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国上下随即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有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在大部分地区,英语已经被列入小学三年级的课程。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之所以显得愈发重要,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次,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有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等等。但是就目前大部分地区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长期以来还是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英语这方面,学校更关注的是成绩,而忽略了口语。然而,学习一门语言,如果口语不好,就谈不上掌握一门语言了。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长期以来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口语方面花费的时间太少。我们的英语课堂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各种句型,语法,短文,学生抄各种笔记,背语法,背课文。真正一堂课上,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很少,甚至是没有。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要学习好或者掌握好一门语言,口语流利是关键,而语言环境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更是深刻体会到语言环境对于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最近推出的“爸爸去哪儿”或是“超人回来了”这两档真人秀节目上,有那么几位明星的孩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能用英语无障碍的交流。这其中有,王中磊家的威廉,曹格家的Joe,黄磊家的多多,吴尊家的NeiNei等。从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威廉和多多虽然都是中国人,母语是汉语,但是他们从小是在所谓的国际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人家实行的是双语教学,或是英语教学,他们从小就处在说英语的环境里,所以就算他们年级尚小,但是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是我们多数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所不能及的。而Joe和NeiNei,一个是马来西亚人,一个是文莱人,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所以他们生长在说英语的环境里,自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众所周知,一个还不识字的孩子,不管身处哪一种语言环境里,只要时间久了,都能用自己所学会的语言和其他人交流。尽管他不识字,更不会写,但他能听得懂别人的意思,也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环境在语言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简单的例子来说,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说普通话,但是大多数人说的普通话都带有地方口音,如果我们让一个普通话不标准的外地人在北京生活很多年,那么这个人的普通话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说话都会带着北京腔。同样的,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在国外呆的时间久了,那么他自然而然地也会说上几句英语,时间更久的话,甚至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我国的少数名族地区,很多受过教育的孩子至少会两门语言,本名族的语言和普通话。本民族的语言即使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里都是使用该种语言,自然而然的就学会和掌握了。而会说普通话则是因为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并使用普通话。但不同的是,他们的祖辈或是父辈,由于没有能接受到更多的教育或和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他们能流利的说出本名族的语言,却不能很好的使用普通话交流。
语言环境对于口语教学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是因为环境能影响人的思维,并制约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英语时有很深的体会,在校园里一个英语角,平时练口语时,我习惯把学生带到那里去练,在英语角要求学生只能用英语交流,不能用句子表达的,可以用单词或是手势加上动作来表达,只要其他人能理解或是听得懂,刚开始,都不习惯,还时不时地会蹦出几句中文来,慢慢地,大家开始享受那种说英语的感觉,并从中发现了说英语的乐趣,每个星期都迫不及待的想到英语角去。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回到课堂上,回答问题或是交流的时候大家倒是没有英语角里的那种热情,感觉就像是思维被制约了一样。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她有个儿子,因为本身是英语老师,所以从孩子会说话时起她就制定了一个计划,家里其他人可以和孩子说普通话,但是自己必须教孩子英语,并经常用英语和孩子交流,家里各种家具,电器,小物品上,墙壁上都贴着英语单词。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惊人的词汇量,并且能说上很多日常用语。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基本上就能决定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口语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由于受到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制约,口语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说是难度级别最高的。在课上老师一直讲,学生负责听,老师写知识点,学生负责抄,老师考,学生通宵达旦的背。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英语成绩优秀,单词量多,语法熟练。可是在口语交际上却常常反映迟钝,吞吞吐吐的说不出,这正是由于没有适当的口语训练,也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就造成了“英语在心头口难开”的现象。在多数的农村学校,英语只在课堂上才用,而且用最多的是老师,学生说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况且有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讲课的概率甚少。如果一个老师经常用英语和学生交流,那么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就比较多,说的时候自然也就流利些。
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是尤为重要的。就像鱼儿,只有在有水的环境里才能自由畅快地游来游去。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要学习好或者掌握好一门语言,口语流利是关键,而语言环境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更是深刻体会到语言环境对于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最近推出的“爸爸去哪儿”或是“超人回来了”这两档真人秀节目上,有那么几位明星的孩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能用英语无障碍的交流。这其中有,王中磊家的威廉,曹格家的Joe,黄磊家的多多,吴尊家的NeiNei等。从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威廉和多多虽然都是中国人,母语是汉语,但是他们从小是在所谓的国际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人家实行的是双语教学,或是英语教学,他们从小就处在说英语的环境里,所以就算他们年级尚小,但是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是我们多数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所不能及的。而Joe和NeiNei,一个是马来西亚人,一个是文莱人,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所以他们生长在说英语的环境里,自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众所周知,一个还不识字的孩子,不管身处哪一种语言环境里,只要时间久了,都能用自己所学会的语言和其他人交流。尽管他不识字,更不会写,但他能听得懂别人的意思,也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环境在语言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简单的例子来说,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说普通话,但是大多数人说的普通话都带有地方口音,如果我们让一个普通话不标准的外地人在北京生活很多年,那么这个人的普通话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说话都会带着北京腔。同样的,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在国外呆的时间久了,那么他自然而然地也会说上几句英语,时间更久的话,甚至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我国的少数名族地区,很多受过教育的孩子至少会两门语言,本名族的语言和普通话。本民族的语言即使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里都是使用该种语言,自然而然的就学会和掌握了。而会说普通话则是因为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并使用普通话。但不同的是,他们的祖辈或是父辈,由于没有能接受到更多的教育或和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他们能流利的说出本名族的语言,却不能很好的使用普通话交流。
语言环境对于口语教学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是因为环境能影响人的思维,并制约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英语时有很深的体会,在校园里一个英语角,平时练口语时,我习惯把学生带到那里去练,在英语角要求学生只能用英语交流,不能用句子表达的,可以用单词或是手势加上动作来表达,只要其他人能理解或是听得懂,刚开始,都不习惯,还时不时地会蹦出几句中文来,慢慢地,大家开始享受那种说英语的感觉,并从中发现了说英语的乐趣,每个星期都迫不及待的想到英语角去。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回到课堂上,回答问题或是交流的时候大家倒是没有英语角里的那种热情,感觉就像是思维被制约了一样。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她有个儿子,因为本身是英语老师,所以从孩子会说话时起她就制定了一个计划,家里其他人可以和孩子说普通话,但是自己必须教孩子英语,并经常用英语和孩子交流,家里各种家具,电器,小物品上,墙壁上都贴着英语单词。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惊人的词汇量,并且能说上很多日常用语。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基本上就能决定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口语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由于受到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制约,口语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说是难度级别最高的。在课上老师一直讲,学生负责听,老师写知识点,学生负责抄,老师考,学生通宵达旦的背。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英语成绩优秀,单词量多,语法熟练。可是在口语交际上却常常反映迟钝,吞吞吐吐的说不出,这正是由于没有适当的口语训练,也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就造成了“英语在心头口难开”的现象。在多数的农村学校,英语只在课堂上才用,而且用最多的是老师,学生说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况且有的老师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讲课的概率甚少。如果一个老师经常用英语和学生交流,那么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就比较多,说的时候自然也就流利些。
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是尤为重要的。就像鱼儿,只有在有水的环境里才能自由畅快地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