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狱遇见爱情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4月,26岁的拉莱·索科洛夫在捷克斯洛伐克被押上纳粹德国的货车车厢。车门被木条牢牢封死,途中不提供任何食物。“重见天日”时,拉莱已经被运到了有“死亡工厂”之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随后,他被纳粹分子强行在左臂上用蓝色的不灭墨水刺下一个冷冰冰的编码:32407。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每个被囚禁的人都拥有一个这样的编号,纳粹分子就像对牲口一样对待他们。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有两种囚徒—有价值的和没有价值的。有劳动价值的,或身体具备活体实验条件的人会被留下来;而“没有价值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在抵达后24小时之内就会被直接送往刑场或是毒气室杀害。
  年轻力壮的拉莱被分配去扩建牢房。他每天被迫进行大量的劳作,还要小心翼翼地避开脾气暴躁的警卫。不久,拉莱就染上了伤寒。由于拉莱是个不错的劳动力,所以警卫把他交给了为他刺编号的法国人照顾。这个法国人对拉莱颇有好感,拉莱病好之后,便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刺青。
  由于从小家境不错,受过不少教育的拉莱会说多种语言。他擅长斯洛伐克语,德语、俄语、法语、匈牙利语也说得不错,甚至波兰语也会一点。慢慢地,拉莱被任命为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首席刺青师,负责为每一个新来的囚徒刺上编号。
  当时的集中营里有很多被挑选出来为纳粹效力的犹太人,他们为了保命极力讨好纳粹军官,有时候对待自己的同胞比纳粹分子还要残忍。但拉莱不是那种人。虽然他得到允许,可以在行政大楼吃饭,能得到额外的配给,有休息的时间,可以单独睡在一个房间里,甚至还有“保护”他的警卫,但他“从来没把自己当作纳粹的合作者”。他比其他人离死亡更远一些,但从来都算不上真正逃离了死亡的威胁。
  曾有一个名叫门格勒的纳粹军官时常在拉莱工作的地方用诡异的眼神看着他,有时他会刻意吹起口哨,有时他会揶揄并恐吓拉莱:“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接受‘治疗’。”在集中营,“治疗”是人体毒气实验的代名词,而杀人如麻的门格勒,在集中营里有着“死亡天使”的外号。
  就这样,拉莱每晚流着冷汗入睡,战战兢兢地度过了3个月的时光。
  1942年7月,拉莱像平日一样接过即将要刺在囚徒身上的编号数字:34902,接着,就见到一只白皙纤弱的手臂伸了过来。拉莱抬头一看,眼前是个眼神明亮的女孩,她的美貌让拉莱顿时不知所措。这是拉莱第一次为女性囚徒刺青。
  那一刻的拉莱心跳渐渐加速,同时又感到恐惧。他在心里一次次地诅咒命运的残酷:“难道这样的女孩也要被送进残忍的地狱吗?”一旁的同事见拉莱失神,赶紧催促他继续工作,以免被警卫抓到把柄。
  没过多久,拉莱就借职务之便,打探到编号为“34902”的女孩是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吉塔。他想尽办法关照吉塔,将多余的口粮塞给她,利用自己的关系为她安排较好的工作,还让人偷偷带信给吉塔,倾诉了他的爱慕之情。
  然而,吉塔的回信让拉莱感到绝望。她表示,自己都不知道能否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还谈什么爱情呢?拉莱收到回信后彻夜难眠。他知道,要想让吉塔相信他,就必须先让她相信这个世界仍有希望。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帮助其他囚徒努力活下去,能救一个是一个。
  拉莱不仅将自己的食物分给有需要的人,还帮囚徒将偷偷带入集中营的珠宝通过相熟的警卫运出去,以换来更多能够保命的食物和布料。虽然拉莱明知自己的行为一旦被发现会惹来杀身之祸,但他从未却步。
  拉莱勇敢的举动吉塔都看在眼里。然而,即使爱情的种子已悄悄埋下,在地狱的土壤里也不易开花。
  1945年,在蘇联红军抵达奥斯威辛之前,部分囚徒已被纳粹转移到了不同的地方,其中包括让拉莱魂牵梦绕的吉塔。不久后,苏联红军攻破德军的防线,拉莱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其他囚徒获得解放,大伙带着从纳粹军官那儿“偷”来的珠宝回到家乡(这些珠宝本来就是纳粹分子从犹太囚徒身上搜刮的)。
  回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拉莱对吉塔仍然念念不忘,没过多久,他就把所有的珠宝变卖掉,背起行囊再次远行。他流浪到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发,在火车站待了好几个星期,逢人就问认不认识一位名叫吉塔的女孩。
  最后火车站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建议拉莱到附近的红十字会看看,他这才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火车站。第二天,在前往红十字会的路上,拉莱看见从街口走来一位女士,睁着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此时的吉塔还是跟3年前一样,让他怦然心动。
  两人在街头相拥而泣,久久不愿分开,只怕一放手就会再次失去对方,毕竟,他们都经历过那种随时都要做好死亡准备的恐怖生活。
  1945年10月,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编号“32407”的刺青师和编号“34902”的女囚徒结婚了。两人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始终无比低调,就连他们的儿子起初也不太清楚父母相遇相爱的细节。
  一直到2003年吉塔去世,他们的故事才被一位作家偶然得知。2004年2月21日,90岁高龄的拉莱在采访镜头前提起初见吉塔时的情景,泪水仍然难以自制地流了下来:“我曾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刺青师,就是把囚徒的编号刺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有一天,我遇见了一个名叫吉塔的女囚徒……我把她的编号刺在了她的左臂上,她却把这个编号刻在了我的心里,直到现在。”
其他文献
上海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日复一日地在一枚枚蛋壳上作画,《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可谓画遍了京剧里的各种人物形象。10余年间,近3000枚蛋壳在他手中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脸谱画。2008年,他的京剧脸谱作品被央视戏曲频道展示;2016年,他又入选上海市市民文化节百名手工达人。  老有所乐的费永泉在接受采访时,用一口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在蛋壳上作画,就是想借此弘扬我
期刊
中国人对瓜子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看电视时打发时间、聊天时随手抓一把,哪里都能看到瓜子的身影,可谓“国民第一零食”。然而世界上似乎只有中国人喜欢嗑瓜子。在很多国家,人们认為瓜子是鸟吃的,不是人的食物;在另一些国家的超市,可以看见剥好的瓜子,却看不见带壳瓜子。  中国人喜欢嗑瓜子,可能一开始是由于节俭,后来才深入到饮食文化的层面。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瓜子”。之后,在吴越广
期刊
自1966年开始,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组委会每年都会选出一位职业童话插画师,授予其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1992年,插画家奖颁给了一位女性插画家—来自捷克的柯薇塔·巴克维斯基。  在半个多世纪的插画家奖获奖名单中,女性原本就是少数,更让人吃惊的是,柯薇塔还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获奖时她已经64岁了。但柯薇塔笔下的世界很年轻,各种拼贴、明亮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充满欢乐,正如组委会的评奖词所说:她的画有
期刊
土耳其一家肿瘤医院的病房里,墙上挂着一面奇怪的镜子:第一眼看上去,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玻璃,但当你对着这块“玻璃”露齿一笑时,它竟会变成一面明亮的镜子!这种被称为“微笑魔镜”的神奇镜子,是医院刚刚引进的,旨在通过情绪疗法来帮助癌症患者积极对抗病魔。  发明这种镜子的人叫布洛克,是土耳其一名从事视觉艺术工作的工业设计师。  3年前,布洛克的父亲被诊断出肝癌。一向好强的父亲听闻这个噩耗后,焦虑得整夜睡不着
期刊
在G20汉堡峰会领导人合影中,美国总统特朗普被安排在前排靠边的位置,被媒体戏称为“特朗普靠边站”。  调侃归调侃,G20领导人合影的站位到底有何讲究?特朗普真的是被边缘化了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G20不是国际组织,没有宪章和常设秘书处,对领导人合影时的站位并无成文的规定,实践中大体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既遵循国际会议合影的惯例,又根据峰会的不同主
期刊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憂。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担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期刊
芋叶十分入画,比荷叶还要入画,两笔便可完善,墨里加点藤黄,有枯叶的感觉。废名说芋叶“好像许许多多的孩子赤脚站在水里”,真是有童心。那些“孩子”长大后都走散了,但一叶一叶,一定在一个人的记忆里站着。  芋叶还有个名字叫芋荷,但芋叶的轮廓不够浑圆,像一面面绿盾。它是一味中药,有止泻、消肿、解毒之功效。  这些“绿盾”不抵抗秋风和时间。芋叶只是点缀,在生活中有意义的主要是下面的芋头。芋头形成小的球茎,称
期刊
“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时间……”伴随着《歌唱祖国》的音乐,收音机里传来一个庄重、悦耳的声音,这个声音曾经陪伴多少中国家庭迎来每一个清晨。  她的名字当年红遍全国,几乎家喻户晓;她的声音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瞬间便能勾起人们的无数回忆;她60余年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中国播音史。她就是著名播音艺术家、中国第一代播音员葛兰。  如今已85岁高龄的葛兰离休后回到了她的母校—中华女子学校(当时叫河北女子职业学校)
期刊
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有一个盛产黄金的国家—加纳共和国。因为盛产黄金,加纳历史上有“黄金海岸”之称。在加纳人的心目中,凳子有着神圣的地位。一只凳子既可以是普通的生活用品、漂亮珍贵的工艺品,也可以是饱含深情厚谊的礼品。而男子求婚,凳子是必不可少的彩礼之一,也是姑娘们考验小伙子是否心灵手巧、对自己是否情深意长的关键物品。  关于加纳人酷爱凳子的习俗和对凳子的崇拜,还有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古代加纳曾遭
期刊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菜市场里,果蔬不是按种类,而是按色彩来摆放的:黄瓜的旁边是荔枝;小红辣椒的左邻是香蕉,右舍是桂圆;火龙果和生姜在一起;衬托茄子的深紫的是旁边盒装豌豆的绿,怕压不住,再在豌豆盒下垫一片硕大的卷心菜叶。这样以美为最高原则,让人把对感官享受的期待陡然调高了。  这里的本地感是如此强烈,你绝对不会像在其他欧洲都市那样,某个瞬间以为自己是在另一个国度。比如,中东版肉夹馍kebab就像星巴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