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特征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余文森教授在谈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指出:第一,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第二,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第三,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也参与教;第四,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也参与评价。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心中有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不是看教师教得如何,而是看学生学得怎样。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设计要科学,真正做到因学论教,以学定教。
1.教学目标指向学生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是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从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只是表示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做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此外,教学具体目标应该是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如通常用“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等行为动词来描述。
2.教学设计围绕学生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显著特点就是如何体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通常使用“问题导学”和“任务驱动”来呈现。
问题导学。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因而教师的主要行为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高三生物复习《 基因突变 》时,为了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了以下问题:基因与DNA、染色体、碱基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的含义是什么?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解释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学生在思考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最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 伴性遗传 》前,首先介绍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色盲现象的资料,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很多学生能主动分析色盲的遗传规律,同时来理解色盲携带者的含义,推测色盲患者上下代的性状表现,通过积极调查、思考,较好地掌握有关伴性遗传的规律。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氛围的创设方面,师生关系是最直接、最关键的方面,教师又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每一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一方面让学生愿意参与,即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参与,如“问题”及“任务”难度要适宜、范围要适当,并尽可能照顾各层面的学生,力求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是权威者,这种权威带来两大后果:一是教师无论在学术上还课堂管理上是独一的;二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影响下,学习是被动接受的,管理上是服从的。因此,传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更谈不上主动地、充分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感态度,以“引路者”“组织者”的角色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不是“包办式”的灌输教学;其次,要以民主和谐的方式管理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和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客观地表扬和批评学生;再次,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做到熟悉学生,信赖学生,欣赏学生。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会创造出和谐的课堂,参与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三、欣赏您的学生——运用激励性评价
斯金纳指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与传统教学相比,参与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采用“问题—活动—评价”的模式进行,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进行适当的评价,起到强化的作用,从而促进下一个任务的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激励性评价应该是过程式评价。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评价。第一,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教学评价是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比如通过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来判断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给予肯定的评价或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第二,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高中学生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更关注的是别人对他分析问题深度的肯定,所以评价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及时,并且要用具体、准确的词语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评价,不要用一些诸如“不错”“很好”等含糊不清的词语;二是要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注意评价要给学生带来益处,要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及肯定等。激励性评价是使得参与式教学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四、以学定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是一种视学生而不见的被动的、接受式的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式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运用个人学习、两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同时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类型,例如发现学习、体验学习、做中学等。选择何种教与学的方式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师风格来确定,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最能体现参与式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充分考虑课堂设计的适应性。一是内容要适当,例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等知识面广、有争议、贴近生活等的内容。二是时机要适合,特别是在学生个人难以单独完成,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意见不统一等时机,如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比较等。三是环境要适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如探究性实验情境,竞赛式的合作学习情境等。
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学其本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因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效把握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梧州,543002)
一、心中有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不是看教师教得如何,而是看学生学得怎样。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设计要科学,真正做到因学论教,以学定教。
1.教学目标指向学生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是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从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只是表示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做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此外,教学具体目标应该是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如通常用“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认同”等行为动词来描述。
2.教学设计围绕学生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显著特点就是如何体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通常使用“问题导学”和“任务驱动”来呈现。
问题导学。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因而教师的主要行为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高三生物复习《 基因突变 》时,为了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了以下问题:基因与DNA、染色体、碱基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的含义是什么?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解释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学生在思考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最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 伴性遗传 》前,首先介绍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色盲现象的资料,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很多学生能主动分析色盲的遗传规律,同时来理解色盲携带者的含义,推测色盲患者上下代的性状表现,通过积极调查、思考,较好地掌握有关伴性遗传的规律。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氛围的创设方面,师生关系是最直接、最关键的方面,教师又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每一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一方面让学生愿意参与,即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参与,如“问题”及“任务”难度要适宜、范围要适当,并尽可能照顾各层面的学生,力求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是权威者,这种权威带来两大后果:一是教师无论在学术上还课堂管理上是独一的;二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影响下,学习是被动接受的,管理上是服从的。因此,传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更谈不上主动地、充分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感态度,以“引路者”“组织者”的角色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不是“包办式”的灌输教学;其次,要以民主和谐的方式管理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和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客观地表扬和批评学生;再次,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做到熟悉学生,信赖学生,欣赏学生。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会创造出和谐的课堂,参与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三、欣赏您的学生——运用激励性评价
斯金纳指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与传统教学相比,参与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采用“问题—活动—评价”的模式进行,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进行适当的评价,起到强化的作用,从而促进下一个任务的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激励性评价应该是过程式评价。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评价。第一,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教学评价是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比如通过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来判断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给予肯定的评价或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第二,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高中学生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更关注的是别人对他分析问题深度的肯定,所以评价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及时,并且要用具体、准确的词语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评价,不要用一些诸如“不错”“很好”等含糊不清的词语;二是要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注意评价要给学生带来益处,要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及肯定等。激励性评价是使得参与式教学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四、以学定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是一种视学生而不见的被动的、接受式的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式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运用个人学习、两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同时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类型,例如发现学习、体验学习、做中学等。选择何种教与学的方式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师风格来确定,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见最能体现参与式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充分考虑课堂设计的适应性。一是内容要适当,例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等知识面广、有争议、贴近生活等的内容。二是时机要适合,特别是在学生个人难以单独完成,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意见不统一等时机,如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比较等。三是环境要适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如探究性实验情境,竞赛式的合作学习情境等。
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学其本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因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效把握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梧州,5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