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流淌千年,膏润万顷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又称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于公元前250年,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为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战国时期,狼烟四起,战乱频仍,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益昌盛。秦王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同时也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经济基础。
  李冰来到蜀郡以后,马上对蜀郡的农田水利状况作了实地考察。他发现蜀地四周都是高山,中间却是块大盆地。要发展农业,关键是解决农田的灌溉与排涝问题。岷江从西边的岷山上流下来,湍急的水直流到灌县,因为地势突然变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增高,河水常常泛滥成灾。然而盆地的东侧,又因为被玉垒山阻隔,岷江的水流不过去,又常常闹旱灾。所以,李冰决定在灌县城郊凿通玉垒山,引水分洪。在此同时,再在这段江中筑坝搞分流,将江水引到东边,灌溉东边的大片农田。为实现这个伟大的计划,李冰还组织了数十万民工,开山凿石,修堰开渠,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最终建成了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工作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宝瓶口、鱼嘴、飞沙堰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当地的水患。
  宝瓶口。它把玉垒山向西伸进岷江的这一块山,用人工开凿岩石的方法,给拦腰截断,形成一个向东的分水口,这也就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部分——宝瓶口(留在江心的那一块山体,叫作“离堆”)。建造宝瓶口之后,岷江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江水就可以向东灌溉成都平原了。
  鱼嘴。由于宝瓶口上游的岷江东岸有玉垒山,使得地势东高西低,在枯水期,江水难以向东面流,成都平原仍然得不到灌溉。为解决这个问题,李冰修建了第二个工程,沿着留在江心的“离堆”向上游方向,修筑一个几百米长的大堤,称为“金刚堤”,金刚堤迎着上游江水的头部,就被叫作“鱼嘴”。现在一般把这个工程统称为“鱼嘴”。从“鱼嘴”到“离堆”之间的金刚堤,把岷江之水进一步分为“外江”和“内江”两个部分,西面原有的岷江河道,称作“外江”;东面的河道,称作“内江”。到了每年枯水期,就组织人工对“内江”进行挖掘,使“内江”比“外江”低,这样就解决了枯水期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的问题。另外,由于内江被挖得比外江地势低,每当丰水季节,江水的表层清水就会抢进内江,而江水的底层浊水就会存留在外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内江泥沙淤塞的问题。
  飞沙堰。“鱼嘴”工程解决了枯水期和丰水期部分泥沙淤塞的问题,但还是会有丰水期可能给内江乃至成都平原造成水量过大的问题,以及剩下的泥沙对内江淤积的问题,故而修建了都江堰的第三个工程——飞沙堰。飞沙堰实际上是在金刚堤最靠近离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由于宝瓶口很狭窄,丰水季节,内江水位必然涨得很高。修建飞沙堰之后,高出来的水就能全部从飞沙堰漫过去,流回原来的水道,也就是外江了,这样就避免了丰水季节水量过大而淹了成都平原;宝瓶口的另一个妙用在于,上游内江东岸是S形的,当大水冲到这里时,便会直接撞到半挡的玉垒山岩壁,水流翻滚,使下层的泥沙翻上来越过飞沙堰,翻到外江里,从而解决了内江剩余泥沙的淤积问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以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地势地貌、水流等自然特点,变害为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惠及下游川西平原40多个县,1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多亩田地旱涝保收,四川从此沃野千里,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府之国”。
  现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仅发挥着它防汛灌溉的效益,还是国家5A级景区,都江堰的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国古人伟大的智慧,领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
其他文献
“好山好水西峡、宜居宜养西峡、创新创业西峡、活力魅力西峡”是西峡县新一届县委对西峡的形象定位,言简意赅、意境丰厚,令人充满遐思和憧憬。  毫无疑问,“四个西峡”折射出了西峡新一届县委可持续发展的前瞻理念,将引领西峡踏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跑道”。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西峡历届县委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先于一切的发展理念和严于一切的工作标准,全面构建大生态、大保护、大绿化格局,在严格治理
期刊
在钢筋水泥、逼仄的城市空间里,一些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竟开始自己种菜。  在城里种菜  刘明乐家住山东省济南市中区玉函小区,孩子正在读高中。“我对买的菜始终不太放心,特别是韭菜、花菜等,总怕农药太多。为了让孩子吃得好点,就想办法自己种菜”。  刘明乐说,最早那几年自己每年会买一些成箱种植好的韭菜苗、芹菜苗等,品质比较好,一般一箱要四五十元。“市场上的韭菜一两元钱一斤,这个韭菜算起来要五六元钱一斤,
期刊
经济发展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如何适应新要求?西峡县委一班人的定位是,工业上抓住一个“新”字,依靠创新驱动推动集群发展,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加速城镇化进程;农业上着力一个“特”字,凭借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形成基地,助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三产方面盘活一个“绿”字,让青山生金、绿水淌银,壮大旅游经济营造体验文化家园……新、特、绿,交互编织出西峡县未来诗意地栖居地。  转型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面,脱贫攻坚
期刊
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坐落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瑶里小镇,清雅别致,诉说着千年的古韵。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这里四季怡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左右,森林覆盖率高达94%,存有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百余种,现已成为各方游客访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  天上瑶池,人间瑶里。行走在古镇的石板路
期刊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在大众视野中,江南水乡的古镇大多是这一阕温婉多情的醉人模样,地处苏杭两地诗画长廊的浙江桐乡乌镇便是其中一例。  但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于此,以及木心美术馆的落成使用和乌镇戏剧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成功举办,这个千年古镇正打着“文化”的烙印,拉开与同类旅游景区的差距。  乌镇,在古镇的活化案例中,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初遇重遇都惊艳。  巷内寻觅旧时光  十字形的
期刊
7月7日,以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为首席的农田水利设备设施财产保险项目共保体与河南省水利厅、兰考县政府正式签署战略框架协议,为推动河南省保险业精准扶贫模式再添新引擎。河南省财政厅、水利厅、发改委、兰考县政府相关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而保险已逐步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政策工具。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
期刊
广西百色是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的地方,是闻名全国的革命圣地。近年来,这里出产的果蔬两相宜的圣女果,以其规模化生产、优良品质和行销全国的不俗表现而闻名天下。  圣女果是番茄大家族中成员之一,番茄的别名有“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等。番茄的起源中心是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现在的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地,还有大量的野生番茄分布。  15世纪末,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番茄,18世纪初传入欧洲。
期刊
入夏以来,我国从南到北先后出现了持续强降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多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抗洪抢险成为当务之急。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洪涝从来都是最常面临的自然灾害,我国古代怎样防汛抗洪呢?  《河防令》,我国现存最早的防洪法规  自古以来,随着我国人民对洪涝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管理逐步深入,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法律、制度和乡规民约。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无曲防”的条约,西汉出台了《水令
期刊
所有的农业活动中,麦收最具有仪式感。它将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对阶层轮替的幻想、对农耕节日的自我创造升华到了极致。打麦场背后蕴藏的,是农业中国最后的文化伦理,小小的敬天仪式,其间潜藏多少挣扎与背叛,苦涩与艰辛,最终在现代化的外衣下被装点成一曲对土地的挽歌,进入我们的历史空间。  再也没有一个节日,比敬天更能接近土地  在我的记忆中,从未有一个节日,像敬天那样,如此贴近大地,和收获紧密相连。  一般是
期刊
轻风抚摸着石榴的枝叶,阳光亲吻着石榴的果实,笑语逗乐了石榴的春心,歌声唱醉了石榴的记忆。  舞台就搭建在石榴的枝头上,每年这个季节,农民都要在这片绿色的石榴海里,倾心尽力“搭台”唱几天大戏,让石榴喜乐开怀,痛痛快快生长,用心帮助农民致富,为农民生长出高品质的坚果,更吸引那些嘴馋的大江南北的吃货,舍得掏腰包,给石榴点赞发红包。农民从心里高兴,把你想要的甜石榴千里迢迢送到你家里。你一进家门,就看见石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