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深沉悲愤的叙事诗《闯江湖》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xqfe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案前放着老剧作家吴祖光同志的新作五幕话剧《闯江湖》(载《收获》1979年第三期),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深深地被打动了。掩卷遐想,不能自己。我想,这是一出话剧,但更可以说她是一首诗,一首深沉悲愤的叙事诗。她饱含着血和泪,饱含着爱和笑,那样细腻委婉,那样激昂嘹亮,那样真切动人。
  我喜爱作者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切了解,喜爱作者再现生活的艺术才能,更喜爱他在创作方法上所着力探索的话剧的民族风格。作者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作家,这个戏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朴实细腻,完整流畅,以合乎我国观众欣赏习惯的叙述线索和节奏,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前呼后应,环环相扣,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独色。尽管作者描写的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读后却那样富有新鲜感,让你觉得仿佛作者的思想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汇成一股清泉,在你心中潺潺流动,激荡,使你兴奋、思考、向往。
  故事是在一九四五年夏天开始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旧中国,风雨如磐,一片黑暗。在天津贫民区“阴阳界”的一个小院儿里,以张义亭(师父)、张乐天(大师哥)为首的一个穷评戏班子,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在戏霸、老板的层层压榨下,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悲惨地挣扎着。这样一群流浪艺人,在演戏之外还要去拉排子车,拉洋车,还要去作小买卖,卖馄饨,卖白薯,卖糖葫芦,卖烟卷。但就是这样,也还是吃不上,穿不上,甚至生了孩子也养不起,要丢到垃圾箱里去。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生活情景啊!剧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矛盾,描写他们怎样和生活搏斗,怎样和各种恶势力的代表人物斗争。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他们有的悲惨地死去了,有的沉沦堕落了,有的彷徨动摇了,有的走上了革命道路。但是最终他们大多数人都投入了党的怀抱,奔向解放区,开始了新的生活。剧作者巧妙地将这些评剧演员的命运和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赋予这一题材以极深的含意。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借剧中人宣告过自己的艺术主张:“该知道演戏的目的,从前也好,现在也好,都是仿佛要给自己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评剧演员的命运和遭遇,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形象和印记,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那个社会摧残艺术、摧残人才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我们的党,歌颂了我们的新社会。这一主题,对我们今天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仍是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的。
  在情节安排上,作者没有故作惊人之笔,去追求强烈的跌宕和冲突,而是善于抓住生活中典型的情节和细节,通过常见的冲突,把生活如实地奉献到观众面前,让你为那些情节而激动,为那些人物的命运担忧和高兴。
  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戏剧不是凭概念,而是凭形象来教育人的。吴祖光同志在这个戏里没有急着去描写复杂的情节,而是从容不迫的去写人,用他的饱蘸情感之笔,写他的张乐天、彩霞,写他的金香、苦三等等。他不去写他们的外部世界,而是写他们的灵魂,写他们的命运和遭遇,使你读着剧本,仿佛不是在读戏,而是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在同呼吸共命运。在这些众多的人物之中,张乐天和彩霞夫妇的命运算是比较典型的,这也是全剧的主线。戏开始的时候,张乐天和他的媳妇彩霞住在一间四面漏雨,八面透风的小屋里,彩霞刚刚生了个孩子,他们无法养活他,也不愿意再给这个戏班子大家庭添个累赘,于是夫妇商量,决定把孩子丢掉。作者别具匠心,没有写母亲怎样为丢弃自己的骨肉而呼天哭地,难舍难离。当乐天抱着孩子走时,彩霞先是说:“抱走吧。别难受,身子要紧。”后来当乐天难以舍割时,彩霞又说:“孩子爹,你干什么,这也不是咱们兴的,我们在台上不是常唱别离段吗?哭声天,哭声地,哭声夫,哭声妻,卖儿卖女……”这番描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但仔细琢磨,却是十分真实的。苦难的生活已经迫使我们的彩霞丢掉过三个孩子了,这是第四个,她的心早已麻木了,破碎了,她的眼泪也早已凝固了。让人读着彩霞的这番话,较之让她哭哭啼啼,更感到加倍的凄楚。
  在青岛会友站,乐天和彩霞又遇到他们命运上另一次大的磨难。正当他们被老板钱德贵所骗贫困交加、生活无着的时候,师父张义亭得了重病,他们那个当时扔出去又被金香捡回来的孩子生病后,被一个日本娘们的骗子大夫一针送了性命。苦命的彩霞因为失去了她亲爱的孩子悲痛欲绝。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更悲惨的命运还在等待着她,原来乐天在会友站老板的逼迫下,为了还清债务,也为了给师父看病,已经把他心爱的妻子彩霞典给人家了。这对彩霞和乐天是多么难于想象的打击啊!他们是多年的恩爱夫妻,今天,乐天背着彩霞办了这样一件对不起她的事,他到底怎样告诉她呢?怎样向她解释呢?我读到这里是很替作者担心的。作者的笔是十分传神的,他这样写道:
  
  彩霞:(反转来安慰丈夫)乐天,你也别难受了,只要大人活着,就不愁没有孩子,我再给你生吧。
  〔一句话戳到乐天的伤心处,瘫倒椅子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彩霞:乐天,你怎么啦?
  乐天:……彩霞……(说不出口,却警惕地去关了里屋的房门)
  彩霞:你怎么啦?你要说什么?
  乐天:我说不出口哇……
  彩霞:(瞪着他)你跟我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乐天:行,我说吧!……账房先生说,这儿有一个大烟商,他想典一个媳妇儿,为着给他……
  彩霞:又不说啦,给他干什么呀?
  乐天:给他,给他生儿子。
  彩霞:他生他的,跟我扯得上吗?
  乐天:(指里屋)小声点!咳!你没听明白呀,他要典一个会生孩子的……
  
  这一下彩霞明白了,她惊呆了,她沉默了。但是彩霞毕竟是最顾大局、识大体、温顺贤慧的女人,当她弄明白这是救师父性命和救戏班子大伙儿的最后一条路之后,“猛地抬头,挺起胸膛,擦眼泪”说:“我去!”作者异常准确地表现了这一对夫妇此时此地的特殊心境,推进和发展了人物的性格。读到这里,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罗丹说过:“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作者笔下的张乐天和彩霞是极富性格力量的,特别是张乐天,更为鲜明动人。他为人正派,心地善良,诙谐幽默,机敏善变。他的性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个乐天派,甚至在最愁苦的时候,他还笑语横生。但是命运之神老是和他作对,一连串的厄运接连打击着他,最后生活无情地剥夺了他的一切,孩子死了,老婆典给人家了。但是他还笑着,那是一种带泪的笑,带血的笑,读者时时在他笑的声浪里窥见一种凄凉哀伤的色彩。作者正是赋予人物这样一种特有的性格,使他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在描写正面形象的同时,作者也十分重视反面形象的塑造。吴祖光同志笔下是没有什么帮风帮气的,这些年来看惯了舞台银幕上那种千篇一律的反面形象,这个剧本中的几个反面人物确可使人一新耳目。戏园老板钱德贵,土匪司令李作尧,恶霸王五陵都各具特色。钱德贵圆滑势利,认钱不认人,李作尧恶棍草包,但却冒充风雅,张口闭口大谈艺术,王五陵心狠手辣,少言寡语。作者不是主观臆测去人为的设计这几个人物,而是让他们从各自生活的院落和胡同里自己走出来和读者认识、交谈,每个人都带着他们那个时代和阶级特有的印记和灰尘,有着鲜明的性格色彩。
  作者还善于选取和提炼性格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这个戏里决没有那种空洞的议论,干瘪的对话,作者完全是按照人物自身的思想逻辑和行为逻辑,让他们去讲话去行动的。我们读剧本时,即使不看前边的人名,也会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不会弄错。有时作者往往寥寥数语,就把人物勾画得形神毕露。第二幕张乐天和钱二婶那段对话是很值得欣赏的。
  钱二婶是个高利贷盘剥者,钱德贵刚给戏班子开完份子,她跟脚就来收印子钱,张乐天变着法儿和她打哈哈:
  
  乐天:您拔根汗毛也比我们腰粗呀!
  二婶:放账容易收账难,两条腿都跑细了,谁管呀?指(乐天)你起开点,老挤我干什么?
  乐天:二婶,您真不愧绰号赛杨妃,这么热的天,二婶身上可真凉森,挨着您比吃冰激凌还舒服呢!
  二婶:(打乐天)这张贫嘴!彩霞,你也不管着你爷们点儿,这么没上没下,没大没小,没羞没臊的。
  乐天:二婶,她不管我。二婶儿,明儿散了戏,我还教您骑自行车去。
  真是妙极了,顾左右而言他,除了张乐天谁能讲出这样的话来,多么浓郁的生活气息,多么简炼形象的语言。作者居然把这一场讨债抗债的斗争写得这样轻松愉快,别具声色,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此外,对于钱德贵、金香娘、站长的语言描写,也有很多精妙之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作者对于细节的运用也是颇具匠心的。恩格斯说过:“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果说一个剧本是一条项链,那么好的细节就如在项链上闪光的明珠,对于刻画人物,交代情节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幕,作者运用彩霞的孩子这个细节,十分自然地引出了彩霞、乐天、荷姑、金香等一连串人物,同时交代了全剧的规定情景,二幕、三幕这个细节在不同的环境下继续出现,特别是三幕孩子的死,有力地加剧了冲突的力量,烘托了气氛,给人很深的印象。
  再如苦三的那套新衣这个细节也十分真实。开始他为了出去揽生意,省吃俭用,买来穿上,后来,他被拉去当苦力,宁愿光身而去,非把这套衣服当场脱给乐天不可,这一穿一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形象地深化了主题。
  第二幕里,作者描写金香为了散戏后赶去纱厂作工,穿了一件背上写着“250”的号衣,偏巧碰上恶霸王五陵。王五陵以擦号为由,挑逗金香,金香反抗,衣破人恼。通过这一细节,作者活灵活现地勾画出王五陵的流氓嘴脸和金香刚烈的反抗性格。
  “此中真歌哭,情文两俱备。”我认为,吴祖光同志的《闯江湖》正是陈毅同志所形容的这样一出好戏,这样一首好诗,读着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我盼望着能尽快搬上舞台,和更多的观众见面。
其他文献
一个科学家,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受过战争考验而又热爱祖国的革命者、共产党员,仅仅由于在水利建设工程问题上不同于自己的上级,不符合“长官意志”,于是,一连串的灾祸便发生了:挨批挨整,受处分,开除党籍,被捕入狱,强迫劳改,甚至被迫承认自己是人民的敌人,……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便是罗马尼亚当代名剧《权力与真理》(见《当代》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大胆而尖锐地提出的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期刊
唐朝的韩愈可算是一个寻求真理、敢说真话的人。他曾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但是那些嫉妒李贺的人反对说:“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因为“晋”、“进”同音,举进士就会犯“讳”。为了批驳这种腐朽之论,韩愈写了《讳辩》。这篇短文是义正辞严的。一千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仿佛还听到韩愈悲愤的抨责之声:“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其实,古人也并非事事忌讳,特别是我们的历史
期刊
张采真的《真理之城》    ·禁书经眼录·    据已故的原北新书局主持人李小峰先生告知,在三十年代初北新曾出版过一本《真理之城》,译者署名黄岚,即张采真烈士。在此之前北新还出版过他的两本译著,即莎士比亚的剧本《如愿》和苏联塞门诺夫的小说《饥饿》。后两种书都陆续搜集到了,并且还找到了一册他在北京朴社出版的《怎样认识西方文学及其他》,但《真理之城》却遍觅无着,此事使我很感慨:一是对独夫蒋介石摧残进步
期刊
一    读完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重放的鲜花》,不知不觉浸入了沉思默想。这集子所收集的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作。但是,读过以后,仍然感到它们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我觉得高兴,同时悲哀。诚实,使这些作品虽几经斫仍保持着旺盛的活力。然而,它们所指责的、早该成为陈迹的坏现象却依旧存在。恐怕,这是那些作者们所始料不及和不愿看到的吧!  生活的真实性,是文艺作品生命的源泉。诚实的力量是不可摧毁的。这些作
期刊
地质研究所编写的,总结我国三十年来岩溶(喀斯特)研究成果的《中国岩溶研究》,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书末附有一千万分之一的中国岩溶分布图和有关照片119张。  本书的特点是:  1.讨论了岩溶作用的全过程,指出岩溶作用的实质是碳酸岩系与天然水之间的水文地质作用。  2.以我国丰富的岩溶发育资料为基础并加以系统化所作的有关讨论,由于我国岩溶分布居世界前列,并且在不同气候带、各个大地构造单位分布而表现出各
期刊
《我曾为毛战斗》节录    访问窑洞的人们    我们到达延安的广场,受到热烈的欢迎。穿着蓝色服装的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这里。红军战士仍然穿着冬天的黑军服,他们尖形的军帽上,红星闪闪。  “欢迎你到延安来!”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站在我的面前,她那被阳光晒黑的脸上,露出微笑。艾格妮丝穿着棉制服,她奕奕的神采,是我未曾见过的。和她一起来的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妇女,她是译员吴小姐,我在西安早就认识她了。  
期刊
李泽厚同志在“四人帮”横行时代,置所谓“评法批儒”、“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阵阵喧嚷于不顾,专心研究,完成了一件并非本行的非常有意义而又颇为艰巨的工作,这就是最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的欧洲哲学史专著:《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评述》。  所以说这一工作非常有意义,是因为康德在欧洲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曾把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成是一场哲学革命,
期刊
在我们国家里,有一些人,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年青人,存在着一种胡涂思想:羡慕资本主义。  西方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凡是对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有益的,我们应当拿来。要把这些东西拿来,四个现代化才不是空话。至于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人权”,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拿来做什么呢?最近上映的电影《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就说明了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人权”是什么一回事。在那些警察和资本家的眼里,“民主”、
期刊
大唐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的深秋,两位日本国的学问僧——荣睿和普照,风尘仆仆地从长安赶到扬州。十年前,他们为了自己国家的繁荣、富强,冒了生命的危险,随着多治比广成为首的遣唐使团,渡海来到了先进的中国;他们来中国的目的主要当然是汲取盛唐的灿烂文化,但和其他学问僧侣不一样,他们还奉当时知太政官事舍仁亲王的命令,招聘一位主持授戒的高僧。他们寻访多年,终于找到了一位理想的人物,即当时名重江淮的扬州大明寺
期刊
孩子们需要精神食粮,但我们供应的很少。不是说建国以来我们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太少,而是说真正适合他们需要的不多。前些年不用说了,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能有多少是真正适合他们需要的呢?  现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出版一套《少年百科丛书》,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改变这个局面。  《少年百科丛书》计划出版360种,已出和将出的书名如下:    科学家谈数理化(全国科协编)  浮力的故事(梁恒心)  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