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课后反思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杜拉姆在《思维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么他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这句话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反思的时代。自我反思是我们老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回顾和分析,就是挑自己教学中的“毛病”,进而反省、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些话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有的老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老师虽然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老师上完课后能否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老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老师的自我反思对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由 “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反思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贯穿与落实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反映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目标应从过去“强调双基”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不深入学习,不钻研新课标,吃不透课程标准,教学中仍然持着“老船票”,用过去的教法去教新教材,老师、学生都很辛苦,教学效果却一般。究其原因,我们老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钻研不够,在教学设计上投入不够。我们教学中应反思以下问题:
  三维目标的认识和定位:备课时教学目标考虑是否周全?目标定位有偏差吗?教学目标的设计怎样?以往我们备课时把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备的详细,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却定位不准或认识不清,课堂表面热闹繁荣,实际上教学活动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我们备课时应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的贯彻和落实:一节课到底完成多少教学目标?一个教学任务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课堂上的“教学”是否一味跟着“预设”跑?我们一些老师由于教学目标确定比较随意,教学中不讲究教学重点,总是不放心,力求面面俱到,实际上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没有思考和练习时间。还有些老师确定目标时从自己怎样教的角度考虑比较多,而学生怎样学的角度考虑的少,对于真正有思考性的问题不舍得给学生时间,急于给出答案;学生回答出错,老师急于纠正或及时引导到早已设置好的答案上来,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去“做课”或“给学生炒现饭”。所以每上一节课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自己知道多少?完成的怎么样?
  
  二.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应经常反思课堂教学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了吗?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受到我们的关注了吗?
  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老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活跃,学生讨论、分组学习,教学手段也多样化,“声媒”“电媒”“多媒体展示”一样不少,好多老师也说:这样好,学生学习积极了,我们轻松了。但仔细分析,问题不少:一些老师一味模仿一些教学名师的做法,或照搬多媒体课件,根本不考虑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是追求表面上的学生主体,表面上的“沟通”与“合作”,这样的形式主义导致了实际教学效果低下,教师心中没底。
  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想:是否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问题我们老师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设法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减少依赖性,朝着“不教而教”的方向努力。
  
  三.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载体,教材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它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我们老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些老师不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只局限于教材、教参、练习册,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怎样上课。
  可见我们在课程改革中不应只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应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绝对不能就教材讲教材。应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教学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了解知识的前设和后延,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度”,了解本学科以外还有哪些其它学科知识与本知识有联系,形成立体交错的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完善、更科学、更理想。
  教学反思是我们老师教学创新的动力,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经验的进一步升华,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教师应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困惑,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每堂课后的必修课。
  (作者联通:715102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初中)
其他文献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反映:虽然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看了不少书,但是作文水平仍 然提不高。究竟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才有益于作文呢?我想是否从以下三个方面试试:    一.边阅读边积累    作文时无材料可写,原因之一是课外阅读时疏于积累。阅读也是一种生活积累,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经历过的才是生活积累。因为书面材料可冲破时间界限,让人看到山南和海北。积累的方法之一是泛读。在课外活动时,或在星期天,可上图书室,
期刊
2008年秋季开始,江西省所有高中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这是建国以来第8次高中课程改革。此次高中新课改,其中有个重大变化,即强调了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也就是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课改前的应试教育,教师不堪重负,学生叫苦不迭。这种“重负”,这种“苦”,不仅仅是课业上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成绩是老师们头上的紧箍咒,为了出成绩,
期刊
关于质疑问难的教学研究,我国自古就有优良的传统。《论语●为政》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人张斌则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代张洪等云:“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确,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的质疑过程,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火焰充分地燃烧呢?凝聚于心的疑团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探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设计的物化再现过程,又是一个教学创造性活动过程。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得与失的分析和总结,是对经验的积累、沉淀和再结晶,是对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来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到底应该写些什么?本文就此谈点体会。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是从人们生活、生产过程的经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同时日常生活和生产又是数学知识应用的广阔天地。因而数学课程要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把学生引导在数学的领域中,去不断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寻求其中的真谛。下面就创新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看  法。    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础知识,并对教材能灵活应用,是创新数学教学的前提。    数学本身就具有
期刊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
期刊
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实践,我认为,要转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必须要有真诚的师爱。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一.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    尊重他人是人的美德。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我,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我不是一味地训斥和挖苦,以此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在教育个别特殊学生时,我偶尔也搞点心理惩罚,有意识地冷淡一下他,让他尝尝违反纪律
期刊
这学期我把侄子带在身边上学。因为他父母都外出打工了,无人照管,以前是把他“寄养”在私立学校附近专门帮人照看学生的人家,管吃管住保安全。经过一学年后,这孩子身体长高长壮实了,可是学习成绩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还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他今年上二年级了,很聪明,就是习惯不好。就连穿衣服这样简单的事情都要我亲自指导才能穿好,只要稍不注意,衣服就会穿反了倒了,要不就是里面的衣服比外面的长,露在外面一圈很难看,
期刊
近年来,随着师生关系紧张和学生伤害现象的上升趋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甚至有人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