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交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田面积75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6亿吨,可开采储量50亿吨,由矿业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0%以上。然而,也正是煤炭资源的快速开发,让古交人饱受了环境污染的煎熬。近几年来,古交市结合发展现状,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在转变中实现又好又快
首先,把大力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要务。近几年来,古交市严格落实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狠抓传统产业提升和改造,在煤炭企业抓大关小、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引导煤炭资源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发展,由输煤经济向输焦经济、输电经济、输化工产品经济方向转变。着力拉长“煤—焦—化工”、“煤—电—铝(镁)”、“铁矿开采—冶炼—铸造”三条产业链,使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是抓大关小,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采煤方法改革的步伐。2005年全市煤矿数量由2003年的176座(对)压缩到83座(对),单井生产能力均提升到9万吨以上;二是推进焦化企业上档升级。相继建成金业集团第二焦化厂等一批大型机焦项目。同时,引导焦化企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品链,部分焦化企业实现了煤焦油、粗苯等化产品的初步回收利用;三是电厂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洗中煤坑口电厂—古交电厂;四是延长黑色冶炼生产链。燎原、万方的炼铁高炉项目,民和铁厂的精铸项目和宝晋的轧钢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五是积极扶持发展建材工业。水泥公司40万吨水泥项目和耐火材料公司窑炉技改项目相继达产达效。此外,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了脱毒种薯、蔬菜、草畜、干果四个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其次,以科技进步推动增长方式转变。2003年以来,全市加大科技投入,累计投入科技费用1535万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以原煤开采、焦化、冶炼等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手段。同时,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再次,以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引导广大企业千方百计降低能源资源消耗。西曲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近几年来,该矿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管理理念,深化责任人制度;把管理的核心放在成本控制上,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健全收入能高能低、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把质量标准化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来抓;实施人性化管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地提高了该矿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靠西曲矿典型引路,古交在全市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有效地促进了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从“黑”向“绿”的转变
生态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古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动摇,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发展全局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目标与任务抓在手上,着力推进“环保古交”、“生态古交”建设。
一是依法淘汰“土小”企业、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在古交全境内不留死角,全面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2004年以来,古交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土焦、小煤窑、土石灰等土小企业专项行动,共取缔各类非法企业200余个,铲除土焦萍乡炉88座,平整土焦坑及废旧厂址6000余坑(次),关停了汾河沿线的洗煤企业36家。全市还对公路两旁、河道两侧乱堆乱放进行清理,清理工业废渣30余万方,疏通河道59.5公里,清理非法配煤点31处。
二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新项目,建设环保样板工程和环保型工矿区。2004~2005年,全市先后投入环保治理资金6亿余元,完成了224个工业企业551个项目的排放达标任务。有10家洗煤厂进行移改扩建,实现了环保项目建设“三同时”,一批如聚财洗煤厂、陆源洗煤厂、三江洗煤厂等上档次的洗煤企业相继建成。为治理洗配煤厂二次扬尘,以鑫茂洗煤厂等为典型,推广了挡风抑尘墙防尘技术。全市挡风抑尘墙面积增加到1.2万平方米。同时,这些企业还配套了保证洗煤水闭路循环的压滤、浓缩等环保高科技设施。宝晋钢铁公司、聚财洗煤公司采取了全封闭治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各种污染物排放。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97%。
三是狠抓企业达标升级,全面强化污染防治。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提升治理、全面达标”的思路,2005年,对全市224家企业从工作任务、进度要求、考核验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了有关达标技术规范,建立了倒计时挂牌公示制度,有效地督促企业超额完成了太原市下达的治理任务。2006年又全面完成了涉及焦化、洗煤、选矿等五个行业60家重点企业185个项目的治理达标升级任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一一煤焦公司是近三年来古交企业污染源治理和产业链加快延伸的突出代表。该公司全面实施了清洁生产并以“亮化、美化、绿化、香化、园林化”为目标,先后投资上千万元改善了企业及周边环境,治理了凤凰山、阴家沟河、汾河小流域,形成了“厂在园中生,园依厂成景”的和谐画面。
2006年,古交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58天,比2005年增加48天。“环保古交”、“生态古交”建设初显成效。
转变是个永恒的主题
近几年,古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虽然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用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的目标来衡量,还有一定差距。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首先,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中求快方面,今后古交首先要继续开展煤炭、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下大力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力争到2010年,全市地方煤矿总数控制在60座以下,产能控制在1800万吨以内;焦炭生产能力控制在700万吨左右,同时也要关心、帮助、引导、支持淘汰企业转产、技改或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古交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技术起点较高的产业项目。其次,加快发展电力工业,大力建设煤矸石电厂和洗中煤电厂,努力使电力工业成为新的接续产业,同时拉长“铁矿—冶炼—铸造”和“煤—电—铝(镁)”两个产业链条,改造提升冶炼产业。第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努力做到零排放,并在生产过程全面推广清洁生产。
其次,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要在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上狠下工夫。2006年古交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70.3:27.7,全省为5.8:57.8:36.4,“一产弱、二产大、三产小”的格局较全省更为突出。因此,必须抓紧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做大传统产业,培育做强新兴产业,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到2010年力争将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60:38。对现有传统支柱产业方面,推动其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上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道路。积极培育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加快以现代物流和旅游产业为主体的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立足本市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古文化遗址,以太原市开发云顶山生态旅游区为契机,积极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
第三,努力推动蓝天碧水工程,在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上狠下工夫。事实上,早在1985年古交环保就创造了辉煌,当时在新建项目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所创造的“古交精神”,曾是全国环保战线的一面旗帜。因此,古交要在“蓝天碧水”工程的稳步推进过程中,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发扬传统,再创辉煌。
第四,在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上狠下工夫。资源型城市要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替代产业,就意味着区域竞争优势再造。作为因煤而生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古交应在煤炭形势发展的颠峰时期就考虑城市的转型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为城市的未来选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