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优化语文教学策略的探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EY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教学的新气象,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实际,本人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通过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营造语文学习氛围,优化语文学习的外部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优化教学外部环境、营造氛围——优化教学策略的基础
  
  通过营造一种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感受到学校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可学语文,处在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中,形成一种立体的、交互式的语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自觉不自觉的状态中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这是我们优化教学策略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媒体宣传营造校园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在早餐时间、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大力向学生推荐和介绍文学名著,介绍读书方法,通过长篇小说的联播和名著导读等方式,用文学的趣味性、形象性,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要号召全校师生诵读经典名著,提高文学修养,营造师生共同读书,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二、优化学习动机、端正态度——优化教学策略的前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一个人学习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他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时期。学习动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结合课堂实际本人主要开展激励赏识法与榜样激励法进行优化学习动机。激励赏识法让学生尝试成功,在老师的期待、激励和表扬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激励教育以正面表扬激励为主,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适时适度的表扬与夸奖尤其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赏识强化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如可以要求同学坚持天天写学习心得,周周有学习小结,通过这种纵向的自我比较,无论是在字词的积累还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还是读到一本好书的感受或在读书的过程受到的某种启发,都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尝试到成功的快乐,进行自我赏识和激励。榜样激励法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的一种优化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人物和教师的模范作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榜样激励法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同龄人或身边的事例则更具感染力。通过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考察名人成长足迹和组织主题演讲比赛、故事会的方式介绍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榜样。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力——优化教学策略的关键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为学生构建展现才能的平台,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兴趣,在活动中锤炼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 丰富阅读内容形式激发阅读浓厚兴趣。要提倡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以提高阅读效率。丰富阅读内容的方式采取老师推荐与学生互相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围绕课内语文教本及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书目,制定相关阅读书目,使盲目的阅读有序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也要适当推荐课内少有或没有的内容,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类文化精神。
  
  3 教给学习方法强化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注意点拨学生时要随着学力的提高而转换方法,通过方法的转换而提高学力,从而强化语文学习的兴趣。成功的教学应首先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尽早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学会学习,进而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加速学习进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的根本
  
  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讲,课堂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情感塑造过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力求设计出最佳的课堂教学程序,尽量减少教师无重点,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和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以读为本,以学为本,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从而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读青年评论家李云雷《尴尬,如何成为“现代寓言”——读顾前的》(《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一文,我对李云雷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感兴趣。他说:“小说的故事很简单,或者说并不成其为故事,但意蕴却非常丰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顾前是如何通过独特的方式,把‘个人的故事’讲述成了生存的寓言?或者说,他如何将生活琐事叙述成了精神性的事件?”这个问题颇有深度,耐人寻味。  反复阅读了这篇小说,我发现,顾前之所以能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文的感受、认识和把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培养语感最常见的训练方式。如何加强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形成学生的语感,笔者在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语文课堂的朗读现状    (一)朗读的时间不充分。传统的"讲问教学"充斥于语文课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二)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前没有作要求,读中没有作指导,读后也没有
自古以来,在语文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最怕作文。除了不知“怎么写”以外,就是不知“写什么”。这就是  老生常谈的写作素材积累的问题。笔者就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的精选精编,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朱自
日记、周记、作文均是写作的范畴,它们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成长的写作过程,掌握其规律,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  日记是简单的入门写作,对于一般人都实用,认真长期坚持下去,不但可以寻觅到我们成长的足迹,而且还会“吾日三省吾身”,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更能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写日记贵在勤奋,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久而久之回报你的就是素材的积累、基本功的训练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先给大家说个例子。有一次,我翻高考满分作文,碰到一名考生用到阿里巴巴老总马云的材料,在其他作文中并未多见,就在课堂上,这么告诉学生,“大家用这些古代人物事例用烦了吧,我在翻高考作文时无意中翻到了个宝,大家一定喜欢他。”学生被提起兴趣,我接着告诉他们,“让我们每天受惠的阿里巴巴、淘宝的老总—马云。”学生对淘宝并不陌生,因此较为感兴趣,接着我把那篇满分中写到马云的片段给学生读了,接着就有学生说,“老师
一个人的阅历是非常有限的,但通过读书,就能让我们真正有感于外面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生命涵义的丰富。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语文教师。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专心读书的人,因此每次外出我唯一不会少的收获是书柜中又多了两本新书,每晚睡前固定的夜宵是品味案头那几本书,那每天半小时的品读时间对我来说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所以我想借此文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
让学生主动编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此,编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呼声。  一.编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
《美国语文》在选文前后的阅读材料和学习活动设计一般在2000字以上,课文《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约900字)选文前后的文字约有2500字,比选文还长,而苏教版教材在选文前没有导读材料,在选文后设置几道思考题,少则几十字多则四五百字,比如,《象山那样思考》课后只有不到100字的问题设计;显然,《美国语文》的设计更加细致,内容更加丰富,而苏教版教材设计要简单粗疏得多。  与以往教材相比,苏教版高中语文
近来,有三个问题对我的困扰越来越大。  一.语文等于文学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扰,是因为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几乎是纯文学教材。  高中语文的五本必修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三个部分组成,共594页,其中316页的“阅读鉴赏”,全部为纯文学鉴赏;剩下的278页中,写作训练全部是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及与之相应的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表达艺术的训练。梳理探究所涉及的内容全
市井乡野,窗外桌前,话语声声,应答连连,天天如此,处处亦然。是的,无论社会自怎么进化、发展,“说”与“听”,仍是人们交往最便捷的方式,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达意传情频率很高的一种人文现象。视角转向校园,说听场景,更为壮观。一提到教师,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教师的“说”: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不乏溢美之辞。议及教师的业务功力。是否善于言辞?语言艺术如何?是一个永恒的议题,至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