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晓苏小说集《金米》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米》是一部以油菜坡为背景的乡村题材小说。寄托了作者对生活复杂而深刻的认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人性的讽刺与嘲弄,以及同情和悲悯。”这是2007年12月第三届湖北文学奖评委会献给晓苏的颁奖词。2008年3月,这部短篇小说集又获得了第六届屈原文艺奖。正如颁奖词中所说,《金米》这部小说集所收入的28篇短篇小说都是围绕鄂西北的农村油菜坡展开叙事的。在他乡村题材的短篇小说中,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创作个性的小说家,晓苏在讲述底层乡村社会中的生存苦难和悲哀的同时,也宛如一个田园诗人在写意乡村的美,尤其是乡间女子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乡间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呢?在《祝福》中,祥林嫂是愚昧、无知的,在《边城》中,翠翠在天真烂漫着,而在诸多红色经典小说中,女人们要么是已经完成思想改造的积极分子,要么就是急需被改造的落后分子。可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的众多女性都只是一种附属性的存在而已。这种不成文的现象或规律恰恰印证了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而在晓苏的短篇小说集《金米》中,那些乡间的女子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她们拥有独立、自足的审美意识。具体表现为:首先那些女人们执着地爱恋着乡间的自然之美。在小说《金米》中,温柔、敏感的九女如痴如醉地热爱着散发出幽远香气和金子般光芒的金米。当田野中的金米发出浓郁的芬芳和灿烂的金色光芒时,九女甚至会激动得大哭一场。最后为了保卫金米,九女死在金米地里。在九女由小姑娘变成老太婆的人生历程中,这个感性的女子以生命为祭品完成了对金米之美的祭奠。在《爱猪的女人》中,贤惠、漂亮的春绒爱猪,她为自己养过的每一头猪都取一个亲昵的名字,经她细致周到地养成的猪一直都是全村最大的猪。但是,每年农历年底杀猪时,这个很会养猪的女人就犯头疼,然后在猪被杀后伤心地嚎哭,仿佛为死去的猪哭丧一般。可以说,猪是这个女人的最爱。在《余爱竹》中,余爱竹喜欢竹子,那一小片竹林是她嫁到油菜坡的理由,她的梦想是盖几间红砖房,然后在房屋周围都种上翠绿的竹子。她终于以牺牲子宫和婚姻为代价实现了这个后来不再属于她的美丽梦想。另外,《老板返乡》中,老板的前妻月影深爱油菜花,《一朵黄菊花》中,被薄情寡义的未婚夫所抛弃的女子菊韵喜爱菊花。这些女人们都有自己对美的感受和执着追求。金米、猪、竹子和油菜花于那些女人们而言,显然早已超越了其物质属性而成为一种象征着某种意义的精神性存在。其次,在晓苏的笔下,那些乡间的女子不仅热爱乡村的自然之美,她们的心灵也是美的。《最后一间草屋》中,草屋是美的,它在冬天正午日照下散发出温暖、金黄的光芒和麦草的香味,令依偎着草屋的老香万分惬意。在周围的房屋都变成了砖房以后,老香执拗地坚守着最后一间草屋,宁愿到死都住在草屋里。因为在草屋背后有一个让老香感动的故事,原来这间草屋是老香和儿子被丈夫抛弃后,村里的队长帮忙盖起来的。几十年后,当队长被老婆和儿子所抛弃之时,老香用自己的草屋给队长一个坚实的家。在农历年底,乡村最后一间草屋是美的,它闪耀着仁义、感恩与孝道的光辉。在《老板返乡》中,月影被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丈夫抛弃后,依然守候着对油菜的热爱,无怨无悔地一个人继续侍弄自己的油菜地,最后重新接纳曾经背信弃义而今一无所有的丈夫。在《黑木耳》中,百合为了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不受冷落、充分享受的家庭温暖,发誓绝不生自己的孩子;在《误诊》中,白果原谅了阉割自己丈夫的庸医,在《乡村母亲》中,母亲宽恕了曾经欺负过自己家的队长;在《一朵黄菊花》中,被未婚夫所抛弃的菊韵无私地照顾男朋友的父母和兄弟。虽然生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伤害着那些纯朴的乡间女子,但是她们并没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反而以更加坚强的毅力支撑起生活。这些乡村的女子用一颗善良、宽容、感恩的心去回报那些帮助过她们的人,宽恕那些伤害他们的人,显示出高尚的心灵之美。晓苏在写那些女子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中,刻画出她们的共同的个性:感性、倔强、善良与宽容。由此,那些女人们始终坚守着人性的真善美。虽然她们也会因此活得很辛苦,但是她们也因此活得更加问心无愧、自在坦荡。
  女人与美似乎是脱不了关系的,假如将美的概念加以外延,说女人是向美而生的也不为过。在荷马史诗中,古希腊与亚细亚旷日持久的十年战争,与其说是美女海伦引发的,倒不如说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与美神阿弗洛狄德三位女神关于谁最美的争执引发的。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除王昭君以外都背负着红颜祸水的骂名。与上述女子虚荣、功利的美不同,在晓苏的小说集《金米》中,那些乡间女子眼中的美是朴质的、平凡的。油菜花、草屋和猪在很多人那里是毫不起眼的,然而却是那些女人眼中的最美。她们对这种无关紧要之美的追求是单纯的。她们爱自然之美,因为自然给与她们美的享受和愉悦,九女被金米的美所打动,灯草与左丘老汉在金银花开时呐喊着“幸福极了”,老香沉醉于麦草香中,月影对油菜花百看不厌以至于忘记一切。在对美的体验中,她们沉浸在生命的喜悦之中。正如十九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学派的观点所指出的,美作为对象在她们心里产生了快感。然而为什么美的对象会引起人的快感呢?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人在实践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美的客体上,因此美的客体既包含它自身的自然属性也蕴含着人的本质力量,而当人在审美时不仅是在欣赏审美对象,而且还凭借审美对象确证自我的本质力量。因此,审美能让人收获到自我证明的快感。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爱美的女人们真正爱的也许是她们的劳动,爱的是她们作为劳动者的主体价值。但是,那些女人们或许是不懂这些理性的东西的,她们只是在自顾自我地追求着让她们感到快乐、充实的美。因此可以说,晓苏的笔下那些爱自然之美的女子或多或少是在以对美的追求将自己从苦闷、沉重的生活之中解脱出来。美实现了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救赎。至于她们的心灵美,不是因为她们有崇高的道德追求,而是因为她们原本就是善良的人,中华民族仁义理智信的传统美德在她们的血液中流淌,人性善的力量自然而然作用于人际关系。所以,她们始终都抱着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也包括那些伤害她们的人。总的来看,她们那么欢喜地执着于美,我想也许只是因为她们心中留有一方纯真、朴实、柔软的净土,然后它被那些触动人心灵的自然的美轻而易举地俘获,美便在她们肥沃的心田上继续耕耘、播种,世世代代地传承着美的信念。
  在晓苏的笔下,那些女人执着地热爱着、追求着美,凸显的不是具体的美,而是那些女人们。乡村的劳动生活是艰辛的,而那些乡间的女人除了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还承受着心灵的创伤。那些爱美的女人们都曾被自己的亲人、爱人所背叛或抛弃。这时,晓苏并没有替那些女人们抱怨生活,而是集中笔力描写那些被伤害的女人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在晓苏的文学构思中,那些女人们的生活虽然发生了不好的变化,但是她们依然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生活,保持着热情、乐观、率真的态度,用纯真、祥和的眼神凝望着乡村的美。生活的阴影并未遮蔽她们的心灵。也许正如吴义勤先生在为《金米》所写的序中所说:“晓苏本质上不是一个冷漠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不会让苦难淹没生活与人性。”“他以悲悯的情怀和善良的理解,化解了苦难的伤害和庸俗的侵蚀,并建构了一个属于‘油菜坡’的价值尺度。”所以,那些被丈夫、儿孙所抛弃的女人们背负着现实生活的诸多苦难与不幸,但她们依然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地生活着,活出自我。也因此,晓苏在书写那些女人们爱美的行为时完成了对她们精神世界的建构。她们在自己最为质朴的生活中发现了美,然后又将美贯穿于她们的生命,从自然之美中汲取生命的喜悦,去寄托她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于是她们能够坦然接受生活中的苦难与不幸。当那些女人以欣赏、宽容的眼神打量他人和环境时,她们寻觅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美,而那些美中蕴含了她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创造。当那些女人能够自由地追求、实现美时,她们成为了自己精神世界中的国王。在对美的追求中,她们建立起充实而强大的自我精神世界,并以此来对抗生活的重压。她们是在爱美,更是在热爱、坚守她们的生活与人生。因为心中有美,她们的内心是充实的。美的力量、宽容的力量在支撑着那些背负着沉重生活负担的女人们,美变成了油菜坡女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与油菜坡的女人们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美,没有对美的欣赏与追求,那些女人们也许很难在不幸中活得自在、充实;如果没有那些爱美的女人们,诸多自然之美和心灵之美也将黯淡无光。于是,在乡村社会底层,那些失去男人们支撑的孤儿寡母,最终在美的力量支撑下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至此可以看出,晓苏写油菜坡的女人们,写油菜坡爱美的女人们,写的是那些热爱生活的女人们不断向上的生命追求, 也写出了油菜坡里女人们的美好人性,一种超越生活而不被苦难所淹没的美好人性。由此,晓苏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的独立与坚强,从中也蕴含了作者对女性力量的认同与赞美。在苦难之中,那些女人磨练出独自承担现实生活的能力,并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宽恕他人,坚守理想,秉持着对新生活的希望。这时你会发现,在晓苏的笔下女性形象已然胜过男性。最终,在对油菜坡女人与美的关系书写中,晓苏用民间视角完成了对乡间女子的精神关照。细细品味时,读者会领悟到那些加诸于她们的不幸不再是伤害,反而是她们实现自我超脱的助力。但是,这样的因果关系得以成立的前提是,那些女人们都拥有一颗淳朴的爱美之心。
  由美、由爱自然之美兼具心灵之美的女人切入,展示油菜坡底层民众现实与理想和谐统一的生存面貌,是小说集《金米》的独特魅力,也体现出晓苏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毕竟,有着一群爱美的女人的村庄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庄。在过去的文学阅读中,读者所看到的乡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陶渊明、废名笔下淳朴、秀美的乡村,再就是鲁迅等现实主义作家笔下落后、愚昧的农村。而且,后者的比重比前者大,因此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农村、农民成为了文化批判的靶子。那些文化批判的作家本是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在书写农村,但是其客观结果却是那些对农村阴暗面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当代农村成为众人眼中的贬义指称这一消极影响,乡村的田园诗意几乎陨落了。与其上述书写不同的是,晓苏并没有极力描写乡村权利、封建宗法的桎梏抑或现代乡村的道德沉沦,只是娓娓道来农民个体的爱恨情仇与生老病死。因此,晓苏所描写的乡村社会形态是真实的,它既有落后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乡村、真实的乡村。一方面晓苏批判了传统道德遭到金钱观念的冲击后乡村社会中的传统价值观瓦解以及淳朴人性的变形的现象,比如,在小说《金米》中,孤寡老人九女被自己的儿子、孙女所遗弃,孝道的观念已然淡薄;在《你们的大哥》《替姐姐告状》中,善良的大哥被弟妹所嫌弃、受欺骗的姐姐被妹妹出卖,亲情也被金钱玷污。对此,晓苏给予嘲讽。另一方面,晓苏通过写爱美的女人,也写出了乡村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当传统道德受到金钱冲击,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那些之前在经济上一直依赖男人的女人们,她们承受着提高自我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压力。但是,在很多时候,她们的步伐未能与时代合拍,因而迭受生活的波折。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那些乡村女子的胸怀如最肥沃的土地一般松软,她们以最顽强的毅力、最乐观的人生态度战胜困难。当那些受过伤害的女人们依然能够以审美的心态面对生活时,乡土中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张扬。因为乡村有其美的一面,那么读者对于乡村的想象也不应该停留在祥林嫂或大锅饭时代。实际上,真实的乡村正如晓苏在《金米》中所书写的那样,是儒家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金钱准则的杂糅。当下,都市金钱至上、享乐思想已然渗入到乡村的现实生活中,但是道德的力量常常会发挥着净化的作用,虽然有时也会失灵,但总坚守着人性的底线。在《余爱竹》中,余爱竹为了赚钱跑到深圳打工,做了代孕妈妈出卖了自己的子宫,但她终究还是无法割舍对自己孩子的爱而走向精神异常。从反面来讲,余爱竹受到金钱的诱惑,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从正面来讲,也反映出她对现实社会的主动选择和接纳。正如小说的价值判断是开放的,《金米》所折射的当代农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开放的。这就是晓苏笔下发展中的农村,这也正是当代的农村,它正在适应时代的规律,向城市化迈进,既存在着诸多不理想的方面,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坚守。正是因为如此,乡村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乡村在不断地发展,在愉悦地生长。
  其实,在《金米》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油菜坡本就是一个诗意的象征,美的象征,晓苏关于油菜坡叙事的出发点就是美。那种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天然的、热烈的、自由奔放的美与那些敢爱敢恨的女子相遇然后融于一体,二者的结合成就了生命的理想形式。所以即使生活自有丑陋存在,可是因为有美,有那些温暖、愉悦的美,人生便可堪重负。而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女子们宛如油菜坡上恣意绽放的鲜花,为她们心中的美、幸福、爱以及一些无以名状的感动,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也正是一直拥有着美的信念,油菜坡的女人们走出了俗世伦理道德与爱恨情仇的狭隘,实现了生命存在的自我超越。那些点缀在她们伤痕累累生命中的美犹如绽放在废墟上的花朵,让人看到希望,并为之感动与欣慰。那些爱美的女子成为了油菜坡上的最美。
  
  陈茹,教师,现居河南洛阳。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阅历是非常有限的,但通过读书,就能让我们真正有感于外面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生命涵义的丰富。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语文教师。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专心读书的人,因此每次外出我唯一不会少的收获是书柜中又多了两本新书,每晚睡前固定的夜宵是品味案头那几本书,那每天半小时的品读时间对我来说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所以我想借此文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
让学生主动编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此,编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呼声。  一.编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
《美国语文》在选文前后的阅读材料和学习活动设计一般在2000字以上,课文《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约900字)选文前后的文字约有2500字,比选文还长,而苏教版教材在选文前没有导读材料,在选文后设置几道思考题,少则几十字多则四五百字,比如,《象山那样思考》课后只有不到100字的问题设计;显然,《美国语文》的设计更加细致,内容更加丰富,而苏教版教材设计要简单粗疏得多。  与以往教材相比,苏教版高中语文
近来,有三个问题对我的困扰越来越大。  一.语文等于文学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扰,是因为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几乎是纯文学教材。  高中语文的五本必修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三个部分组成,共594页,其中316页的“阅读鉴赏”,全部为纯文学鉴赏;剩下的278页中,写作训练全部是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及与之相应的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表达艺术的训练。梳理探究所涉及的内容全
市井乡野,窗外桌前,话语声声,应答连连,天天如此,处处亦然。是的,无论社会自怎么进化、发展,“说”与“听”,仍是人们交往最便捷的方式,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达意传情频率很高的一种人文现象。视角转向校园,说听场景,更为壮观。一提到教师,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教师的“说”: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不乏溢美之辞。议及教师的业务功力。是否善于言辞?语言艺术如何?是一个永恒的议题,至于“听”
新课程教学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教学的新气象,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实际,本人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通过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营造语文学习氛围,优化语文学习的外部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准确的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意,从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没有很好的语感,如何把握文学作品?既然不能把握又谈什么理解,当然也就更不用说欣赏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学生通过阅读,学习阅读也许正是培养语感的不二法门,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
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采,特别是她的咏梅词,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细细品来,顿觉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一.把梅掩羞,情态毕现。    少女时期的清照,天资聪慧,博闻强识,涉猎极广,不仅工诗善画,精通音律,更令人惊叹的是,此时她已成为一个早熟的作家,一位诗、词、散文创作的名媛圣手,很像一枝报春的寒梅。《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视野的开拓,情操的熏陶,是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阅读,走进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吸收名篇语言精华,品味生活,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兴趣导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少年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实际的引导中,首先,
网上曾流行一句话:高中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在三怕中,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许多同学往往会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感到实在无话可说,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但是我们的学生给朋友写信,探讨某些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时,却常常得心应手,文从句顺,别人看了也觉得很不错。同样是写作,为何有如此鲜明的反差?过多的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