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通:迎难而上的勇者

来源 :广东造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制造产业链末端的船舶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不同的企业会给出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是技术,有的认为是经济实力,有的认为是人才,有的认为是经营技巧,莫衷一是。
  那么,对于一家人员少,设备极其简陋,场地狭小,年产值不足1000万,可以说各方面都毫无优势可言的企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发展壮大?我相信,对很多经营者而言,是一个大难题。
  就有这样一家企业,1993年建厂之初仅有38人,注册资本1000万余元,年产值900万,连维持生存都困难的造船厂,到2010年,在册员工近500名,具有23亿元的银行信用额度,资本支持增加了200多倍,产值8.4亿元,企业规模增加了近100倍,并投资4亿多元建占地20多万平方米、装备一批新设备、新厂房的现代化新会造船基地。
  这是一个奇迹。
  当我站在这个企业的老厂区,面前的珠江水依旧流淌,那些上世纪70年代的设备依旧轰鸣。“这里将会成为中交四航局的南方基地,而我们,会搬到新会基地,开始新的创业。”陪伴我们的工会主席李汉华如是说。
  这就是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下称航通公司)。
  “航通天下,建设国际一流的特种船舶制造企业。”
  
  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原为中港合资企业;2009年通过股权转让,成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船舶技术设计与生产设计、船舶建造与维修、重型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船厂。公司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广州本部和江门新会制造生产基地。
  自公司成立以来,为境内外客户建造各类船舶150多艘。公司的造船焊接工艺通过了CCS、NK、BV、ABS等船级社认可。
  
  12月份一个普通的下午,广州沥滘。
  记者第一次走进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的广州厂区,与总经理陈南生做了一次深入的采访。一杯清茶,陈南生为记者掀开了航通的创业史卷,娓娓道来一段鼓舞人心的企业奋斗传奇。
  
  改制创业,求生存求发展
  追溯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的历史,要从70年代开始说起。当时隶属交通部的第四航务工程局于1974年12月分别成立了船舶修理厂和工程船舶队。而航通公司实际上就是原来四航局船厂的承继者。
  1993年,四航局拿出四航局船厂修造业务的设施设备,利用当时国家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与有关外资单位投资设立了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其中,四航局出资73%。1993年7月1日,这家中港合资企业正式开张。
  
  创业之始艰难前行
  从1993年到2000年这7年间,航通公司以港澳地区的修造船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兼营国内的修造船业务,同时也掺杂四航局局内的一些业务。
  “在这7年间,我们经历了一个艰难中求生存的阶段。对于所有航通人来说,这是一个艰辛的改制创业起步期。”陈南生告诉记者。当时,四航局对航通公司的扶持力度很有限,只给予政策,让其“放手经营”。航通人依靠一些已经落后简陋的设备工具,在场地狭小的广州沥滘厂区内,开始一轮艰苦创业。“当时我们的生产场地很紧张,在广州这个小小的片区里面,需要同时安排多个修造船项目,最高峰的时候,一年修造船接近70艘船。这个过程是非常苦的,修一条船才十几万港币。”陈南生说。
  
  逆境中铸造钢铁意志
  也正是这一艰难时期,打造出航通诚信的经营理念,以及在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意识和精神。陈南生认为,航通在成长的路上,最核心的是“以诚待客”的理念,对客户讲诚信,对员工讲公平讲诚信,另外就是航通人乐于奉献的胸怀和迎难而上的气魄。
  “为什么说航通现在占据一个新的高度,占据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有几个方面:一方面,经过艰难求生存的阶段,我们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核心团队,塑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这过程中我们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赞誉。我们的业务也是在艰难之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翻开航通历年的报表,市场占有率和规模的增长,我们是持续向上的。”陈南生在回顾航通历史时感慨地说。
  
  高速发展,新基地新契机
  在经历了一个艰难求生存的阶段后,航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
  2002年,从38名员工,营业额900万元,逐渐发展到员工120多名,600多名外包职业队员工,营业额接近1亿元。
  2004年,营业额逐年攀升,达到1.3亿元。
  2008年,营业额突破7亿元大关。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取得了8.4亿元营业额的好成绩。
  ……
  航通的产品市场,从1999年底开始全面走向新加坡市场,舍弃原来的修船业务。在2000年以后,产品方向转型,市场以东南亚为主。
  
  新会土地上的第二次创业
  在广州沥滘厂区采访过程中,陈南生多次热情邀请记者,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航通的江门新会厂区看看,因为那里记录着航通第二次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
  2004年,当时航通的控股公司——四航局,在江门新会区购置了一个地块。2006年,四航局启动了航通公司新会造船基地规划建设序幕。“2006年7月,我们紧跟四航局的业务发展,在江门新会的这个地块上,开始了第二次创业。”陈南生把航通在新基地上的新一轮发展,说成是“第二次创业”!
  “刚进驻新会地块时,所看到的只有一片黄泥土,40平方米的小土房……。我们做了一个很简陋的龙门吊,开始了在新会第一条船的建造。”据陈南生介绍。航通新会厂区建造的第一艘船,这艘船下水时不顺利,经过努力排查原因,综合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潮汐等因素,最终还是成功下水。“经过这件事,我知道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你有斗志有决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所讲航通的历史不长,但真的是历尽艰辛。可是,不管可能有多大,团队的成员都会带着坚定的信念一起挺过来。航通人,有的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斗志。”陈南生又一次向记者提到航通的核心理念。
  
  学习创新完善基地建设
  航通的江门新会厂区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投资近5亿元。在逐年的建设中,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造船厂区已平地拔起,配套设施也日渐完善。陈南生告诉记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必须依靠集体。航通的发展很强调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强调学习、借鉴、创新。
  这一点,在新厂区的建设过程中得以体现。陈南生翻开航通的宣传图册,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新基地的一些闪亮点。
  “在新厂区的建设中,我们注重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比如说,厂区的码头总长可以大于岸线总长。”陈南生介绍,航通的新会厂区,采用L型码头,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船能顺利下水,又充分利用了资源。
  在船舶上下水设备方面,新会基地采用高性能的梳式滑道系统用于船舶的上下水。陈南生说,这种高性能的梳式滑道系统,比船舶进出船坞须开闸进水、放水,快捷和方便得多,而且更加环保。它可以在2个小时内把一艘不超过总重量为12000吨,船长不大于180米,船宽不大于55米的船舶送到水里或拉上船台。这样规模的梳式下水滑道系统,是华南地区仅有的。
  新会基地还配备总建筑面积达8560平方米的先进环保涂装车间,大面积的室内制作车间等,合理的场地布置与设备配备,促进了工序之间的互相配套,为总装造船提供强大支持。
  
  崭新台阶,重品质重传承
  2009年9月,四航局成功受让了香港润通发展有限公司等股东公开挂牌转让的27%股权,航通公司告别了中外合资的身份,正式成为四航局的全资子公司。与此同时,航通也迎来了崭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细分产品开拓市场
  2007年9月29日全面启动新会厂区建设之后,航通已是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种船舶制造企业。陈南生告诉记者,从细分市场上说,航通目前产品主要分为三条线。其一,依旧承担集团单位工程船舶的建造和维修业务;其二,专业制造各种适应大型港口航道工程建设所需的成品油轮、化学品船等液货船;其三,航通也积极发展用于海洋工程的特种船,近年取得了较好的业绩。陈南生寄望航通能用5—10年的时间,把航通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特种船舶制造企业。“回顾过去,今天的航通可以自豪地说一句:我们是经受了考验和挑战的,迎来了目前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通过航通人的务实、拼搏,航通已不再是四航局改革中的一个包袱,华丽转身为四航局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成为四航局多元化业务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备受四航局的重视。
  
  传承优秀企业文化
  当问及航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接下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时,陈南生表示,航通的发展战略定位是,面向世界、面向市场,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特种船舶制造企业。而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航通那种“不畏艰苦、讲求诚信、团结务实、拼搏奋进”的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陈南生说:“航通的今天是包括航通公司历任领导在内所有航通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我是航通第四任总经理,作为航通人,我觉得企业的发展需要好的传承。好的精神理念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在企业的运营里面,一些信念和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而关于相关的规划和措施,航通未来会加大力度规范企业管理,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稳定并扩大特种船舶制造市场份额。其中,陈南生特别强调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必须重视人的因素。
  
  航通,一家曾因行业不景气而陷入困境的船厂;一家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不断自我超越,实现快速发展的船舶建造企业。在这个企业身上,记者看到一股不服输的拼劲,一种务实、拼搏的精神。航通就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勇者!
其他文献
陈南生简介:陈南生,男,196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本科四年)。1986年8月至1999年6月先后在四航局船舶工程公司、四航局船舶修造厂和四航局盛华公司担任施工主管、经营部经理等职务。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担任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担任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10月至现在,担
期刊
游艇产业是融合生产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的产业群。一条较完整的游艇产业链,涵盖从游艇制造到游艇俱乐部的服务,再到与游艇相关的休闲及各种商务活动,包括游艇制造、游艇运输、游艇驾照培训和考核,专用码头建设、游艇销售、游艇维修保养、俱乐部建设和管理、零配件制造、内部环境装修、专业保险等许多环节。因其具有较长的产业链而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  中国游艇产业逐渐从纯出口型转向国内市场,并通过网罗
期刊
2012年5月,“海洋平台981”南海首钻,是我国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也预示着南海油气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2012年6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其网站上登出公告,宣布将对南海海域的部分区域进行对外联合油气资源开发,并公开对外招标,标志着中国启动大规模南海油气开发战略。  南海开发的号角已经在356万平方公里的海疆上吹响,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参考,只能在探索中努力前行。在伟大的战
期刊
韩国造船业:海上油气生产设备订单猛增  日前,据韩国造船业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三大造船巨头——现代重工业、三星重工业和大宇造船海洋共获得了96亿美元的订单。其中,海上油气生产设备订单规模为68亿美元,所占比例超过了70%,而传统的船舶订单则降到了30%以下。据统计,去年这三家造船公司接受的订单总量为494亿美元,海上油气生产设备订单占了55%。    希腊航运业运力增至历史新高  近
期刊
2012年,世界船舶工业风云再起。一方面,全球船市持续低迷,1-9月新接订单3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3%;手持订单2.75亿载重吨,较年初下降29%。船企普现“订单荒”;另一方面,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火爆依旧,1-9月海工市场共成交合同金额507亿美元,其中钻井平台成交48座,生产平台成交26座,海洋工程船217艘,海工领域早期弄潮儿终于赢得回报。虽然船舶市场依旧持续了危机后的低迷,但暗流涌动下呈
期刊
《中国古船史研究—金行德船史研究论文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收集了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船史学者金行德先生生前撰写的36篇论文。这些论文是金行德先生穷其毕生精力,潜心研究我国古代船舶,尤其是古代广东船型的心血结晶。  金行德先生196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致力我国古船史的研究,曾任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主任、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岭南船史研究组组长,曾受聘于宁波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研究员,对广东珠
期刊
烟台石川密封垫板有限公司  烟台石川密封垫板有限公司,现为中国摩擦与密封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内燃机协会缸垫分会会长单位。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最强,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专业生产密封产品的企业之一。  烟台全丰密封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与日本ASK全面技术合作独家引进了国内第一台最宽幅无石棉专用辊压成张机2540×3810mm,拥有国内第一条涂胶板卷材生产线及无石棉长网
期刊
时 间:2011年11月29日  地 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内 容:第16届中国国际海事展开幕  关键词:《广东造船》在现场  11月29日上午,2011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简称第16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正式开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郭炎炎、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上海市政府副市长屠光绍、博闻集团(UBM)主席博忠戊、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中
期刊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广东造船》黎晓霞(以下简称黎):从您接手广柴至今,广柴在产品技术和企业改革等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在此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解决的?  广柴总经理李伟彪(以下简称李):广柴在这5、6年间获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管理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我们做出了一些比较突出的安排,也
期刊
兵贵神速。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有了速度,就有了竞争力,就多了许多的成功机会。商场如战场,在企业中,“快”能够贯彻执行,对团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快而准,才是克难制胜的秘诀。  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广东广机海事重工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批准,由广东广机海事重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以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