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文取材的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习作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而使学生走出无“米”下锅的作文窘境。本文通过探讨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精妙的切入口,巧设练笔,旨在打通读写桥梁,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材 ;小练笔;写作时机;兴趣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分数比例很大,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而要想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非一日之功。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而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正是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为习作练习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习作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有限的课堂上,如何妙用小练笔使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将就如何把握时机、巧设练笔,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抓准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选入的,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经典作品,无不是饱含着作者炽烈感情的文章。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渲染下,学生陷入了文章所设定的情境中,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当学生的情感到了一个至高点时,巧妙的设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说心中所说所想,一吐为快,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笔者通过分析父亲当时的处境和他买橘子时的背影,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此时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的深沉,学生的情绪受到的极大的触动,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朱自清的背影,让我感悟到了世间最伟大最坚韧的父爱。同学们都被朱自清笔下的父爱所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感染我们的一瞬间?写一写我心中的父爱。这样的随文练笔,触动了学生的情感,训练了书面的表达,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
二、把握“两度”,让小练笔事半功倍
随文小练笔作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在语文课堂中设置小练笔似乎早已蔚成风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和生动。然而,小练笔使用的随意性,没有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实施细则,很难找到精妙的切入口,致使小练笔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那么,如何走出随文练笔的误区?笔者认为,设置小练笔还应坚持两个原则。
(一)适量而为,把握练习的密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随文小练笔这一得天独厚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小练笔是否有必要每课必练呢?笔者认为:凡事过犹不及,小练笔亦是如此。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对小练笔充满了兴趣和期待,才能精心对待。然而,如果小练笔设置过密过多,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提不起兴趣自然感受不到写作带来的快乐,结果导致为练笔而练笔,从而使学生写作的激情消磨殆尽。
同时,如果课堂练笔设置的密度过大,篇数过多,教师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详细地批阅,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练笔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为练而练,练评相脱离,会扼杀学生练笔的兴趣,极大挫伤学生的创作激情。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设置课堂小练笔要从实际出发,遵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适量而为,绝不能“滥练滥写”,为练而练。
(二)善意评价,提升练笔的热度
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同时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接受教师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教师的表扬,如果初中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就会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其写作的热情。
三、结语
语文课程是一座蕴含丰富知识的宝藏,文本资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探索、挖掘文本资源,找准读写结合点,使学生拥有渴望倾诉、渴望写作的激情,从而使其在大量的小练笔中学会诉说,学会写作,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对写作充满兴趣,创作的火花定会开出绚丽多彩的风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定能描绘出一幅幅七彩斑斓的图画。
参考文献
[1]《做创造的教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四川教育出版社 6年8.
[2]《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08月.
[3]郦泺静,《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初中教学参考》10年第4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 ;小练笔;写作时机;兴趣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分数比例很大,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而要想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非一日之功。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而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正是架起读与写的桥梁,为习作练习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习作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有限的课堂上,如何妙用小练笔使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将就如何把握时机、巧设练笔,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抓准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选入的,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经典作品,无不是饱含着作者炽烈感情的文章。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渲染下,学生陷入了文章所设定的情境中,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当学生的情感到了一个至高点时,巧妙的设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说心中所说所想,一吐为快,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笔者通过分析父亲当时的处境和他买橘子时的背影,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此时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的深沉,学生的情绪受到的极大的触动,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朱自清的背影,让我感悟到了世间最伟大最坚韧的父爱。同学们都被朱自清笔下的父爱所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感染我们的一瞬间?写一写我心中的父爱。这样的随文练笔,触动了学生的情感,训练了书面的表达,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
二、把握“两度”,让小练笔事半功倍
随文小练笔作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在语文课堂中设置小练笔似乎早已蔚成风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和生动。然而,小练笔使用的随意性,没有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实施细则,很难找到精妙的切入口,致使小练笔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那么,如何走出随文练笔的误区?笔者认为,设置小练笔还应坚持两个原则。
(一)适量而为,把握练习的密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随文小练笔这一得天独厚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是小练笔是否有必要每课必练呢?笔者认为:凡事过犹不及,小练笔亦是如此。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对小练笔充满了兴趣和期待,才能精心对待。然而,如果小练笔设置过密过多,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提不起兴趣自然感受不到写作带来的快乐,结果导致为练笔而练笔,从而使学生写作的激情消磨殆尽。
同时,如果课堂练笔设置的密度过大,篇数过多,教师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详细地批阅,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练笔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为练而练,练评相脱离,会扼杀学生练笔的兴趣,极大挫伤学生的创作激情。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设置课堂小练笔要从实际出发,遵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适量而为,绝不能“滥练滥写”,为练而练。
(二)善意评价,提升练笔的热度
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同时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接受教师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教师的表扬,如果初中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就会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其写作的热情。
三、结语
语文课程是一座蕴含丰富知识的宝藏,文本资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探索、挖掘文本资源,找准读写结合点,使学生拥有渴望倾诉、渴望写作的激情,从而使其在大量的小练笔中学会诉说,学会写作,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对写作充满兴趣,创作的火花定会开出绚丽多彩的风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定能描绘出一幅幅七彩斑斓的图画。
参考文献
[1]《做创造的教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四川教育出版社 6年8.
[2]《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08月.
[3]郦泺静,《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初中教学参考》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