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旨在激发学生问(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婉曲发问,引导学生会问
  张志公先生在《说“问”》中就问的方式指出:“重要的是问法。问得太平直,太浅易,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这种问题的用处不大。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这像猜谜语,也没有什么好处。问得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几句,这种问法最不好。”到底该如何问,才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会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可运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问。
  在讲解《愚公移山》第二自然段中“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时,笔者就“箕畚”一词的注释“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提问学生:“箕畚是个名词,按注释,它在句中充当了什么成分?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要求么?”等了一会,终于有几位同学举手了,罗雄斌同学回答说:“箕畚虽然是名词,但这里却用作了‘运’的状语,这与现代汉语语法显然不相符。”“说得好。名词在现代汉语语法中通常用作主语和定语。大家再想一想,在你所学习过的文言文中还有其他同类名词么?”罗雄斌同学先站起来说:“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一句中的‘面’字就是用来修饰‘刺’的。”王瑛同学不待对方说完就站起来问道:“老师,名词在文言中不只可以作状语!”“请举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朝服衣冠’的‘服’,《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的‘鼓’,《黔之驴》中‘驴不胜怒,蹄之’的‘蹄’,《木兰诗》中‘愿为市鞍马’的‘市’,《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的‘烟火’。”“请坐下。看来王瑛同学积累了不少文言词语。她理解得也不错,这其中除了‘烟火’作形容词充当‘色’的定语外,其余皆作动词以充当谓语。在古汉语中,人们通常称其为‘名词活用’。”
  笔者话未落音,李强同学又站了起来问道:“老师,名词能够活用作动词、作形容词,那动词、形容词照理也可以活用吧?”赵颖同学立马抢先说:“《曹刿论战》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的‘伏’应当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埋伏的军队’吧?《陈涉起义》中‘佣者笑而应曰’的‘笑’,应当是动词活用来修饰‘应曰’的。”方祖望同学待赵颖同学话音一落就说道:“老师,《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都可以说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吗?”“同学们说得对,动词可以活用作名词,也可以活用作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这些大家都举了例。其实,形容词还可以活用作名词,不知谁能给咱们举个例子?”张雄同学一跃而起,“老师,《愚公移山》中‘帝感其诚’的‘诚’是吗?”笔者笑着点头,“‘诚’在此处指诚心,活用成了名词。又比如大家读过的《陈涉起义》中‘将军身被坚执锐’的‘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也是形容词作名词。”
  临近下课时,笔者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刚才方祖望同学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所举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的‘美’,和‘又绿江南岸’的‘绿’以及‘亲贤臣、远小人’的‘亲’与‘远’翻译起来有无不同之处?”
  三、拓展发问,引致学生深问
  张志公先生在《说“问”》中又指出:“提问的目的是促使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正是基于这一目的,笔者特于课后布置了这道拓展性思考题。不料当笔者刚迈出教室走进办公室,方祖望同学便喊了声“报告”后跟了进来,“老师,您刚才布置的题目,我想出来了,您看对不对?”笔者连忙拉过一把椅子让他坐下说。“这‘绿’‘亲’‘远’三个形容词用作动词,都可以直接同它后边的名词衔接,直译成‘春风吹绿了江南岸’‘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但‘吾妻美我者’却无法这样直译,只能译作‘我妻认为我美’——作動词的形容词‘美’,只能放置到句末处作补语。”笔者听后高兴地站起来,拍着他的肩膀说:“对,明天上课时就请你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共同来分享你思考的成果。”
  第二天上课时,笔者先让方祖望同学说了他对那道思考题的答案,全班同学为他高兴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毕磊同学就他预习《愚公移山》末二段的发现问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的‘止之’,作为动词‘止’似乎也不能直接同代名词‘之’相连接,是不是应按照《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饿其体肤’的注释所译写的‘使他经受饥饿(之苦)’那样去译写?”兰瑜瑜同学接着问:“《陈涉起义》中‘死国可乎’的‘死’同样不能与名词‘国’相连接,为什么注释中却译成‘为国事而死’呢?”于是,在充分肯定两位同学的勤钻善问后,笔者就大家所提“疑例”水到渠成地将词类活用中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作了点拨;由于大家预习得好,《愚公移山》后半部分很快也就讲读完毕,并且顺利完成了课后辨析词义异同的练习题。
  实践让笔者感受到:教师的提问一旦达到了激发学生问的目的,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学会怎样发现问题,使他具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说“问”》)。例如在后来复习文言中古今词义的异同时,他们就主动将古今字形一致、读音一致而意义不同的双音节词语如“交通”“牺牲”“烈士”“京城”“卑鄙”“爪牙”“吹嘘”“倾覆”“恢弘”“少年”等等搜集起来加以比较,并紧密地同现时代语汇的细微变化联系起来。比如熊毅同学就把他对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卑鄙”“爪牙”“吹嘘”等词语的目光移到了今天常用的由贬义演变过来的“策划”“做大”等词语上,他高兴地告诉我:“老师,‘策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辞典里多释作贬义,而以后的辞典中则多释作中性词;‘做大’在以前是贬义词,有‘摆架子’的意思,今天说‘把事业做大做强’,就成了褒义。真有意思!”
  笔者为同学们的表现打心底高兴,因为这真正进入了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地。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县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会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
期刊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犯难:是让学生作文追求“有意思”,还是主张“有意义”?“有意义”的作文要求学生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把作文当作与自己精神世界对话的过程;“有意思”的作文也许天马行空,但体现了“我手写我心”,更符合其天性。“有意思”和“有意义”这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能不能兼顾呢?如果让儿童文学作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吧!  梅子涵,一个专门为儿童写故事的
期刊
正像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作文题所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所以语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广泛,作为学生来说,语文素养是指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涉及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习惯等诸多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应从作文
期刊
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学生又未尝不是如此?他们也需要被了解,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苦恼,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接纳和支持,而不是太快、太早地提出意见;也不是一味地安抚、宽慰。后者的做法有如封住正在冒气的瓶口,导致学生的心灵处于不被了解,不被关心的压抑状态。此时教育者们应放低姿态、静下心来,听听学生的“唠叨”,帮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打开心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日课间,一学生怒气冲冲地跑到办公
期刊
二、与情绪、性情相照应的兴体(这类多取象于风)  如《邶风·终风》中风的“暴”“霾”和天色的“曀”“阴”固然与每章押韵的需要有关,但也可以联想到所思之人谑浪放荡的脾气、不眠者疑云密布的阴沉心情。《邶风·谷风》中带来阴雨的谷风,虽然有“和舒”(毛解)和“暴烈”(姚解)的不同解释,但都是兴起夫妇相处的气氛;《邶风·凯风》中和煦的南风令人感觉到母爱的温暖;《邶风·北风》中夹杂着雨雪的北风则烘托出人们相携
期刊
内容提要:作文课是语文阅读课的延续与深入,其本质仍是对话。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作文课对话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形成正向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作文课本质;对话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综合素养;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内容就阅读教学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本质是对话,这是新课标对语文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斯特维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明确提出“每堂课要让学生有笑声”。幽默是一种优雅的人生智慧,乐于接受幽默更是人的一种天性。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认为,幽默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长时间待在教室里极易产生疲劳,所以课堂上常会出现沉闷的状态,教师要想摆脱这种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幽”它一
期刊
鲁迅杂文艺术的第二个特色,就是范围甚广,形式多样,风格不拘一格。有的写得尖锐泼辣、咄咄逼人,有的写得清秀隽永,有的悲愤沉郁,有的明白晓畅,有的隐晦曲折,有的轻松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篇篇匠心独具。  就风格来说,有的作品像抒情散文,如《准风月谈》中的《夜颂》完全可以收编进《野草》集里。这篇杂文是说夜比白天更真实,在夜幕的笼罩下,人间现出了许多真相:“夜的降临,抹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光天化日之下,写
期刊
中国教育算不上发达,但教育界各式各样的“名头”绝对称得上世界第一。单看基础教育领域,不必说技术职称,只各种“荣誉称号”就能让你眼花缭乱——像层层级级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名校长、名教师……宛若天女散花,将杏坛装点得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在教育界已经有三年五载的教师如果身上没有一个两个这样的头衔罩着,向别人介绍自己或填表格时都会觉得自己特别寒碜。  其实,这些“荣誉称号”大多
期刊
二、分步推进:确保计划有效落实,确保落实的计划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好的计划,而是缺少对良好计划的有效落实,日常教学更是如此。对于高三的作文教学,我校师生主要扎扎实实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针对训练角度,印发指导材料。  既然每次作文我们都有一个训练方向,那我们就应按照既定的计划备材、选材,提前把指导讲义印发给学生。比如“记叙文写作训练专题之写出故事”,笔者给同学印发讲义中主要阐释了“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