊断的主要手段。结肠镜检验可明确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通过肉眼观察及黏膜活检做出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鉴别。
1.2.1X线钡灌肠检查表现的典型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起病早期可见肠黏膜紊乱,袋形加深,肠壁边缘呈小锯齿状或毛刺状阴影[2]。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表现典型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发作期病变部位有黏膜充血、水肿、粗糙,血管走行不清楚等现象;多发性黏膜糜烂以及浅表溃疡隐窝脓肿;溃疡愈合后成多发性假息肉,甚至癌变,有时夹杂于溃疡之间。
1.2.2 ①血液检查: 常常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皮肤黏膜、眼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胆道等多处病变并存现象。②粪便检查 肉眼或镜下常见黏膜脓血,发作期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及血沉加快现象。严重患者可有血清病原体发现。
1.3治疗:除在急性发热期、肠道出血或持续发作的重型患者,应卧床休息外。其他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予无渣、高蛋白及足够热量的饮食。发热期及肠出血期给予流质饮食。复合维生素B,1~2片 po tid,维生素C,0.2g po tid。给患者供给足够的维生素。
1.3.1药物治疗: 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d分4次 po。如有效果,常常需要长期的应用,待症状缓解后,则改为维持量,2g/d。治疗3个月症状完全得到控制可停药;若治疗中病情反复发作,则服药可延长半年至1年以上。但SASP中含磺胺吡啶,对患者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痛和全身不适等,还可有白细胞减少、关节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的大小有关,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点[3]。②5-氨基水杨酸,1~3g/d,分3~4次 po。③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泼尼松10mg po tid或地塞米松10mg iv gtt。皮质激素类对临床急性症状可起缓解作用,但不能根治,复发率相对比较高。对爆发性或严重型病例,可适当使用大剂量激素5d疗法。
1.3.2对症治疗: ①地西洋5mg po qd。用于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②阿托品0.3mg po tid。使用于腹痛明显的患者。虽然对腹痛、腹泻明显的患者可给予少量的阿托品,但应注意该药对病患的不良反应,大剂量的使用阿托品可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③碳片1~2g po tid,次碳酸铋1~2g po tid,鞣酸蛋白1~2g po tid,对病患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1.4输血补液: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肠出血后的贫血状态、凝血酶原过低、全身衰竭时,可给予输血。如有失水、酸中毒或碱中毒、低钠钾、低钠时也应该及时纠正。
2结果
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症状消失及好转49例,总有效率94.23%。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多注意观察、评估治疗效果;做好治疗前的各项辅助检查查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观察是否存在相关的发病诱因,亦要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使用本身的不良反应。本病不被患者的年龄限制,但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患者,对中老年初发患者未经相关检查,诊断本病时应慎重,以免漏诊直、结肠肿瘤。少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发生癌变,故对全结肠炎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内镜复查。对于重症及暴发型患者不宜做X线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引起中毒巨结肠或促使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沈建法,刘庆宪.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藏象学基础[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10).
[2]项平,保志军,徐富星,等.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217-219.
[3]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31-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直肠与结肠的远端。腹部表现主要有慢性腹痛,腹泻,粪便混有粘液脓血;检查左下腹轻度压痛[1]。全身以及腹部外表现常常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皮肤粘膜、眼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胆道等多处病变并存。选取2010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1~45岁,平均37岁。溃疡性结肠炎52例,其中腹泻的患者34例,脓血便的患者12例;腹痛的患者22例,腹泻伴有脓血便的患者11例,腹痛伴有腹泻的患者13例。
1.2辅助检查: X线钡剂灌肠检查是UC诊断的主要手段。结肠镜检验可明确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通过肉眼观察及黏膜活检做出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鉴别。
1.2.1X线钡灌肠检查表现的典型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起病早期可见肠黏膜紊乱,袋形加深,肠壁边缘呈小锯齿状或毛刺状阴影[2]。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表现典型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发作期病变部位有黏膜充血、水肿、粗糙,血管走行不清楚等现象;多发性黏膜糜烂以及浅表溃疡隐窝脓肿;溃疡愈合后成多发性假息肉,甚至癌变,有时夹杂于溃疡之间。
1.2.2 ①血液检查: 常常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皮肤黏膜、眼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胆道等多处病变并存现象。②粪便检查 肉眼或镜下常见黏膜脓血,发作期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及血沉加快现象。严重患者可有血清病原体发现。
1.3治疗:除在急性发热期、肠道出血或持续发作的重型患者,应卧床休息外。其他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予无渣、高蛋白及足够热量的饮食。发热期及肠出血期给予流质饮食。复合维生素B,1~2片 po tid,维生素C,0.2g po tid。给患者供给足够的维生素。
1.3.1药物治疗: 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d分4次 po。如有效果,常常需要长期的应用,待症状缓解后,则改为维持量,2g/d。治疗3个月症状完全得到控制可停药;若治疗中病情反复发作,则服药可延长半年至1年以上。但SASP中含磺胺吡啶,对患者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痛和全身不适等,还可有白细胞减少、关节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的大小有关,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点[3]。②5-氨基水杨酸,1~3g/d,分3~4次 po。③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泼尼松10mg po tid或地塞米松10mg iv gtt。皮质激素类对临床急性症状可起缓解作用,但不能根治,复发率相对比较高。对爆发性或严重型病例,可适当使用大剂量激素5d疗法。
1.3.2对症治疗: ①地西洋5mg po qd。用于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②阿托品0.3mg po tid。使用于腹痛明显的患者。虽然对腹痛、腹泻明显的患者可给予少量的阿托品,但应注意该药对病患的不良反应,大剂量的使用阿托品可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③碳片1~2g po tid,次碳酸铋1~2g po tid,鞣酸蛋白1~2g po tid,对病患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1.4输血补液: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肠出血后的贫血状态、凝血酶原过低、全身衰竭时,可给予输血。如有失水、酸中毒或碱中毒、低钠钾、低钠时也应该及时纠正。
2结果
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症状消失及好转49例,总有效率94.23%。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多注意观察、评估治疗效果;做好治疗前的各项辅助检查查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观察是否存在相关的发病诱因,亦要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使用本身的不良反应。本病不被患者的年龄限制,但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患者,对中老年初发患者未经相关检查,诊断本病时应慎重,以免漏诊直、结肠肿瘤。少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发生癌变,故对全结肠炎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内镜复查。对于重症及暴发型患者不宜做X线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引起中毒巨结肠或促使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沈建法,刘庆宪.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藏象学基础[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10).
[2]项平,保志军,徐富星,等.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217-219.
[3]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