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至少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具有现代竹笛形制的,还是在唐宋元以来,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地方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竹笛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近50年的事情。从1949年建国至今,竹笛的艺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批以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竹笛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使竹笛由一种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由幕后走上舞台,由民间走向专业。但是由于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陆春龄、赵松庭)、北(冯子存、刘管乐)派演奏风格。在演奏上,北方以吐、滑、垛、花等舌头上的技术为主,并大都用梆笛演奏,曲调高亢,明亮。南方以颤、叠、震、打等手指上得技术为主,并大都采用曲笛演奏,曲调抒情,柔美。当时的演奏还没有涉及到很复杂的技巧。他们所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戏曲曲牌或根据戏曲伴奏移植、改编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
第二阶段,1956—1979年,以赵松庭《早晨》的创作为标志,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大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晨》的创作,揭开了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史,它开始了我国竹笛音乐由单纯地演奏民间音乐转化为演奏创作音乐的阶段。它吸收了北派笛子中历、滑、吐、垛和飞指颤音等演奏技法,打破了南北不相融的局面。还借鉴了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3/4节拍及主音五声调式转换的运用,半音的出现等突破了之前笛曲的创作手法和笛子演奏风格的单一性,使乐曲很有新意。和它以前的民间竹笛独奏曲相比,不論是在音乐形象、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
第三阶段,从1979年以后中国竹笛走向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也是竹笛艺术的飞跃与提升阶段。竹笛音乐的创作、教育、演奏技术都提高到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层次。而且随着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外国乐曲”,各国家、地区的音乐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如《野蜂飞舞》、《流浪者之歌》、《罗西尼主题变奏曲》等外国作品都被笛子演奏家们移植并演奏,这给笛子的表现形式,演奏技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并且创作出了《苍》、《神曲》、《楚魂》、《愁空山》、《楚辞后奏曲》、《陌上花开》、《鹰之恋》、《梆笛协奏曲》等等大量现代的新型作品。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笛子协奏曲《苍》是这一阶段的一首具有典型代表的现代作品之一。
作品《苍》的创作之初衷是尽可能的开发笛子的演奏技巧及运用新的音乐语言。在笛子的技术上、音域上、区域上、演奏手法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创新。
在创作方面,就其创作内涵,光曲名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多层含义。乐曲主要以表现苍劲、苍凉、苍茫为主。而从为学分析的角度来讲,它还会体现苍白、苍松、苍老、苍天、苍郁等等的意思。笛曲《苍》究竟定位到其中的哪种意向呢?都是亦都不是。曲作者杨青曾表示:演奏者心理想着何意就为何意。因此,演奏者在表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二度创作,使乐曲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笛曲的单一而更加多元化。乐曲以湖南民谣为素材,是一部运用传统民间素材与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品,主要采用了对称性以及复调性手法。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乐队A乐段﹢笛子B乐段)﹢第二部分快板﹢华彩﹢A再现}。引子部分,作者一开始就采用了和声叠置,短促有力,引出了笛子的散板;华彩部分,作者将笛子的技术运用到了极致,笛子达到三个八度的超高音、气吐音与笛声相结合、笛喉双音等等。而且基本上笛子所有的半音都用上了,再现部分,主题动机发展了三次,每次的感情色彩都不一样。作曲家在全曲的创作中大量借鉴西方创作手法,结合中国湖南的民间音调,使乐曲风格独特、新颖,既有浓厚的民族民间风味,又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
在演奏方面,作品《苍》的诸多超高音对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它将笛子的音域拓展到三个八度,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进行中,出现独奏与伴奏进行复调对位的演奏,给人感觉耳目一新。在华彩部分出现的超多半音,气吐音与笛声相结合的演奏以及喉音与旋律的双音进行等都为笛子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苍》这首作品的成功,不仅因为动机从民族、民间出发,使音乐语言亲切流畅,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使音乐具有创造性,还因为演奏者们可以从乐曲中提高演奏技术,丰富演奏手法,更能从其中提高艺术的表现。《苍》的个性十分鲜明,豪放粗狂,情感丰富,充满诗意而且各部分对比十分强烈。因此《苍》是演奏家和听众非常喜爱的一部作品,同时也为民族音乐的创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是一部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我们只有首先超越传统,才能获得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随着竹笛艺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笛子也能精确的演奏十二平均律,因此在竹笛的形制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出现了八孔笛、十孔笛,甚至出现了模仿西洋管乐长笛的加键笛等。民族乐器只有在不断克服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有能力,有实力与世界音乐接轨。音乐作品与其他文学一样,须建筑于“民族性”之上不能强以西乐代庖,也绝非枝枝节节从西洋音乐搬点知识进来所能奏效。笛子演奏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是我们的目的,这是我们民族情感中不能舍弃的。
从1949年到现在,中国竹笛表演艺术由民间到专业,由单一到多元,这50年的发展其速度与变化,在竹笛音乐发展上是史无前例的。这些成果与前一辈的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展望外来,我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竹笛的艺术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跟国际接轨。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竹笛演奏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它身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在保留其精华的前提下,将这门艺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这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发挥初更大的魅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批以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竹笛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使竹笛由一种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由幕后走上舞台,由民间走向专业。但是由于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陆春龄、赵松庭)、北(冯子存、刘管乐)派演奏风格。在演奏上,北方以吐、滑、垛、花等舌头上的技术为主,并大都用梆笛演奏,曲调高亢,明亮。南方以颤、叠、震、打等手指上得技术为主,并大都采用曲笛演奏,曲调抒情,柔美。当时的演奏还没有涉及到很复杂的技巧。他们所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戏曲曲牌或根据戏曲伴奏移植、改编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
第二阶段,1956—1979年,以赵松庭《早晨》的创作为标志,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大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晨》的创作,揭开了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史,它开始了我国竹笛音乐由单纯地演奏民间音乐转化为演奏创作音乐的阶段。它吸收了北派笛子中历、滑、吐、垛和飞指颤音等演奏技法,打破了南北不相融的局面。还借鉴了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3/4节拍及主音五声调式转换的运用,半音的出现等突破了之前笛曲的创作手法和笛子演奏风格的单一性,使乐曲很有新意。和它以前的民间竹笛独奏曲相比,不論是在音乐形象、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
第三阶段,从1979年以后中国竹笛走向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也是竹笛艺术的飞跃与提升阶段。竹笛音乐的创作、教育、演奏技术都提高到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层次。而且随着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外国乐曲”,各国家、地区的音乐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如《野蜂飞舞》、《流浪者之歌》、《罗西尼主题变奏曲》等外国作品都被笛子演奏家们移植并演奏,这给笛子的表现形式,演奏技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并且创作出了《苍》、《神曲》、《楚魂》、《愁空山》、《楚辞后奏曲》、《陌上花开》、《鹰之恋》、《梆笛协奏曲》等等大量现代的新型作品。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笛子协奏曲《苍》是这一阶段的一首具有典型代表的现代作品之一。
作品《苍》的创作之初衷是尽可能的开发笛子的演奏技巧及运用新的音乐语言。在笛子的技术上、音域上、区域上、演奏手法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创新。
在创作方面,就其创作内涵,光曲名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多层含义。乐曲主要以表现苍劲、苍凉、苍茫为主。而从为学分析的角度来讲,它还会体现苍白、苍松、苍老、苍天、苍郁等等的意思。笛曲《苍》究竟定位到其中的哪种意向呢?都是亦都不是。曲作者杨青曾表示:演奏者心理想着何意就为何意。因此,演奏者在表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二度创作,使乐曲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笛曲的单一而更加多元化。乐曲以湖南民谣为素材,是一部运用传统民间素材与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品,主要采用了对称性以及复调性手法。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乐队A乐段﹢笛子B乐段)﹢第二部分快板﹢华彩﹢A再现}。引子部分,作者一开始就采用了和声叠置,短促有力,引出了笛子的散板;华彩部分,作者将笛子的技术运用到了极致,笛子达到三个八度的超高音、气吐音与笛声相结合、笛喉双音等等。而且基本上笛子所有的半音都用上了,再现部分,主题动机发展了三次,每次的感情色彩都不一样。作曲家在全曲的创作中大量借鉴西方创作手法,结合中国湖南的民间音调,使乐曲风格独特、新颖,既有浓厚的民族民间风味,又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
在演奏方面,作品《苍》的诸多超高音对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它将笛子的音域拓展到三个八度,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进行中,出现独奏与伴奏进行复调对位的演奏,给人感觉耳目一新。在华彩部分出现的超多半音,气吐音与笛声相结合的演奏以及喉音与旋律的双音进行等都为笛子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苍》这首作品的成功,不仅因为动机从民族、民间出发,使音乐语言亲切流畅,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使音乐具有创造性,还因为演奏者们可以从乐曲中提高演奏技术,丰富演奏手法,更能从其中提高艺术的表现。《苍》的个性十分鲜明,豪放粗狂,情感丰富,充满诗意而且各部分对比十分强烈。因此《苍》是演奏家和听众非常喜爱的一部作品,同时也为民族音乐的创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是一部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我们只有首先超越传统,才能获得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随着竹笛艺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笛子也能精确的演奏十二平均律,因此在竹笛的形制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出现了八孔笛、十孔笛,甚至出现了模仿西洋管乐长笛的加键笛等。民族乐器只有在不断克服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有能力,有实力与世界音乐接轨。音乐作品与其他文学一样,须建筑于“民族性”之上不能强以西乐代庖,也绝非枝枝节节从西洋音乐搬点知识进来所能奏效。笛子演奏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是我们的目的,这是我们民族情感中不能舍弃的。
从1949年到现在,中国竹笛表演艺术由民间到专业,由单一到多元,这50年的发展其速度与变化,在竹笛音乐发展上是史无前例的。这些成果与前一辈的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展望外来,我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竹笛的艺术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跟国际接轨。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竹笛演奏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它身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在保留其精华的前提下,将这门艺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这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发挥初更大的魅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