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浸矿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微生物浸矿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阐述了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微生物浸矿技术;精品课程;教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胡凯光(1964-),男,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教授;王永东(1980-),男,湖南邵阳人,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0yjg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101-02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
  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是专门培养铀矿资源开发毕业生的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具有矿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为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在1993年开始开设“溶浸采矿”课程,在讲授“溶浸采矿”课程的时候,有一章讲授细菌冶金,由于微生物浸矿技术的迅速发展,1998年开始单独开设“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2010年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在该课程多年的建设中,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在该课程组建的教师队伍结构的稳定性、教学内容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相关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教材建设的持续性与系列性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效。下面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认识。
  一、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教材建设必须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教改的成果又必须固化在教材上,因此,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微生物浸矿技术”是面向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同时又为采矿工程研究生开设了“核工业微生物学”,学时少,内容丰富,学生基础参次不齐。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课程组开始自编讲义,2003年编写了《矿业微生物与铀铜金等细菌浸出》,2008年使用了东北大学杨洪英编著的《细菌冶金学》做教材。由于微生物浸矿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教材的使用也需不断总结和修订,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使教材逐渐走向成熟。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根据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于“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以“三个融为一体”(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按照“重组基础、反映现代、趋向前沿、综合交叉”的原则,整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特色编写了最新版教材《核工业微生物学》,该教材为国防科工委“十一五”规划教材。在最新版教材中,增加基础理论应用内容,穿插开阔视野的新知识、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微生物与生命、生活、环境、资源等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之更加贴近社会和生活,反映最新科技成就。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以供学生课外进修、研读,扩展知识面和学习的深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稳定的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具有个性魅力的主讲教师。纵然有设施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条件,没有教师发挥其聪明才智开发这些教学资源,那也只是摆设。一位优秀的主讲教师,应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应具备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时刻以“创特色”为建设的标准;应时刻关注本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上课能够融古论今。
  “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拥有一支年轻、富有活力、高素质、充满干劲、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7人。近年来,团队有2人入选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编写教材四本,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4人/次。团队同时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5项,获省部级项目科技成果奖5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篇,EI收录10篇。
  团队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教师指导学生成功申报项目5项。五年来,几十名学生参加了课程小组教师的科研训练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课程组教师团结协作,治学严谨,教学水平优良。
  我们非常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了“以老带新、集体教研”等措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重成效,使课程组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002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从1989年开始进行微生物浸矿技术的研究,具有从事微生物浸出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装置,一批长期从事微生物浸矿研究,具有较多实际经验和理论水平的科研骨干进入南华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的并入,为微生物浸矿实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实验环境,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仪器设备,提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微生物浸矿技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2007年,由丁德馨教授主持申报的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为微生物浸矿技术的研究、“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三、合理规划,建设网络教学资源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建成了“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资源,并已经在学校的网络上运行。教师介绍、课程介绍、考核办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课件、教学辅导和练习、互动材料、教案、教学参考材料都已经上网,通过电子网络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内相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微生物浸矿技术”的网络教学环境必将得到更大改善,我们也将为此而努力。
  一些教师已经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答疑解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否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微生物浸矿技术”是面向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结合工科特点,跟踪微生物浸矿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充分体现现代微生物与现代工业的发展,展现十分广泛的微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因此,“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强微生物与能源、微生物与生命、微生物与环境等教学内容的广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深入地改革与实践。采用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1.针对课程的特点,教会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般来说,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方法、归纳和演绎法、模型化法、理想化法、假设法、统计处理法等,这些方法同样在“微生物浸矿技术”领域中通用并贯穿始终。人们在生产实际过程中,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知识,另一方面也不断出现大量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讨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有计划的实验。实验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实验可以人为地控制一些因素和条件,把自然过程有意识地简化,抓住其中主要矛盾,从复杂现象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自始自终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以事例加以说明,期望学生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2.根据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我们针对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特点,列举目前正在开展细菌冶金的矿山,结合教师本人从事微生物浸矿的研究和实际进行讲授,关注本学科最新进展,使授课内容跟上本学科发展。
  3.以熟悉的事例引出课程的研究内容,关注现代科技新成就
  微生物浸矿技术的发展依据的核心是微生物,对于已经发现并分离的微生物,要采用新的筛选方法以发现新化合物,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寻找新的、生活在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温、特殊pH及离子强度、特殊有机物和深海)中的、具有特殊性能(如耐辐射)的微生物。在授课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出课堂所需要讲授的内容、目的和应用领域,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例如,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微生物浸矿技术,以提高浸铀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微生物等的产量和性能。运用基因操纵与微生物工程技术修饰构建浸铀工程菌株、吸附放射性核素工程菌株。通过运用遗传学的手段,采用定向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细胞融合及基因工程育种等,有目的地改善微生物的各种品质,提高细菌的活性、抗性。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从而引发其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4.以联系的观点和类比的方法贯穿课程始终
  “微生物浸矿技术”课程内容多,学时紧,学生常常感觉太难,抓不住重点。事实上,“微生物浸矿技术”的研究体系非常完整,研究内容非常紧密。以联系的观点和类比的方法讲授,学习起来思路就清晰得多。
  5.以学生为本,采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互动教学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思路广阔,兴趣盎然,课后还回味无穷。
  6.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立体性、丰富性、对动态过程演绎的可视性、包含信息的广泛性,加上教师的融会贯通、广征博引,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使其在教学中可以达到板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然而,多媒体课件的快捷特征,也使学生必须做到反应敏捷、思维迅速和快速消化,这对某些需要细讲的知识点并不适用。所以,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紧密结合,各展所长,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初衷。
  7.改革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考试方式是指挥棒,好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微生物浸矿技术”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如改变出题方式、考试和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等。
  五、小结
  经过上述诸多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热情,从而也提高了理论课教学的质量。近年来,南华大学矿源资源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考取研究生学生比率在南华大学名列前茅,本科生就业率100%,研究生毕业论文多篇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李学峰,王玲.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8.
  [2]陈彬.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90-91.
  [3]杨伟军,董奇志.谈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9-20.
  [4]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 号,2003.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其他文献
摘要:从事故等级、受纳水体类型、受纳水体功能、水文特征、区域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考虑核电站取/用/排水环节发生事故后,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放射性物质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分析核电站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考虑最不利组合条件下(包括最不利水文条件:洪水、枯水及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核电站的事故对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分析事故对水
期刊
摘要:自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校教师资源的紧缺敲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警钟。兼职教师的加入充实了高校师资队伍,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聘请兼职教师的实践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探究普通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兼职教师;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李博超(1985-),女,山东淄博人,江西师范
期刊
摘要:针对工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从专业需求、讲授方法、讲课内容等几个方面对机械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实践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自动控制课程的学术内涵。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程广贵(1979-),男,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凌智勇(1957-)
期刊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理工科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必然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实施对象。然而在实践中,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却受到了社会、学校及家庭等诸多环体因素的影响。研究和审视这些问题,探讨和分析这些现象,对于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推进创新人才
期刊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运用专业知识广等特点,提出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改变教学方式,提倡主动学习,改革传统考试方式,突出考题的应用性等教学改革方法,以培养具有应用实践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许超(1978-),男,湖南长沙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种云霄(1974
期刊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针对湖南省某本科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师资力量、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英语能力等几个影响因素入手,找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行教学模式多元化、加大师资的培养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等途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会计学  作者简介:郑
期刊
摘要: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热能专业中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结合本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采用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工程实践在本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全日制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控制技术;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基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现状,数学教育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更新,以及数学教师自身的观念更新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增强教育与实践的互动。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软件;整合技术;教学互动  作者简介:刘春新(1968-),女,河南太康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张静(1982-),女,河南灵宝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开封475
期刊
摘要:面对目前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困惑,积极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优化数学课程,数学建模渗透教学中;挖掘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渗透教学中;更新教师理念,学科前沿渗透教学中;加强数学实验,软件渗透教学中;考试制度多样,过程渗透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数学;数学文化;渗透  作者简介:金环(1969-),女,回族,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孔凡清(1966-),男,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进只是新课改迈出的第一步,同时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方法同时改革来配合地理新课程改革。该文针对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能力;评价  作者简介:金剑(1986-),女,朝鲜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恬(1980-),女,山东金乡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后。(广西桂林5410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