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的几个基本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52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整个常规工作(备课、上课、改作、考查和课外活动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全面带动整个常规工作的正常运行,才能切实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在此谈谈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目标统领,要求适度
  
  “思品”课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要素。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对于教师而言,增强目标意识,严格目标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简言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我”,正确处理“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教师应当认真领会 《新课程标准》,真正把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就是一堂课,也要切实把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分寸。所谓目标明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知道什么是知识,讲清什么 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做到什么要求,师生都要心中有数;所谓要求适当,就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切实可行,力求做到学习一点,理解一点,践行一点。确定了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展示目标”,以及“怎样实施目标”等问题,真正让教学目标引导和控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钻研“两头”,有的放矢
  
  所谓“两头”,一头是指教材,另一头是指学生。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所谓“的”,是指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实际;所谓“矢”,是指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解决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这是“思品”课教学的根本。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教材其实是一套课程资源,它主要包括了主教材——课本,副教材——教师用书,活教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 。对于主教材,教师要钻研精、深、透,明确应知应会,处理好原理与案例的关系;恰当利用课本中的“图片”、“链接”、“练习”等;适当利用教师用书中的材料,加强对基本观点的教学;要针对性地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新的、近的、典型的、感人的事例感化学生。 钻研教材是一方面,研究学生又是一方面,两者必须兼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研究学生,就是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思想实际、心理动态、接受能力、思维特点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课堂教学才能“全员参与”;只有钻研“两头”,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遵循规律,建构“格局”
  
  思品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晓理、激情、导行”,这是思品课的本质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建构课堂教学的格局,是上好“思品”课的一个重要策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的。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来看,认知是基础,能力和行为是关键,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调节由知转化为行(能)的内部动力。初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乃是建构课堂教学格局的理论依据。“思品”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到会学到会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学有法”——课堂教学一般采取“五段式”或“三段六步式”。比如“五段式”,即 1 、导入新课; 2 、主题教育; 3 、深化教育; 4 、导行反馈; 5 、课堂小结。“三段六步式”,即 1 、预备:激兴、揭题; 2 、明理:激情、明理; 3 、导行:辨析、导行。然而,“教无定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意晓理、激情、导行的结构化,逐步形成自己课堂教学的特色格局;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结构环节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值得注意的是,那种“故事讲一遍、课文读一遍、作业做一遍”的“三遍式”的僵化格局是不足取的。
  
  四、改进教法,注重实效
  
  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得法。我们要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我们还要 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教学方法要形象化、多样化、趣味化。切忌概念化、抽象化、成人化。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诸如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析比较法、社会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等。但是,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钥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教师自身素质和时空因素等。通过改进教法,努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和道德内化。
  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十分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只要我们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必定能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互动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
期刊
传统教育评价制度以出卷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有力指挥棒。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家长也只认得考试,于是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准。  考试这样一张卷子定成败的评价形式,不可能对学生较长时期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检测,所以就出现了评价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弊大于利,所谓对学生的“减负”也只能是空谈。  传统教
期刊
摘 要 21世纪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控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人才不仅需要理论,还需要实训实践。如何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如何带好实训工作,值得探讨。  关键词 数控技术,实训,人才,操作能力    数字控制是一种借助数字、字符或其它符号对某一工作过程(如加工、测量、装配等)进行可编程控制的自动化方法。数控机床是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是数控技术典型应用
期刊
所谓误区:是指由于不当的教学理念与不当教学方法,使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散乱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这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的,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最佳效果,除了其他因素外,课堂管理工作的情况如何,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许多教师深知这一点,因而他们非常注重历史课的
期刊
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美育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而语文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具有“审美移情”的性质。尤其是汉语,重意义、重意象、重意境的特点也强调语文教学中“沉浸”、“品味”、“感悟”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美育。具体来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以下几点体现:  首先,语文课程的设置体现美育    一、语文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了美育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规定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
期刊
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课堂教学中超越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一、捕捉与引导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不能自拔,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地引导,从而真正让
期刊
【摘要】软件质量的优劣已经直接关系到软件项目的成败。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在软件系统开发中为了保证软件质量而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内容包括:坚决贯彻执行工程化开的原则;重视文档建设,以及文档和代码的一致性以及版本控制和跟踪管理;重视工程每一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计划、评审、变更管理、责任制的明确;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在软件质量的量化控制方面的努力以及重视软件的测试几个方面。软件工程的科学理论在不断地发展,要
期刊
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这是一个不新但却很难操作的课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怎样找到一个结合点。笔者经过实践,选择了作文的选材这个结合点为突破口切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文选材是困扰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身处边远落后山区的初中生接触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加之多数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往往不注意观察积累,因此写作材料常常捉襟见肘。每每拿到一个作文题,要么无从下手,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者就
期刊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
期刊
摘 要 激发兴趣 ,以画写话,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写话心境、自由的写话空间,擦亮了孩子的眼睛,点燃了孩子语言的心灯,让孩子极其自然地表达他们熟悉的现实和梦幻生活,铺设了写话到习作的过渡桥梁,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 兴趣 引导 绘画 写话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低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