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批判精神的理论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的保证、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指导方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必备条件、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信念支撑。这些基本特性将会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剂。
关键词:批判精神;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开放包容;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凝结了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中国共产党将会继续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特性,对其基本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仅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实践前提。
一、批判反思的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套理论体系,是系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本身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多年的艰辛探索,是在不断总结党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通过对历史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系统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握了这一理论成果,而且运用和发展了这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关键在于党和领导人以批判吸收的态度对待外部世界,在纷纭变幻的全球,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在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和频繁交往中发展自己。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虽无法根除,但经过一些变革,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繁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展势头猛进,但在经济、科技等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这种形势,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形成了随实践不断深化的新成果。其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立足实践,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来源于实践。斯大林曾指出:“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者的形成均是紧握各自时代的发展实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被继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明確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满足谁”的问题。将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摆在突出位置。在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充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各项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定会完善并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推行并使之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注重将“人”作为一种度量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个固定的体系,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体系。它在深刻借鉴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同时面向未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实践新局面,在开放借鉴的同时注重求同存異,注重包容,最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思想,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被看作是相互借鉴的前提,展开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向世界开放,对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并逐步形成指导性的认识,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实践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新的内容,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必须具备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才能使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五、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与共产主义在有关“人”、“解放思想”与“实践”方面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核心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价值取向都作了系统科学的论证。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主义均将“解放思想”摆在突出的位置。正是由于“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能够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挽救了中国的危难局面,形成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最后,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实践,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并且不断被新的实践内容所补充完善。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其价值取向,最终使我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9(2).
[3]阎树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新探[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关键词:批判精神;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开放包容;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凝结了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中国共产党将会继续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特性,对其基本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仅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实践前提。
一、批判反思的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套理论体系,是系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本身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多年的艰辛探索,是在不断总结党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通过对历史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系统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握了这一理论成果,而且运用和发展了这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关键在于党和领导人以批判吸收的态度对待外部世界,在纷纭变幻的全球,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在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和频繁交往中发展自己。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虽无法根除,但经过一些变革,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繁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展势头猛进,但在经济、科技等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这种形势,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形成了随实践不断深化的新成果。其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立足实践,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来源于实践。斯大林曾指出:“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者的形成均是紧握各自时代的发展实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被继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明確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满足谁”的问题。将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摆在突出位置。在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充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各项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定会完善并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推行并使之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注重将“人”作为一种度量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个固定的体系,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体系。它在深刻借鉴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同时面向未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实践新局面,在开放借鉴的同时注重求同存異,注重包容,最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思想,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被看作是相互借鉴的前提,展开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向世界开放,对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并逐步形成指导性的认识,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实践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新的内容,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必须具备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才能使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五、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与共产主义在有关“人”、“解放思想”与“实践”方面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核心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价值取向都作了系统科学的论证。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主义均将“解放思想”摆在突出的位置。正是由于“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能够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挽救了中国的危难局面,形成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最后,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实践,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并且不断被新的实践内容所补充完善。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其价值取向,最终使我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9(2).
[3]阎树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新探[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