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相比传统的地栽模式,具有空间利用率高、保湿保温性能好、抗极端天气能力强、管理效率高、黑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等诸多优点,不但有效的节约了用工成本,而且还提高了黑木耳的商品价值,增效显著。本文对棚室吊袋黑木耳的场地、菌种选择、栽培种制作、培养、管理等技术进行了阐述,为小兴安岭地区春季黑木耳棚室吊袋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地栽模式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云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其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经常食用可以降低人体血液凝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食品阿司匹林” 之美称,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1】。从大地走进棚室、从粗放到精细、从农户个体栽培到工厂规模化栽培是黑木耳栽培的发展趋势。小兴安岭地区作为我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每年栽培量在4亿袋以上,目前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作为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应该在小兴安岭地区加大推广力度,最终可实现黑木耳高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1.品种选择
要求选用抗逆性强、耳根小、展片好、圆边、筋脉少、耳厚色黑、正反面区别明显的优良品种。晚熟品种可安排在元旦前后生产三级菌;中熟品种应安排在元旦至春节之间生产三级菌;早熟品种可在春节后再生产,这样既能加快出耳,又能防止耳片变薄、变黄、影响产量【2】。
2.场地选择与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水源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
黑木耳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0m,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大棚长度一般不超过35米,多为东西走向,因为小兴安岭地区夏季多为东南风,大棚长度如超过35米,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3】。
3.原料选择及配方
棚室栽培应选用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薄袋。黑木耳的主料为木屑,木屑以硬木为好;辅料中的麦麸子、玉米粉、豆饼粉都要粉碎一些,利于混拌均匀,提高培养基的固型性和持水性。
三级菌配方:78%硬杂木屑、18%麸子、2%豆粉、1%石膏、1%石灰(pH:7.5)、含水量60%左右。
85%硬杂木屑、12%麸子、2%豆粉、0.5%石膏、0.5%石灰(pH:7.5)、含水量60%左右。
基础配方:86%硬杂木屑、10%麸子、2%豆粉、1%石膏、1%石灰(pH:7.5)、含水量60%左右。
4.拌料装袋
按配方的比例称好主料与辅料,先把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再加水反复搅拌,最后搅拌均匀后装袋。装袋时选用防爆袋装袋机,要求培养料要装实,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菌袋无褶皱。
5.灭菌接菌
高压蒸汽灭菌,在126℃,1.5 kg/cm2压力下保持1.5-2小时。
常压灭菌,严格要求4小时内灭菌锅内温度达到100℃,保持8小时以上。
出锅时要趁热将菌筐搬到接菌室,等到菌袋冷却到30℃以下,菌袋变凉后不易变形,再进行接菌。
接菌在无菌条件下,把菌棒拔出,将菌种接到培养基内,并用固体菌种或无菌棉塞封闭袋口。
6.培养室处理及发菌管理
培养室的墙面要求光滑平整,用石灰粉刷室内墙壁,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室内温度升高至25℃以上,保持48小时,用过氧乙酸溶液对室内进行喷施消毒,同时喷施杀虫剂杀螨剂防治虫害。在室内形成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再用硫磺或甲醛封闭门窗熏蒸24小时,最后往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
菌袋培养过程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坚持低温育种。室温初期控制在28℃左右,菌丝透袋后,降低袋温到24℃,每天通风1~2次。菌丝长满菌袋后,继续培养10~15天,使菌丝集聚营养,达到生理成熟,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栽培种的抗霉抗病能力。
7.催芽
待地面温度在5~6℃,棚内温度稳定在15℃以上,满足木耳出芽的最低温度要求即可刺孔,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0.4cm,开口数量180~220 个,10天左右即可形成原基。
8.挂袋
挂袋前将棚内地面浇透水,再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最后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或5cm厚细河沙或炉灰渣,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小兴安岭地区春耳在4月初挂袋,6月末就可采收结束。菌袋刺口后当孔眼被菌丝封闭时即可进行挂袋,挂袋方式主要有“鱼骨状吊袋”、“钩双线”、“三线脚扣”三种。吊袋钢管两根一组,每组间距为30cm,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用于挂袋。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少于20cm,挂袋密度为每平方米80~90袋,每组间留60~70cm过道。挂袋时,最底部菌袋应离地面40cm以上,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
9.出耳管理
耳片形成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喷水以喷雾状水为最佳,耳片展片期为保证耳片黑厚边圆,适当要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温度低白天浇水夜晚少浇水,春季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8点之前这段时间进行间歇喷水,5月份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这段时间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90~95%。
浇水采取间歇式,浇水30分钟,停水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
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 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但在耳片展片期应全天通风,温湿度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调节,防止高温高湿。
10.采收晾晒
当木耳长到3~5cm,耳边下垂时就可及时采收,棚室吊袋黑木耳一般可以采收3~4次,原则是采大留小,采摘时可把遮阴网或地膜铺在地上,用手或木棍触碰木耳即可,把落在遮阴网或地膜铺上的木耳收集起来运到网架上进行晾晒,注意防雨。
参考文献:
[1]黄年来 中国食用菌百科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5.
[2]闫宝松, 马凤, 张跃新,等. 东北地区黑木耳室外吊袋立体栽培技术 食用菌 2009.31
[3]王延锋, 戴元平, 徐连堂,等.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中国食用菌 2014.33
作者简介:
马珂 硕士,林业工程师 研究方向:食用菌遗传育种。
伊春市科学技术局,合同编号:G2017-2; 《木醋液在黑木耳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关键词: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地栽模式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云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其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经常食用可以降低人体血液凝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食品阿司匹林” 之美称,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1】。从大地走进棚室、从粗放到精细、从农户个体栽培到工厂规模化栽培是黑木耳栽培的发展趋势。小兴安岭地区作为我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每年栽培量在4亿袋以上,目前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作为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应该在小兴安岭地区加大推广力度,最终可实现黑木耳高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1.品种选择
要求选用抗逆性强、耳根小、展片好、圆边、筋脉少、耳厚色黑、正反面区别明显的优良品种。晚熟品种可安排在元旦前后生产三级菌;中熟品种应安排在元旦至春节之间生产三级菌;早熟品种可在春节后再生产,这样既能加快出耳,又能防止耳片变薄、变黄、影响产量【2】。
2.场地选择与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水源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
黑木耳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0m,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大棚长度一般不超过35米,多为东西走向,因为小兴安岭地区夏季多为东南风,大棚长度如超过35米,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3】。
3.原料选择及配方
棚室栽培应选用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薄袋。黑木耳的主料为木屑,木屑以硬木为好;辅料中的麦麸子、玉米粉、豆饼粉都要粉碎一些,利于混拌均匀,提高培养基的固型性和持水性。
三级菌配方:78%硬杂木屑、18%麸子、2%豆粉、1%石膏、1%石灰(pH:7.5)、含水量60%左右。
85%硬杂木屑、12%麸子、2%豆粉、0.5%石膏、0.5%石灰(pH:7.5)、含水量60%左右。
基础配方:86%硬杂木屑、10%麸子、2%豆粉、1%石膏、1%石灰(pH:7.5)、含水量60%左右。
4.拌料装袋
按配方的比例称好主料与辅料,先把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再加水反复搅拌,最后搅拌均匀后装袋。装袋时选用防爆袋装袋机,要求培养料要装实,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菌袋无褶皱。
5.灭菌接菌
高压蒸汽灭菌,在126℃,1.5 kg/cm2压力下保持1.5-2小时。
常压灭菌,严格要求4小时内灭菌锅内温度达到100℃,保持8小时以上。
出锅时要趁热将菌筐搬到接菌室,等到菌袋冷却到30℃以下,菌袋变凉后不易变形,再进行接菌。
接菌在无菌条件下,把菌棒拔出,将菌种接到培养基内,并用固体菌种或无菌棉塞封闭袋口。
6.培养室处理及发菌管理
培养室的墙面要求光滑平整,用石灰粉刷室内墙壁,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室内温度升高至25℃以上,保持48小时,用过氧乙酸溶液对室内进行喷施消毒,同时喷施杀虫剂杀螨剂防治虫害。在室内形成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再用硫磺或甲醛封闭门窗熏蒸24小时,最后往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
菌袋培养过程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坚持低温育种。室温初期控制在28℃左右,菌丝透袋后,降低袋温到24℃,每天通风1~2次。菌丝长满菌袋后,继续培养10~15天,使菌丝集聚营养,达到生理成熟,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栽培种的抗霉抗病能力。
7.催芽
待地面温度在5~6℃,棚内温度稳定在15℃以上,满足木耳出芽的最低温度要求即可刺孔,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0.4cm,开口数量180~220 个,10天左右即可形成原基。
8.挂袋
挂袋前将棚内地面浇透水,再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最后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或5cm厚细河沙或炉灰渣,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小兴安岭地区春耳在4月初挂袋,6月末就可采收结束。菌袋刺口后当孔眼被菌丝封闭时即可进行挂袋,挂袋方式主要有“鱼骨状吊袋”、“钩双线”、“三线脚扣”三种。吊袋钢管两根一组,每组间距为30cm,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用于挂袋。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少于20cm,挂袋密度为每平方米80~90袋,每组间留60~70cm过道。挂袋时,最底部菌袋应离地面40cm以上,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
9.出耳管理
耳片形成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喷水以喷雾状水为最佳,耳片展片期为保证耳片黑厚边圆,适当要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温度低白天浇水夜晚少浇水,春季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8点之前这段时间进行间歇喷水,5月份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这段时间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90~95%。
浇水采取间歇式,浇水30分钟,停水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
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 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但在耳片展片期应全天通风,温湿度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调节,防止高温高湿。
10.采收晾晒
当木耳长到3~5cm,耳边下垂时就可及时采收,棚室吊袋黑木耳一般可以采收3~4次,原则是采大留小,采摘时可把遮阴网或地膜铺在地上,用手或木棍触碰木耳即可,把落在遮阴网或地膜铺上的木耳收集起来运到网架上进行晾晒,注意防雨。
参考文献:
[1]黄年来 中国食用菌百科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5.
[2]闫宝松, 马凤, 张跃新,等. 东北地区黑木耳室外吊袋立体栽培技术 食用菌 2009.31
[3]王延锋, 戴元平, 徐连堂,等.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中国食用菌 2014.33
作者简介:
马珂 硕士,林业工程师 研究方向:食用菌遗传育种。
伊春市科学技术局,合同编号:G2017-2; 《木醋液在黑木耳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