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男人,你被我们设计了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说点别的。
  最新的一个数据称,世界五百强中女性掌门人的数量是18人。我们关心的是18位女性背后的那些男人们,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调查表明,这些女强人身后的男人都在干什么,但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已经确认:“‘比较多’的女CEO的老公,已经主动选择回家做饭遛狗带孩子去了。”
  所以有时,非要做个性别区分其实挺无聊的。比如,我们的这期专题。那些成功的女性设计师与艺术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女设计师或者女艺术家,只是她们的社会角色,而非性别角色,她们只不过——“碰巧是女人罢了”。
  然后呢?
  然后碰巧造物主给了女人们更敏锐、柔软的心;碰巧她们以敏锐、柔软的心投入了一件叫做创意的事情;碰巧我们和她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碰巧被她们的创造影响;碰巧——男人女人们,被她们甜蜜地 “设计”了。
  本期专题,我们采访了如今正当红的女设计师;我们追问了她们成功的理由;我们甚至还询问了几位大牌男设计师的意见及令他们心仪的女同行……不,其实没那么碰巧,因为连她们自己,也是被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设计好的。
其他文献
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曾说过: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就穿成什么样子。所以, Agi&Sam帮喊政治口号,为劳动人民争取权益;Magnus Lóppe重新定义绅士,让他们不再“齐齐整整”;Dion Lee将建筑服装再次提上日程;而J. JS LEE则干脆制造了3D华服。  Agi&Sam——完全不符潮流  来自英国伦敦的男装品牌Agi&Sam,可谓“极繁主义”,它将版
期刊
今年的斯德哥尔摩设计周,依然呈现北欧式从容与实用。在北欧设计师看来,生活是家具的唯一归宿。“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待在房间里,家具和宠物一样,是陪伴我们的好朋友。”  家具的加减法则  旅行住酒店时,我们常常会为没有足够的插座而陷入窘境。来自斯德哥尔摩的设计团队Form us with Love最新推出一盏名为“Plug Lamp”的台灯,它的底座部分内置一个插座,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麻烦。如果你买了
期刊
2011年12月1日,82岁高龄的Francois Lesage先生去世。这位老人的离去引起了业界的震动,因为他正是法国顶级刺绣工坊Lesage的第二代掌门人。  在关于Lesage先生的许多文章里,我们不难读到如此英雄般的渲染:传统手工艺的捍卫者、世上最后一位刺绣大师、法国高级定制的神话。在这样的文本里,一个讲述传统手工艺被商业社会逼得几乎无路可退,甚至到了生死关头的故事正在展开,它有着近乎悲壮
期刊
近日,罗杰·维维亚邀请到7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时尚女性——刘嘉玲、邓爱嘉、秦舒培、叶明子、胥力文、曹颖惠、万宝宝, 在位于上海恒隆广场的罗杰.维维亚店铺中举办的鸡尾酒会上与众多尊贵的宾客,共同来庆祝罗杰.维维亚全新产品线同时也是品牌另一标志性产品PRISMICK的隆重上市。
期刊
西洋击剑的“贵族血统”由来已久,也许我们羡慕不来那优雅的矫健身手,但大可学习这种优雅的着装之术——运动界里的极简风格。  SLVR 2012春夏系列:从带扣大衣、弹性细节皮夹克,到镂空皮革飞行员夹克和不对称剪裁背心,皆从击剑运动中获取灵感,重新演绎了击剑服的完美人体工程学形态和顺滑的线条,感官上简约整洁,品位和思想上则更为优雅。不管你对击剑运动是否有好感,作为现在最流行的“极简”风,SLVR能将其
期刊
有一家名为AQUA的家具公司因独特的手工制作而赢得各项设计殊荣。  如果问犹太人,他们的极乐之城在何方,他们会指向特拉维夫。现在的特拉维夫是以色列最国际化的都市。上世纪30年代,一批惨遭纳粹扫荡的犹太人逃亡到这里,他们带来的还有包豪斯风格以及美式玩意——这成为了特拉维夫现代设计的开端。如今这座城市的设计师们不经意延续了此种特性:综合、多元。有一家名为AQUA的家具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产品不见
期刊
以下这三对设计二人组,双方都在生活中贴近彼此,因为简单的执着和默契,选择了一起携手创作。在他们的作品中,设计师的个人情怀因为多了一倍,从而显得更加浓烈。  匠人信仰  马尔盖拉区俗称是威尼斯的“丑姐姐”,上世纪20年代成为工业区,虽与威尼斯市中心的美景仅隔了一片咸水湖,但面貌却与后者截然不同。可是设计师艾丽卡·加瓦赞(Enrica Cavarzan)和马可·扎瓦诺(Marco Zavagno)却把
期刊
我是这些逃避现实的美好精神避难所的缔造者,同时又是摧毁这个梦想国度,把你拉回现实世界的毁灭者。  “桃花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文化象征符号,它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中逃避现实的理想隐居处所。这个“居所”最早出现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它是一个既不存在于过去也不存于现在,而存在于中国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精神避难所,表达古代文人批判现实的厌世情绪。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快速发展, 被物质占有的消
期刊
凯瑟琳·亚斯(Catherine Yass)在她创作生涯早期曾有一次机缘巧合的偶然发现。“我把胶卷装错了,”她说:“然后(底片)呈现出了多种色彩。”这意外惊喜逐渐成为亚斯的标识性技术手法:她将一张蓝色的透明负片(底片分为两种:正片和负片。负片的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和一张透明正片(正片呈现出正常的照片影像)重合在一起。两张底片是在几分钟内连续拍出的。以此为基础,她印制出大幅的合成图,通常放到灯箱中展示
期刊
九十年前的某个下午,一个女孩来到柯布西耶位于巴黎的工作室,她是前来面试的。十多分钟后,面试即以失败告终。柯布西耶骄傲地甩了句话给她:“我不需要绣花靠垫。”后来在192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上,两人再次相遇,她制作的家具“Bar under the roof”为她赢得来自柯布西耶的工作邀请。日后,她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搭档,两人共同合作完成了多件杰作。没错,故事中的主角是夏洛特·佩里安,20世纪初最活跃的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