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不可置疑已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技术。如今中国师生在英语学习价值观上还有大部分是应付考试,证书动机或没什么意义。许多人学习英语的价值观并不明确,所以端正英语学习价值观成为了现代社会又一艰巨的任务。
[关键字]英语学习 价值观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所持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心灵之窗,文明健康的语言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小钉,2003)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语言。每一类社会都有自己特有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来编码的。如果语言没有了,所有这些也会随之而去。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可谓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体征。
在世界上众多语言中,据地位来说英语仍是居于各语言之首。而语言的地位,发展和消亡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都是相关联的。就目前来看,有的语言发展迅速,如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有的语言却濒危灭绝,如英国南苏斯兰地区盖尔语,巴西亚马逊地区有一种为当地印第安人使用的Waimiri - Atroari语。语言的消亡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总之语言可以表达身份,语言是历史的栖身之处,语言是人类知识积累的象征。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没有语言、没有文化的世界和地球。
二、当今英语学习的价值观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国家间的交往也是越發密切。英语是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在目前看来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主要是以英语为传媒工具,英语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就个人而言很大程度上会不会说英语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英语的教育。英语作为首要的一门要掌握的外语,在小学入学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学习课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习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价值观具有动机功能,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具有评价、规范、禁止和指导的作用,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指向和追求目标,进而调动自身的最大能量为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的实现而努力。(陈凤年,刘灿辉.2008)在某种意义上,学习价值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抽象与整合。所以,从这一方面说,英语学习要成功,要达到高效率,首先就要明确英语学习的价值观。
英语学习在中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情况的不同,英语学习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出现大规模学习英语是在鸦片战争后,清朝在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大量的外语人才,当时鸦片战争将中国大门打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列强逼迫中国签署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其中有明确的外交条款规定:“中外交涉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只在三年内可附用中文。”并确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为正义。”为了减少蒙骗欺诈,恭亲王奕及一些眼光开放的大臣积极奏请创办同文馆,学习西方语言。所以在当时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学习英语的初期旨在培养满族翻译人才,以便在与外国人办外交时“不受人欺蒙”。当时学习英语是为了保国,自卫,为了排除内忧外患。也可以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了今天,中国师生可谓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群体,而现在英语学习价值取向如何呢?对于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外语学习价值取向是否存在差异呢?2008年教育部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师生的外语学习价值取向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陈凤年,刘灿辉.2008)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575名师生(其中教师3307名、学生3268名) 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教师共抽取了3307名,包括高校教师1102名,中学教师1110名,小学教师1095名。共抽取了学生3268名,包括高校学生2162名,中学学生1106名。调查法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的是教育部项目组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通过问题“对你来说学习外语最重要的意义是哪两项?”来考察公民的外语学习价值取向,预选答案为1:对外交往与出国;2:获得更多信息;3:应付考试;4:提高自身素质;5:没有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师生外语学习主流价值取向是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和学生选择“提高自身素质”的比例最高, 分别为70%和65.8%。其次在英语学习价值取向上不同级别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比如高校的师生在“对外交往或出国”、“获取更多信息”和“提高自身素质”项上比较显著。但是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大多在于“应付考试”和“没什么意义”。这和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也是相对应的,当前在基础教育中,由于中、高考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仍然是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而大部分师生只有在没有了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后才可以尽自己的喜好去学习英语。
三、启示
任何价值观的嬗变都与一定的存在环境有密切关联,当今英语学习价值观的转变与英语生态环境、教育导向、课程设置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动机导向作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可以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情。学习英语亦是如此。就目前我们国师生英语学习价值观的现状看来,我国的师生学习外语的价值观还是有待转变和提升的。在我接触的许多中小学生中,他们大多都认为学习英语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不得不学。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只要不出国,学英语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当然这种观念是很狭隘的。要转变学生的的英语学习价值观,教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不能把英语学习看成是一种“升学动机”或者“证书动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学习活动才会转变成内在的,主动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英语,并把这种学习贯彻在自己一生的旅程中。
[参考文献]
[1]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M].安徽大学学报,2003.
[2]陈凤年,刘灿辉.中国师生外语学习价值取向调研[M].外语教学研究,2008.
[3]陈慧,单岩.对大学英语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M].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瑶岗仙镇学校)
[关键字]英语学习 价值观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所持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心灵之窗,文明健康的语言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小钉,2003)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语言。每一类社会都有自己特有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来编码的。如果语言没有了,所有这些也会随之而去。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可谓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体征。
在世界上众多语言中,据地位来说英语仍是居于各语言之首。而语言的地位,发展和消亡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都是相关联的。就目前来看,有的语言发展迅速,如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有的语言却濒危灭绝,如英国南苏斯兰地区盖尔语,巴西亚马逊地区有一种为当地印第安人使用的Waimiri - Atroari语。语言的消亡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总之语言可以表达身份,语言是历史的栖身之处,语言是人类知识积累的象征。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没有语言、没有文化的世界和地球。
二、当今英语学习的价值观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国家间的交往也是越發密切。英语是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在目前看来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主要是以英语为传媒工具,英语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就个人而言很大程度上会不会说英语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英语的教育。英语作为首要的一门要掌握的外语,在小学入学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学习课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习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价值观具有动机功能,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态度具有评价、规范、禁止和指导的作用,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指向和追求目标,进而调动自身的最大能量为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的实现而努力。(陈凤年,刘灿辉.2008)在某种意义上,学习价值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抽象与整合。所以,从这一方面说,英语学习要成功,要达到高效率,首先就要明确英语学习的价值观。
英语学习在中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情况的不同,英语学习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出现大规模学习英语是在鸦片战争后,清朝在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大量的外语人才,当时鸦片战争将中国大门打开,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列强逼迫中国签署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其中有明确的外交条款规定:“中外交涉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只在三年内可附用中文。”并确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为正义。”为了减少蒙骗欺诈,恭亲王奕及一些眼光开放的大臣积极奏请创办同文馆,学习西方语言。所以在当时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学习英语的初期旨在培养满族翻译人才,以便在与外国人办外交时“不受人欺蒙”。当时学习英语是为了保国,自卫,为了排除内忧外患。也可以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了今天,中国师生可谓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群体,而现在英语学习价值取向如何呢?对于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外语学习价值取向是否存在差异呢?2008年教育部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师生的外语学习价值取向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陈凤年,刘灿辉.2008)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575名师生(其中教师3307名、学生3268名) 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教师共抽取了3307名,包括高校教师1102名,中学教师1110名,小学教师1095名。共抽取了学生3268名,包括高校学生2162名,中学学生1106名。调查法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的是教育部项目组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通过问题“对你来说学习外语最重要的意义是哪两项?”来考察公民的外语学习价值取向,预选答案为1:对外交往与出国;2:获得更多信息;3:应付考试;4:提高自身素质;5:没有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师生外语学习主流价值取向是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和学生选择“提高自身素质”的比例最高, 分别为70%和65.8%。其次在英语学习价值取向上不同级别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比如高校的师生在“对外交往或出国”、“获取更多信息”和“提高自身素质”项上比较显著。但是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大多在于“应付考试”和“没什么意义”。这和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也是相对应的,当前在基础教育中,由于中、高考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仍然是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而大部分师生只有在没有了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后才可以尽自己的喜好去学习英语。
三、启示
任何价值观的嬗变都与一定的存在环境有密切关联,当今英语学习价值观的转变与英语生态环境、教育导向、课程设置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动机导向作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可以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情。学习英语亦是如此。就目前我们国师生英语学习价值观的现状看来,我国的师生学习外语的价值观还是有待转变和提升的。在我接触的许多中小学生中,他们大多都认为学习英语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不得不学。这样很容易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只要不出国,学英语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当然这种观念是很狭隘的。要转变学生的的英语学习价值观,教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不能把英语学习看成是一种“升学动机”或者“证书动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学习活动才会转变成内在的,主动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英语,并把这种学习贯彻在自己一生的旅程中。
[参考文献]
[1]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M].安徽大学学报,2003.
[2]陈凤年,刘灿辉.中国师生外语学习价值取向调研[M].外语教学研究,2008.
[3]陈慧,单岩.对大学英语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M].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瑶岗仙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