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龙漫远: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漫远,美国芝加哥大学生态与演化科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博士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哈佛大学博士后
  我们何以生而为人?这一近乎哲学意义的人类的终极命题,正是龙漫远近些年来关注的新领域。龙漫远现在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并受聘于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世纪90年代,他开创了“新基因的起源和演化”领域,并在接下来20余年里始终领导着该领域的研究。他以中国典籍《山海经》中的“精卫”来命名他所发现的第一个新基因,从而让来自中国的古老神话登上了《科学》杂志。他从分子层面上对于演化理论的论证,尤其是揭示演化机理的研究,诸如宏观的自然力量如何作用于微观的遗传物质,DNA序列在演化中如何变化,新基因如何起源等问题,使得演化生物学的主要教科书里增添了新的章节。
  龙漫远198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博士学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终于有机会以分子生物手段研究演化,探究基因起源之谜,而龙漫远偶然之中叩开了这扇大门,自1990年起,他以出色的、极富勇气的研究成为“新基因起源”这一领域的开创者。 1993年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后,龙漫远来到哈佛大学沃尔特·吉尔伯特的实验室继续接受挑战,1997年,他完成了对“精卫”基因起源所代表的机制从特殊到普遍意义的证明。龙漫远现在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
  “在芝加哥大学我的实验室里,聚集着一批来自美国和其他几个国家的优秀的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共同研究一个叫做‘精卫’或类似的基因。这个基因与我们所知的四百多万个分子序列的基因不同之处,是它极其年轻的生命和奇异的结构。生命的进化,常以百万年为基本的年龄单位(一岁)。此前发现的基因,年龄都在一千岁到三千岁之间,而‘精卫’的年龄大约只有两岁。因此,我们第一次有机会考察一个基因的起源状况。这就像研究人的早期胚胎以推断个体发育产生过程一样。一位美国同事打了个比方,说‘精卫’基因是宇宙之超新星爆炸的产物。”龙漫远回忆道。
  何为“进化”?词典告诉我们:“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紧接着下一条:“进化论: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认为现在的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种类少到种类多逐渐变化发展。”  然而,致力于演化科学研究30多年的龙漫远告诉我们:包含进步意义的演化绝不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百年的误读。
  今天,人类已经知道许多有关自身存在的环境各个层次单位的起源过程。在宇宙水平上,英国剑桥大学的斯蒂芬·霍金所著的《时间简史》,描述了扣人心弦的宇宙起源图景。对地球的起源及演化,从19世纪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到今天的地球物理学家已对其40亿年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生命的层次上,自19世纪中叶查尔斯·达尔文到现在,人类已经知道物种起源的许许多多奥秘。然而,直到1990年,人类却一直没有机会探究基因这一生命的最基本单位的起源之谜。龙漫远说:“因为20世纪的生命科学还处在发现和调查基因的性质、回答‘基因是什么’的阶段,对‘基因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还无暇顾及。”
  留学生:本科时你学习农学专业,为什么后来去美国研究演化生物学了?
  龙漫远:我在而立之年才来到美国,寻求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当时我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戴维斯校区,最初给我安排的导师是做果树育种的。他随手拎起个袋子,领我来到果园,边聊边走,看见地上落了桃子就捡起放进口袋。最后递给我满满一袋,说你跟我做,五年桃子敞开吃。当年国内物资匮乏,免费桃子听上去确实不错。我问他:“桃树种下去多久能结果?”他说六年。我寻思这可不行,博士五年毕业还看不到自己的一次实验结果呢。
  后来我就在校园里闲逛,看到一个讲座就去听,一个教授恰好在讲分子演化。我立即被迷住了,因为我学过概率论和统计学,那些猜测千万年以前的分子演化过程的模型听起来还真像有那么一回事。我就跟那个教授说能不能加入他的实验室。教授在遗传领域里蹬打了大半辈子,据说他的理论领域太难,学生们望而生畏,所以只带过两个博士生。我的出现让他很高兴,马上收我为徒。几天后,我们一帮中国学生聚会,他们问我选实验室了没有,我跟他们说做分子演化,他们都说我疯了。这专业都没人听说过。他们说,难道我打算学完了就回国?他们这么说很正常,那是1987年,科学家才测出了300个基因的序列,全美研究分子演化的实验室不超过一打。我跟他们说,终于轮到我自己决定自己想干的事了,我只考虑这五年的研究是不是有趣。
  留学生:从加州大学博士毕业后,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了哈佛继续深造?
  龙漫远:1993年,《科学》发表我关于“精卫”基因的论文,然后我在加州大学以最优秀博士荣誉毕业,同年我收到8封来自美国一流大学的博士后邀请。其中包括来自哈佛大学细胞生物系主任、诺贝尔奖得主沃尔特·吉尔伯特的信:“我很高兴邀请您来我的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员。您可以继续做‘精卫’新基因的研究和其他与新基因结构有关的研究。”
  又是一次选择,而且可能是一次对事业关键性的选择。按我周围美国同事的看法,就我的情况而言,去哈佛是冒险。因为他们认为,我在博士生期间已经作出了第一流的工作。无论我去其他7个实验室中的哪一个,都会顺利做完博士后研究并找到教授职位。去听听智者的声音,是多么有诱惑力的一件事啊!更何况,在那里可以继续“精卫”基因的进化研究。于是,带着一箱子研究“精卫”的资料,我登上了去哈佛大学所在地波士顿的飞机。
  留学生:你如今把基因演化做成热门领域了?
  龙漫远:当年好玩,也没想到学科这样出乎预料的发展。去年组织国际分子演化学大会,光参会的科学家就有1300人。我很高兴许多人加入到这个新的科学领域中来。在这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和先前的观点是不一样的,甚至是以前非常大牛的结论。于是我该说的还得说,该做的还得做。朋友们问我哪来的勇气?因为我对我的逻辑和数学有自信。数学的好处,就在于它能为你的推理提供严密的证据。有了数学上的分析,我不光坚定了自己的方向,而且是越走越有自信。我从来不“推销”自己的理论,而是靠后续的更好的工作和证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留学生:你接触到的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什么不同?
  龙漫远:中国学生确实可以学得很深,但是论知识面的宽度,美国学生更好。我们国内对本科生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上很专的课程。我们学得很深,但是到头来会有不少东西用不上。说个好玩的美国人用来教育他们学生的话:Try  to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before you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什么都知道点,别只是局限在老师讲的事情里。眼界宽一点,找到了研究的方向,再去深入钻研。而我们似乎很强调后者,却忽略了前者,觉得蜻蜓点水一样学是不好的事情。我们教育系统的另一个不足就是普遍的不允许犯错误,就导致了学生不敢犯错误,继而不敢提出反对意见。而美国学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像我的课上,总会有不少美国学生来和我辩论。即使他错了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去讲出来。
  留学生:对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学生有什么建议?
  龙漫远:科学研究者总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科学就是这样发展的,这是好事情。困惑越来越多,在解决它们的途中,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多。而且伴随着人类视野的改变,许多非自然科学范畴的观念也将受到影响,得到更新。
  况且,寻找问题的答案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呢。青年学生在开始接触一个领域的时候,都是奔着答案而去的。导师是提问者,做学生的努力去回答。可是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研究者,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找到问题才是关键。还是那个哈佛的威尔逊,他跟学生聊天,说告诉他们在学术界出名的三个方法。第一,发明一种新技术,比如PCR,然后大家都来使用,你就出名了;第二,发现一个新物种,你也出名了;第三个方法就是“找到一个新问题,然后解决它”。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提出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有挑战性。
其他文献
农历的九月初九,也是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古代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了阳数,这样一来,九月九日,日月都是阳,故而叫做重阳,也叫重九。  在中国,重阳节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了。名称来源记载于三国时期,而到了魏晋时期民间开始有了赏菊和饮酒的习俗。但当时重阳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直到唐朝,重阳节才被定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从此之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便全国上下一起庆祝该节日,并且会在
期刊
旧时每逢科考的时节,中国各地的孔庙就成了最热门的祭拜圣地。考生们拿着祭品放在供桌前,诚心地祈求金榜题名。而现在,为求考得好成绩而去祭拜孔子的传统,也并未消失。  日本考生也有他们的“学问之神”,他们拜的是平安时代的学者和政治家菅原道真。奉祀菅原道真的寺庙便是天满宫。日本有多少天满宫我不清楚,只知道日本作家松元清张的故乡九州岛太宰府的天满宫据说每年有近700万人前往参拜,祈祷祛除灾难、家人平安、学业
期刊
究竟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城市散发出浪漫的气息?它也许没有鲜花簇拥的街道,也许没有铺满红毯的礼堂,也许没有水晶环绕的大楼,但却有一种难以名状而又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盘点出国留学最浪漫的十大城市,来奔赴一场青春的盛宴吧!  纽约  还有什么比纽约路边的椒盐卷饼、闪闪发光的天际轮廓线更加浪漫的了?尽管你可能不认为纽约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但长时间的接触下来你最终一定会爱上这个地方。城市中多样的场馆和场
期刊
当地时间1月16日14时40分许,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19岁的中国女留学生江玥驾驶一辆奔驰轿车,在繁忙的百老汇路与麦克林托克路十字路口等待红灯时,遭32岁女子霍莉·戴维斯所驾汽车追尾。戴维斯拿着一把手枪下车走到江玥轿车的驾驶座一侧,朝车内连开数枪。江玥中弹后对该车失去控制,撞上一辆搭载5人的汽车。江玥被送入医院,但伤重不治而身亡。海外恐怖袭击、留学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留学生
期刊
这是一座被森林居住的城市。里面虽然也有人,但很少。  柬埔寨吴哥城,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围绕。进入城门,导游指着路两边密集而高大的树木告诉我们,吴哥王朝兴盛的时候,这条路的两边全是民居、商铺。当时,这个城市的居民多达百万,建筑规模超过欧洲的任何一座城市。  要感受树木如何慢慢淹没这座古城,就去塔普伦寺遗址。那里的建筑墙体可谓坚固,砌石之间的咬合可谓紧密,然而,树根就从那样的缝隙里钻入,树身就从那
期刊
2015年11月19日,发自巴黎。  当加州的金属乐队“死亡金属之鹰”来到巴黎时,另一些“死亡之鹰”也开始在巴黎盘旋,LE BATACLAN剧院以及其他几个地点的惨案让巴黎的街道变得有些萧瑟空旷,超市里,人们表情严峻地购物,鸡蛋、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被抢购一空,偶尔低声交谈的人们,谈得多的是,某个熟人的孩子本来要去音乐会,最后太累了就没去成,结果躲过一劫,或者,某个朋友不幸逝世。  我那天本也打算去
期刊
德国导演维尔纳·赫佐格(Werner Herzog)曾说过:“一个没有怪兽潜伏的海洋像什么呢?就像一个没有梦境的睡眠。”人们很容易把这段话与美国科幻作家雷·布莱伯利(Ray Bradbury)于195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浓雾号角》联系起来,小说讲述了沉睡在海底的最后一只恐龙误以为灯塔上的号角声是同类的呼唤,于是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浮上海面,却发现一百万年的等待换来的不过是一场骗局,最终悲痛欲绝地毁掉灯
期刊
德国,和瑞士、奥地利一样,在职业培训有一段悠久的历史。然而,在1960年代末,基于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的“双学计划(dual study program)”在德国出现并大力发展,近年来这种创新的培训模式获得德国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  双学计划是一种教育和培训的混合模式,它系统地把传统德国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结合在一起,特别在课程、教学人员和经费投入上,建立起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这种模
期刊
鸮鹦鹉的先驱营救者名叫理查德·亨利(Richard Henry),他从1894年开始用小船把各个岛屿上的鸮鹦鹉一只只运到相对安全的自然保护区雷索卢申岛上,花费六年时间营救了200多只。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大批顽强的白鼬尾随其后,竟游过上百公里一路追杀,最终登陆这片净土,并用接下来的六年消灭了所有鸮鹦鹉。理查德的全部心血毁于一旦,他也于几年后带着遗憾离世。  人们觉悟的速度赶不上鸮鹦鹉消失的速度,又
期刊
今年10月,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5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达45万9800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留学人数累计达351万8400人,留学后回国的总人数为180万9600人,占出国总人数的51.4%。预计2015年海归人数将突破50万。报告指出,在海归学生中,以在英国留学归来的占首位,在加拿大留学的最少。  经分析,原因是英国的国际学生就业政策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