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压抑的欢愉——从陌生化理论看凯特·肖邦的《暴风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暴风雨》是一篇备受争议的作品,批评界对作品中折射出的伦理道德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这种争论的根源与小说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息息相关。本文将以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基础,对该小说进行陌生化解读,揭露小说主人公内心的幸福与欺骗、挣扎与无奈,从而为小说主人公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关键词】: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暴风雨》;凯特·肖邦
  一、引言
  凯特·肖邦的名篇《暴风雨》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利克斯塔与旧情人阿尔塞婚外情的故事。该小说自出版以来,便引起巨大争议,因其对性场面赤裸的描写,在西方批评界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纳入非道德作品的系列。国内目前分析《暴风雨》的文章并不多,大多数学者只关注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主题,诸如金莉、秦亚青、李思兰、娄德欣等人将女主人公卡里克斯塔看成是女性觉醒和解放的代表,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的挑战,也是对束缚女性的传统观念的蔑视”(金莉 秦亚青 61)。
  “陌生化”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其对俄国形式主义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什克洛夫斯基将文学的本质归结为 “陌生化”,其含义是,把人们本来所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置入一种新的、陌生的环境中考察,进而使人们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感受,同时恢复人们对事物的鲜活的审美感觉。《暴风雨》作者多处采用了陌生化这一艺术手法,增强了这一小说的感染力,使读者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后,才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做出了正确判断,这也是凯特·肖邦的独到之处。
  二、跌宕的情节 难断的是非
  卡利克斯塔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小说问世之后,读者对她多持否定态度,其原因在于她背叛丈夫以后的反常举动让读者费解。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中谈到,“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的感觉是趋于麻木,仅仅是机械的应付它们,艺术就是要克服这种知觉的自动化,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受”(11)。在《暴风雨》中,凯特·肖邦为了打破人们所熟悉的叙事线索,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也为揭露小说的主题埋下伏笔,她讲述了一个超越了人们正常思路的故事。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她起身到屋外为丈夫博比诺收起最好的一身衣服,并从话语中透露出她对还未回家的丈夫和儿子的担心,希望他们能找到地方避雨,这些都体现出她在原则上做到了一个妻子和母亲应尽的职责,操持家务,关心丈夫和儿子。而面对阿赛尔突然抱住她:
  “天啊!”卡利克斯塔叫了起来,她从阿尔塞的胳膊里挣脱,离开了窗户。
  “巨雷會把房子劈碎的。我的毕比现在在哪里啊!”她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坐也坐不住(肖邦 56)。
  从上面这段话也可反映出“在卡莉克斯塔身上还是显示了传统妇道贞洁观念短暂却强大的抵抗力”(李思兰 62),而接下来作品却细致地描写了暴风雨来临时,卡里克斯塔与阿尔塞在屋里缠绵悱恻的场景,这与读者预期的情节反差强烈。一个在下雨时细心的想到收好丈夫最钟爱的衣服,关好门窗的妻子为什么如此禁不住欲望的誘惑,轻易就被判了丈夫。这正是作者使用“陌生化”手法的高明之处,陌生化针对的是主体感知系统的自动化。对于习惯的事物,主体感知总是处于一种自动化过程之中,只凭习惯去了解它。因此,对于读者而言,小说开篇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妻子形象,因此,人们自动地认为卡莉克斯塔不会轻易与阿尔赛偷情,背叛丈夫。此外,什克洛夫斯基认为:
  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具有石头的质地艺术的目的是引起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提供识别事物的知识。艺术的技法是使事物“不熟悉”,使形式变得困难,加大感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把它延长(12)。
  因此,作者在安排小说接下来的情节时,又让读者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小说最开始交代了卡莉克斯塔的丈夫在暴风雨即将到来之时仍然为妻子买最爱吃的基围虾,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疼爱妻子的好丈夫形象,因此读者知道卡莉克斯塔背叛丈夫,与旧情人偷情之后,心里固然认为犯错的妻子会满怀愧疚,面对丈夫的好会无地自容。而卡莉克斯塔真实的反应确是:
  “哦,博比诺,你们回来了!哎呀!急死我了。下雨的时候你们在哪里?毕比呢?他有没有淋湿,有没有受伤?”
  “基围虾!哦,博比诺特,你实在太好了!”她在博比诺脸颊上亲了一个响吻,“太棒了,今晚我们好好吃一顿,嗯呼!”
  博比诺和毕比总算松了口气,感到很高兴。三个人坐在桌子旁,笑声朗朗,那笑声响亮得附近的人都可以听见,就连拉巴里克都可以听见(肖邦 57)。
  丈夫和儿子回家之后,卡利克斯塔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依然对儿子和丈夫嘘寒问暖,准备丰盛的晚餐,俨然一副尽职尽责的家庭主妇模样,这不是一个刚做了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事情的女人应该表现出来的状态。此外,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叙述者并未对卡利克斯塔的内心做过多的分析,她对丈夫有无感情,对阿尔塞是否存在爱情都并未提及,只能从文本的描述中做些许推测。这也正是当下人们对卡利克斯塔人物分析存在争议的原因。
  作者在刻画卡利克斯塔时,利用“陌生化”手法,实现了剧情的反转,从最初体贴入微,料理家务的妻子,到遇见老情人,无法抵制诱惑,背叛丈夫的女人,最后面对丈夫却俨然一副贤妻良母的小人形象。整个过程不在读者熟悉的故事发展框架内,因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的过程被拉长,对人物伦理道德的判断随着剧情的反转而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到小说结尾才对主人公形成了新的认识。
  三、欢快的语调 沉重的主题
  “艺术的成功永远是一场骗局”(什克洛夫斯基 56),《暴风雨》的成功也离不开作者在创作时使用的特殊技巧--“陌生化”。“陌生化通常发生在语音、语义和词语层,但它也可以发生在作品的其他层面。如视角、背景、人物、情节、对话和语调上”(朱刚 6)。凯特·肖邦为了凸显小说的主题,在小说背景和语言特色的处理上别具一格。小说围绕自然界暴风雨的开始、发展和结束而展开,而这里的“暴风雨”除了揭示故事发生背景之外,也预示着女主人公卡里克斯塔内心一场“暴风雨”的形成和消退,“象征着她澎湃的激情极其释放和满足”(刘莹 830)。但作者在背景如此激烈的背景下,却用欢快的语言向读者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却需要用心去体会每个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他们忘记了窗外的倾盆大雨。卡利克斯塔躺在阿尔塞的怀里,在雷鸣电闪中笑了起来。她就是那间神秘卧房里的灵光。她躺在那里,身体像小床一样洁白如玉,结实而富有弹性的肌肤第一次享受了天賦的权利(56)。
  上述场景描述的是暴风雨中,卡莉克斯塔与阿尔塞享受激情过后休憩的场面。面对为人父母的主人公做出的苟且之事,作者在描写这个场景时,单从字面却看不到让人觉得羞耻的字眼,反而用别样的文字呈现了一幅很美的画面。而此时,读者在看似美好的文字背后,却对两人的内心活动做出了猜测。卡莉克斯塔一开始对家庭的体贴入微,对阿尔塞暗示的决绝,到最后完全被阿尔塞征服,这是她迷失自我的过程。而阿尔塞的行为不禁让读者深思,他对远方的妻子是否有所谓的爱情。这些猜测在接下来的故事中都会找到答案。
  博比诺和毕必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两人都挺高兴。一家三口在饭桌旁坐下,开怀大笑,笑声是那么响,就连住得很远的拉巴利埃一家都会听到(57)。
  在丈夫和儿子为卡莉克斯塔买完基围蝦回来之后,刚刚出轨的妻子却没露出半点忧心忡忡的神色,还像平时一样,责骂丈夫没有照顾好儿子,弄得衣服满身是泥。丈夫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妻子道歉,而回家后看到的妻子“又去摸博比诺的衣服,看他是不是淋了雨。她的神情似乎在说,只要父子俩平安回来,她就心满意足了”(57),于是才有了他和妻子心里的石头双双落地这么一说。丈夫和儿子经历了自然界实实在在的暴风雨,妻子内心也经历了一场暴风雨,而这一切却在作者描述的和谐场面中收场。在作者的安排下,我们在小说的结尾看到了阿尔塞打着关心的妻子的名义,让妻子在休假的地方多待一段时日,他的理由是“白己宁愿再忍受一段分离的痛苦,因为妻子和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比什么都重要”(57),而他的妻子收到信件后的反应也让人大跌眼镜,她对丈夫的来信十分感动,却享受远离丈夫以后无拘无束的生活,因为,
  婚后第一次自由自在的呼吸似乎把她带回了幸福欢快、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虽然她对丈夫忠贞不二,但她现在更愿意暂时摆脱那种如漆似胶的夫妻恩爱(57)。
  其实,在作者欢快的文字下,运用了大量的反讽,这种戏剧反讽的应用不是作者随意的安排,而是刻意的创作。整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消极的故事,作者却用轻松欢快的语言向读者传达文章的主题,甚至在作品末尾用“暴风雨过去了,大家都很快活”(57)单独成段,营造了欢快愉悦的氛围。而作者的真实意图是通过话语表面传达的乐观情绪,用反讽的手法表达自己对主人公僭越社会传统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以及对当时年代女性生活状况的反思。正如帕尔默所言,“某些文本在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之下,会让读者误以为已经接近文本的核心主题,而事实并非如此”(Palmer 568)。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使用的技巧,正是俄国形式主义积极倡导的“陌生化”手法。
  三、结语
  结合时代背景,凯特·肖邦在男权社会中企图为女性争得一席之地,然而其作品反映出女性的解放大多数是通过死亡和疯狂才得以实现,而在这篇作品中,凯特·肖邦安排女主人公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婚外情来表达自己渴求解放自我的愿望,并不是想鼓励当时的女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寻求解放和平等。相反,作者精心布局,设置悬念与伏笔,精心安排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体现了陌生化效果。这些曲折矛盾的情节产生的陌生化意味给人无穷咀嚼的的余地,改变了读者自动化的心理,把读者的思维过程尽可能的拉长。这一小说在处理结尾时的独到之处,犹如在读者面前进行一场魔术表演,突发性的结尾逆转,打破了读者的思维定势,使读者的期待视野完全落空,起到了审美上的陌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Palmer, Alan. “James Phelan. Experiencing Fiction: Judgements, Progressions and the Rhetorical Theory of Narrative”. Style, 42, 4 ( 2008):565-569.
  [2] 凯特·肖邦.《暴风雨》,金莉,秦亚青译,《 外国文学》,1995年第4期:55-57。
  [3] 刘莹.凯特.·《肖邦<暴风雨>中的叙事判断》,《 鸭绿江》,201年第3期:830。
  [4] 李思兰.《论凯特·肖邦<暴风雨>中的反讽因素》,《 名作欣赏》,2014年第 9 期:61-62。
  [5] 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刘宗次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年。
  [6]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7]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其他文献
设计是对事物规划统筹的一个过程,是对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以技术加以改造的活动。但设计的定义往往会被人以单一的方式思考,将“计划”、“规划”佐其左右,认为设计活动仅仅遵循某些规矩方圆的格式。其实不然。人类创作的过程往往有关乎其能动性,当创作者可以突破自我,去感受存在于设计中的更多内容,随机性艺术手法由此显现适用,做为突破点,出现于创作作品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随机性创作却并不与设计定义中的“计划”
期刊
【摘要】:韩东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主要代表,自进入诗歌领域,一直在写作实践与理论探索中不断掘进,最为显著的则属韩东有关“诗歌语言”的实验性变革。要求实现“口语”写作以及追逐“语感”成了韩东的诗学主张,在转换诗歌语言之际,韩东又力主将诗歌浸润到现实日常生活之中,让诗歌回归本质,去掉政治、文化、历史环境赋予诗歌的沉重使命,而“诗只能是诗”。于此,本文将结合韩东的诗学主張,再次探讨其背后的理论意义。  【关
期刊
【摘要】:本文以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 No.6)为例,首先运用传统音乐分析法划分其音乐结构,随后再运用申克音乐分析法针对其具体的音高结构进行验证分析,通过简要的比较,进一步诠释申克分析法更加强调音乐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从整体上把握本曲的音高结构概貌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关键词】:申克分析;传统分析;门德尔松  通过研习杨燕迪《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等申克音乐分析理论相
期刊
【摘要】:莫扎特的歌剧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他强调了人性和生活的自由。本文通过简单介绍莫扎特生平以及他所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来揭示当时等级制度的黑暗。根据剧中“第三等级”凯鲁比诺这一人物,来分析凯鲁比诺的性格特征,并结合他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凯鲁比诺两首咏叹调中其中一首《你们可知道》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从各个方面分析凯鲁比诺的这首歌曲,并结合自己在演唱这首歌曲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发表一些自己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要越来越旺盛,服装行业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行业。在戏剧表演中,演员身穿的服装对于演出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演员想要表演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对服装特别重视。戏剧服装在构思设计方面有很多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服装更加贴近戏剧表演。  【关键词】:戏曲服装;戏曲服装设计;人物形象;作用  戏剧服装是戏剧表演中用于塑造剧中人物角色外部形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畫风格的基本脉络主要就是以宋朝的山水画为主要的特征和风格为基础的,围绕着中国山水的图式构成的特点和绘画技法觉得相关层次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考察了中国山水画在挖掘途中的风格和造型进行分析,两宋时期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华,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审美和高度的笔墨技巧来共同形成的。山水画也是收到了当时的山川地貌等方面的思潮影响。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主要就是源于画家所遵循的文化背景进行。
期刊
【摘要】:美国女权主义者吉尔伯特和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研究了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形象背后隐藏的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看来,传统文学作品中,由男性作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往往是不真实的,反映的是男性作家的性别偏见和置妇女于从属地位的愿望。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纳博科夫《洛丽塔》中的洛丽塔这样一个融合了“天使”与“妖妇”两种因素的女
期刊
【摘要】:住吉的长屋是日本当代建筑的经典,设计师安藤忠雄对小空间的运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居住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转换,以及材质体现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理解,并体现在这一空间,本文就以上几点对住吉的长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日本当代建筑  日本当代建筑物中,我最喜欢也是最希望居住的当属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这是安藤忠雄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不仅使他在国际上荣获大奖
期刊
【摘要】:民族学在20世纪以后才逐渐进入中国国门,这门新学科的到来必然会在我国学术界掀起一股波澜,其与中国近代学术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我国学者仔细斟酌和把握。故本文以西藏地区的研究为例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从进化论与“反进化论”和民族平等观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民族学;中国近代学术;年鉴学派;生物进化论  民族学作为一门非本土化学科,其作为独立学科正式传入中国是19世纪后
期刊
【摘要】:美声唱法是艺术学科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是一门融合了艺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学术性很强的学问。歌唱者想要把作品内容的知识技术艺术完美的展现出来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训练技巧,以达到艺术技术的统一。如何掌握歌唱的基础训练方法是关键所在,只有正确的合理进行基础训练才能为表达好歌曲打下基础。气息的运用与元音的练习是美声唱法中的两个要点,本文对这两个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美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