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普通性、发展创造性等多种特征。①数学教育的特点;②数学教学的框架及设计;③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与使用教材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特点 框架及设计 思考和建议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全面贯彻这一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为根本,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启迪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普通性、发展创造性等多种特征。
1.数学教育的特点
在素质教育中,数学教育与其它学科一样,始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本领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懂得数学价值,了解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提高数学意识,数学运用能力,特别要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提高信息产业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掌握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1 数学知识与语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历史和实践证明,凡涉及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均要用到数学知识,不仅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及航空技术等方面,而且在文学、历史、考古、哲学等方面,尤其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可以说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数学知识和基本原理。所以通过学习数学,为受教育者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增强逻辑思维,理性分析事物,严谨判断是非的能力。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学科语言,具有精确简洁、抽象、富有逻辑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从而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和语言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2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它是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例如:在讲授数学题的解法时,要指导学生首先不要盲目下笔,最重要的是看清题目,读懂题意,再是要采用什么方法解析,运用什么公式解题,使受教育者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教育者的形成转向分析、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运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决问题,体现教学素质教育的实行。
1.3 教学的价值。从社会的角度看:①教学是一种工具。它广泛运用于任何一项技术领域;②数学是技术。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今天,经济社会的很多问题的研究都是通过建立教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计算、模拟、仿真和控制来实现。如城市交通、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工业、农业等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③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以其强有的逻辑性,创新性和文化素养,从而塑造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求实精神,认真态度、顽强毅力、科学思维、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④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重在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就要学生会用数学语言、思想方法,研究和分析各种宏观性、全面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从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主动性;⑤数学具有特殊性和社会功能。历史经验证明,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成长,推进了城市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得要重要功绩。
1.4 数学意识与数学能力。形成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意识和数学能力来源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积累,它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数学意识,掌握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知识,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学会运用数学模型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1.5 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和其它学科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不断创新--总结--应用--再创新--再总结--再应用的循环过程。可以说创新办法,付诸新实践,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因此教育教学要落实到以人为本,以受教育为本,引导和启迪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争论甚至活动等多种形式,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数学教学的框架及设计
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数学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指明了方向。对于素质教育的数学教育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书与育人并举。教书育人是教育方针与教学大纲明确的规定,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数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教师应当用心挖掘,使之有机地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首先要强调学以立德,使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德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德就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利益观。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修养、促进政治成熟、树立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培养不懈奋斗的勇气。要使学生充分认识,知识是文明的积累,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知识越多,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越清醒,运用知识去改造客观世观,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已的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要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掌握分析事物的能力,能运用科学理论,付诸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实践,避免高分低素质的歪才,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特点 框架及设计 思考和建议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全面贯彻这一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为根本,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启迪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普通性、发展创造性等多种特征。
1.数学教育的特点
在素质教育中,数学教育与其它学科一样,始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本领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懂得数学价值,了解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提高数学意识,数学运用能力,特别要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提高信息产业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掌握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1 数学知识与语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历史和实践证明,凡涉及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均要用到数学知识,不仅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及航空技术等方面,而且在文学、历史、考古、哲学等方面,尤其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可以说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数学知识和基本原理。所以通过学习数学,为受教育者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增强逻辑思维,理性分析事物,严谨判断是非的能力。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学科语言,具有精确简洁、抽象、富有逻辑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从而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和语言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2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它是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例如:在讲授数学题的解法时,要指导学生首先不要盲目下笔,最重要的是看清题目,读懂题意,再是要采用什么方法解析,运用什么公式解题,使受教育者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教育者的形成转向分析、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运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决问题,体现教学素质教育的实行。
1.3 教学的价值。从社会的角度看:①教学是一种工具。它广泛运用于任何一项技术领域;②数学是技术。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今天,经济社会的很多问题的研究都是通过建立教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计算、模拟、仿真和控制来实现。如城市交通、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工业、农业等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③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以其强有的逻辑性,创新性和文化素养,从而塑造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求实精神,认真态度、顽强毅力、科学思维、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④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重在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就要学生会用数学语言、思想方法,研究和分析各种宏观性、全面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从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主动性;⑤数学具有特殊性和社会功能。历史经验证明,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成长,推进了城市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得要重要功绩。
1.4 数学意识与数学能力。形成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意识和数学能力来源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积累,它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数学意识,掌握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知识,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学会运用数学模型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1.5 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和其它学科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不断创新--总结--应用--再创新--再总结--再应用的循环过程。可以说创新办法,付诸新实践,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因此教育教学要落实到以人为本,以受教育为本,引导和启迪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争论甚至活动等多种形式,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数学教学的框架及设计
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数学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指明了方向。对于素质教育的数学教育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书与育人并举。教书育人是教育方针与教学大纲明确的规定,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数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教师应当用心挖掘,使之有机地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首先要强调学以立德,使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德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德就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利益观。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修养、促进政治成熟、树立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培养不懈奋斗的勇气。要使学生充分认识,知识是文明的积累,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知识越多,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越清醒,运用知识去改造客观世观,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已的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要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掌握分析事物的能力,能运用科学理论,付诸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实践,避免高分低素质的歪才,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