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有着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深感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以下,笔者就分享三种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导入方法,希望对于其他教师的教学能起到一点小小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故事;悬念;音乐
一篇好的文章,能在开头就抓住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想读下去的欲望。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也能使学生整堂课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方法,激起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专心、更专注的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本文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奋斗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作者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等。以下,本文作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谈这三种课堂导入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给其他教师一些借鉴。
一、用故事开启课堂
试问,谁的童年不是在童话故事的陪伴下度过的呢?即使是初中生對于故事也依旧有着十足的兴趣。所以,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给学生们讲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不分心、不分神,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在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长的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今天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就给你们讲一个后来由老红军亲口讲述的故事——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部分的先锋先行来到了夹金山脚下,那天是阴历五月初四,村民们出来欢迎我们时,身上穿着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衣服。但他们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老红军郝毅说:“有些战士在这冰天雪地里仅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休息的时候大家总是靠在一起取暖,但当休息完毕,继续向前行进时,总有些人再也走不动了!”那一年他只有19岁。有一天,他实在是没有力气了,而恰巧看见前面像是有块石头,当他走到石头旁边把一个包袱放在上面休息一会的时候,才发现那是已经牺牲的红军战士,他的身体已经全部被冻僵了。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红军的经历所震惊了,一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正襟危坐开始了文章的朗读。
二、悬念导入法
探索未知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探索欲望。对于他们身处的这个广阔的世界仍然知之甚少,他们空白的脑海还有待各种各样的知识来填补。所以,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精细设计的问题,引起悬念,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必能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更加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就采用了悬念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起了悬念。问题是这样的——人们大都歌颂母爱,却少有歌颂父爱的文章。那些寥寥无几的歌颂父爱的文章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而且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描写和朴素的语言来打动人心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课文的阅读吧。如此一来,通过笔者设置的问题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串问号,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明显读得更加认真。
三、音乐导入法
作为一位喜爱音乐的人,笔者深知音乐的力量,音乐能够传达出某种情感,营造出某种意境。在课堂导入中运用音乐导入法,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使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秋咏月诗三首》时,就采用了音乐导入的方法。这三首诗都表达了一种思想感情,即思念亲人,感伤离别,都在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于是笔者就给学生们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的第一章,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第一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极其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曲子与这三首咏月诗展现了同样的意境。伴随着这首舒缓的、弥漫着淡淡的伤感的曲子,学生们真的有如身处异乡的游子,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人。这样一来,通过音乐进行课堂导入,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能领会诗里的情真意切。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绝不仅仅局限于笔者以上提到的“故事导入”“悬念导入”“音乐导入”这三种,还有诸多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诚愿各位教师能够勇于开拓创新、敢于不断探索,为初中语文教学不断提供新的思路,使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王柳柳.如何让初中语文早读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年08期
[2]邢倩倩.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行为的观察评价与反思——基于“先行组织者理论”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7年03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昆山中心校23835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故事;悬念;音乐
一篇好的文章,能在开头就抓住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想读下去的欲望。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也能使学生整堂课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方法,激起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专心、更专注的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本文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奋斗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作者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等。以下,本文作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地谈谈这三种课堂导入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给其他教师一些借鉴。
一、用故事开启课堂
试问,谁的童年不是在童话故事的陪伴下度过的呢?即使是初中生對于故事也依旧有着十足的兴趣。所以,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给学生们讲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不分心、不分神,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在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长的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今天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就给你们讲一个后来由老红军亲口讲述的故事——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部分的先锋先行来到了夹金山脚下,那天是阴历五月初四,村民们出来欢迎我们时,身上穿着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衣服。但他们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老红军郝毅说:“有些战士在这冰天雪地里仅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休息的时候大家总是靠在一起取暖,但当休息完毕,继续向前行进时,总有些人再也走不动了!”那一年他只有19岁。有一天,他实在是没有力气了,而恰巧看见前面像是有块石头,当他走到石头旁边把一个包袱放在上面休息一会的时候,才发现那是已经牺牲的红军战士,他的身体已经全部被冻僵了。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红军的经历所震惊了,一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正襟危坐开始了文章的朗读。
二、悬念导入法
探索未知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探索欲望。对于他们身处的这个广阔的世界仍然知之甚少,他们空白的脑海还有待各种各样的知识来填补。所以,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精细设计的问题,引起悬念,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必能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更加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就采用了悬念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起了悬念。问题是这样的——人们大都歌颂母爱,却少有歌颂父爱的文章。那些寥寥无几的歌颂父爱的文章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而且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描写和朴素的语言来打动人心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课文的阅读吧。如此一来,通过笔者设置的问题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串问号,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明显读得更加认真。
三、音乐导入法
作为一位喜爱音乐的人,笔者深知音乐的力量,音乐能够传达出某种情感,营造出某种意境。在课堂导入中运用音乐导入法,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使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秋咏月诗三首》时,就采用了音乐导入的方法。这三首诗都表达了一种思想感情,即思念亲人,感伤离别,都在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于是笔者就给学生们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的第一章,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第一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极其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曲子与这三首咏月诗展现了同样的意境。伴随着这首舒缓的、弥漫着淡淡的伤感的曲子,学生们真的有如身处异乡的游子,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人。这样一来,通过音乐进行课堂导入,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能领会诗里的情真意切。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绝不仅仅局限于笔者以上提到的“故事导入”“悬念导入”“音乐导入”这三种,还有诸多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诚愿各位教师能够勇于开拓创新、敢于不断探索,为初中语文教学不断提供新的思路,使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王柳柳.如何让初中语文早读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年08期
[2]邢倩倩.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行为的观察评价与反思——基于“先行组织者理论”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7年03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昆山中心校23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