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向好,港口运输生产新年“开门红”

来源 :水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88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我国经济继续稳步较快增长推动,内外贸需求上升势头强劲。1月份港口运输生产迎来“开门红”,多项主要生产指标创历史新高,其主要运行特点如下:
  
  1、内外贸齐头并进,货物吞吐量再创新高
  
  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36亿t,同比增长13.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14亿t,内河港口完成2.22亿t(见表1)。
  
  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春节前大宗货物储备需求旺盛,1月份铁矿石、煤炭、原油、粮食等大宗货物吞吐量高位增长,年前出现集装箱出货小高峰,货源充足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再上新台阶。1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内外贸齐头并进,分别增长13.2%和13.5%。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率自2010年5月以来首次超过内贸增长率。冬季取暖和节前储备形成对能源的旺盛需求,北方煤炭下水量、外贸进口铁矿石均创出历史新高,支撑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较快增长。
  1月份,全国亿吨大港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其中营口港、烟台港、日照港、连云港港、厦门港、北部湾港、苏州港等增长率保持在20%-30%。受煤炭和铁矿石大幅增长推动,唐山港增长率高达54.3%。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以超过6000万t的货物吞吐量的绝对优势领先全国港口。
  
  2、进口强劲,外贸吞吐量增速超内贸
  
  1月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37亿t,同比增长13.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2亿t,内河港口完成0.17亿t。
  1月份,外贸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增长率超出平均水平的0.2个点。这是自上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逆转,其中外贸进口增长尤为突出。海关数据显示,1月份外贸进口总值同比增长51%,超过出口13.3个百分点。外贸增长较多的大宗货物主要是铁矿石、钢铁、原油、粮食等。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外贸进口铁矿石6897万t,同比增长47.9%,较上月大增1090万t,创出历史新高。这与年前钢厂备货以及年后矿价可能虚涨的预期有直接关系。受用油大幅增长影响,1月份进口原油2180万t,同比增长27.5%:进口成品油385万t,同比增长15.5%。两大油品继续高位运行。受国内粮食价格稳步上升影响,国家加大海外粮食进口力度。1月份,大豆进口514万t。同比增长26%。上述货物的快速增长拉动港口外贸吞吐量较快增长,成为本月港口运输生产的主要推动力量。
  受益于大宗货物进口及外贸集装箱运输强劲增长,1月份,营口港、烟台港、连云港港、厦门港、湛江港等均有超过30%的高增长,唐山港更创下62%的最高增长率。上海港以3025万t的外贸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一。
  
  3、外贸推动,集装箱吞吐量超预期增长
  
  1月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50.5万TEU,同比增长17.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221.9万TEU,内河港口完成128.6万TEU(见表1)。
  1月份,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失业率出现下降,欧洲主要国家债务危机也有改善迹象,新兴经济体增长依旧强劲,全球经济在逐步回暖之中,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37.7%和34.9%,速度超出市场预期,其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强劲,人民币升值加快,以及国家鼓励进口政策、平衡外贸顺差所作的努力等。受外贸强劲增长及节前传统出货小高峰推动,在上年年底突破1300万TEU后,2011年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较上年最高水平提升28万TEU,增长率也在高位运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与我国外贸增长一样好于市场预期。1月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是发展比较平衡,南北港口增长同步推进,速度趋于一致。
  1月份,国内主要集装箱港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青岛港、天津港、营口港、苏州港等增长率超过20%,宁波-舟山港以34.6%的高增长率居全国第一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70万TEU,再破新记录,居全国第一。
其他文献
1重返淡季,集装箱运价底部盘整  2011年2月2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简称航交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点,较上月下降0.4%,其中:日本航线769点,下降0.3%;欧洲航线点,下降2.2%;美西航线点,下降0.4%;美东航线点,下降1.3%。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合计995万TEU,日均35.5万TEU,较上月的43.5万TEU下降22.5%
期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投资、消费、外贸分别增长26.6%,22.1%,10.6%。受国家宏观经济较快增长推动,港口运输生产连续两月保持较快增长(见表1),2月份主要生产指标好于预期。  表11—2月全国规模以上沿海港口、内河港口累计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    1内贸担纲,货物吞吐量继续增长  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万t,同比增长15.2%,其中:
期刊
1话语权和定价权  当前,以英国法为核心的国际航运规则逐渐趋于过时。现实是,谁能制定出适合国际航运市场、造船市场未来发展需要,能更好地解决国际贸易和航运造船实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的规则,谁将最终成为国际航运话语权和定价权掌控者。谁是新规则的制定者,谁就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这也是上海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中的“软中之软”部分。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公元前开始逐步形成
期刊
1 提价预期,集装箱运价触底小幅反弹  2月3日,上海航运交易所(简称航交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943.5点,较上月上升7.1%,其中:日本航线801点,上升2.4%;欧洲航线963点,上升11.8%;美西航线935点,上升13.1%;美东航线点,上升6.4%。  海关总署经调整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6.2%,其中: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1.5%。从这些数据
期刊
受元旦、春节长假影响,国内经济活动收缩,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2012年1月份,我国经济增长减速,港口运输生产也未能迎来往年的“开门红”,一些主要生产指标出现微降(见表1),其主要运行特点如下。  1 “双节”经济活动收缩,货物吞吐量大幅下滑  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4亿t,同比下降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3亿t,增长1.8%;内河港口完成2.1亿t,下降
期刊
【摘 要】 为改善口岸环境,提升执法监管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分析珠海电子口岸建设的必要性,介绍珠海市政府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为先行试点,对制约电子口岸建设的若干关键因素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珠海电子口岸开发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珠海;电子口岸;大通关  1 我国电子口岸建设现状  电子口岸是国家重要的电子政务工程,也是国务院为推动无纸化“大通关”作出的一项重
期刊
早在八百年之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刺桐港,即如今之泉州港,已是“梯航万国”、闻名遐迩的国际海运枢纽了。当时,刺桐港内“舟船辐辏,帆樯鳞集”,除了国内船舶和货物繁忙进出之外,更有来自海外的“胡贾蕃商云集阑闵码头,海舶商舡泊满港湾江渚”,呈现“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的盛况,港口的船舶和货物达到“蕃舶之饶,杂货山积”的程度。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那么多的船舶、货物、商贾旅客汇聚在刺桐港,却
期刊
4月份,引领经济增长的三大指标——投资、消费、出口扩张放缓,衡量工业活动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至10%以下,为2009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港口运输生产上升势头趋缓,但总体运行平稳(见表1)。  1 大宗货物平稳增长,吞吐量止跌回升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2亿t,同比增长6.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6亿t,内河港口完成2.6亿t。1—4
期刊
(续上期)  3、创新是“后危机时代”航运企业唯一不变的制胜法宝    3.1创新一:体制上创新,由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前所未有地严重打击了航运业。运费下跌,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暴跌。银行突然中断对所有新造船的信贷,资金短缺高达50亿美元。  我国航运龙头企业中远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分别在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基础上,于2005年将集团航运主业在香港
期刊
1 跌幅扩大,集装箱海运市场底在何方  10月2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简称航交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952点,较上月下降2.5%,其中:日本航线792点,下降1.5%;欧洲航线点,下降4.3%;美西航线874点,下降1.5%;美东航线点,下降2.4%。  据海关统计,10月份我国外贸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15.9%,但较上月的亿美元下降7.3%。受外贸下滑影响,一年一度的旺季行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