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铁观音制作工艺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充满着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一代代的安溪茶人在铁观音精神的感召下,薪火相传,义无反顾,酿造生命的甘泉。
  风雨无阻的“观音”梦
  在祖祖辈辈的安溪人眼中,铁观音就是一棵天赐神树,它在造就了一个百亿产业的同时,也成就了千千万万安溪茶农的财富梦想。而对魏荫的第九代传人魏月德来说,“观音托梦”的美丽传说则让一个家族的观音梦延续了三百年。
  年轻时,他曾腰缠万贯,后遭遇横祸,又几近倾家荡产,西坪松林头的土地培育了魏月德茶人的禀赋,人生的几起几落练就了他的胆识与气魄,今天,他依然勇敢地站在那里,延续着魏家人对安溪铁观音的传承与坚守。
  跌宕起伏的人生
  魏家祖祖辈辈以做茶为生,但在过去茶叶并不值钱,特别是到了魏月德爷爷那一代,正逢战争乱世,家境窘迫,但魏家人都没有放弃茶叶,而是严格遵守祖训,代代学做茶,并且每天清晨三杯清茶拜观音,从未改变。
  魏月德常自嘲自己没什么文化,因为家境困难,读书少,十三岁便下地劳动,赚工分为家里减轻负担。他回忆说当时为了生计,很早就开始做“茶叶小买卖”,那时,魏月德在自家房前屋后,培育茶苗,种茶做茶,并将茶叶偷偷带出安溪,到长泰、南靖、同安等地跟当地人换些米、物,偶尔还换一些现金。但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物品都是不允许私人买卖的,那一年,魏月德15岁。
  16岁的时候,魏月德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在打工期间他还经历过一次洪水,身上本就不多的家当被大水冲走不说,连衣服都没了。路过寺庙讨借了一套衣服,穿起来半男不女的走了半个月,回忆过去的日子,魏月德的脸上还是难掩一丝悲苦。
  三年后,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魏月德实现了儿时立志建房的誓言,带着打工的收入回到西坪老家盖房子,期间开始向长辈们学习铁观音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他扛着锄头,开垦茶山,种植茶树。在父辈的口传身教,魏月德很快学会了叠草坪,填沟壑,为日后掌握精湛的制茶技艺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第一次如此深入的了解到自己家族与安溪铁观音之间不同于他人的别样渊源。
  于是,他毅然决定接过父辈的衣钵,种茶做茶,立志把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的机会多了起来。1985年,魏月德成立了岐山茶叶加工厂,在出售茶叶时就已经用上自己的牌子,这是安溪首家由私人创办的茶叶加工厂。敏感的商业意识让他嗅到了潮汕地区作为传统茶叶消费区的商机,第二年,他便背上自家的茶叶开始闯荡潮汕,此后汕头的市场越做越大,魏月德也成功地将茶叶打入汕头市场,开辟了对外贸易的渠道。1988年,魏月德就成了安溪的万元户。
  在汕头拓展市场让他意识到好茶的重要性,为了鼓励茶农制出好茶,1992年,魏月德贷款2万元举办茶王赛,邀请张天福评茶,一下子轰动四方。获奖的茶叶卖到汕头,创下了安溪铁观音在当时全国茶叶市场上的最高价格。1996年,他又举办了一次规格更高的茶王赛,并把“茶王茶”拍卖出了16万元/斤的天价。
  市场对茶王茶的认可也让魏月德渐渐意识到“茶王”的价值,他开始苦心钻研自己的好茶,也想自己带一回茶王的桂冠。工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一年内,魏-月德先后夺得西坪镇、安溪县、福建省三个“茶王赛”的“茶王”。他的制茶技术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魏荫”的品牌也开始名扬四海。
  一泡“魏荫”好茶的诞生
  “一泡好茶从哪里来?”
  “一泡顶级的铁观音要具备“甘、甜、醇、润、香、韵”六大特征,香是摇出来的;韵是炒出来的;形是捏出来的;味道是焙出来的:质量是比出来的。”
  在魏月德的看来,技艺和手艺是两个概念。技艺是“你也炒菜他也炒菜”,而手艺是“你炒的菜跟别人不一样”。他坚守“摇香、炒韵、捏形、焙味”的传统做法,打造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魏荫”铁观音。
  种源。安溪铁观音的种源具有世界唯一性,“魏荫”的茶苗都是用祖上留下的母本茶树压条而成。选择品种纯正之母树是根本,通过无性繁殖,保证铁观音茶树之生物特性和品种特征,把握季节是关键,压枝繁殖更有技巧。
  环境。茶树也讲究风水,最佳的地理位置是子午向西、通风、阳光充足,海拔在600~1000米左右,还需要早上太阳照射较晚,露水滋润时间更长,下午能够接受更充足的阳光,好山好水,自然生态。
  采摘。采摘的最佳时间是中午,午时三刻的太阳下茶叶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刚好被晒到软绵绵的,这时候采茶,茶就不痛了。俗话说得好,“太阳一晒水下流,芽头软软不罢休,任你刀割不反悔,带回青房生命留。”
  摇青。一个形象的比喻叫“死去活来”。摇青最终是要摇到它痛快,力度适宜,讲究“绿叶红伤边”。第一遍轻摇,叫醒;第二遍,加大力道为固水;第三遍用力摇,使茶内外变化,去杂留香,达到最高境界;第四遍则摇到死去活来,叶面展开,水分散发出来,芽头又活立起来,摇青到位。这时茶青达到最佳状态,要及时炒青,保留住它最佳的丰富内涵物质。
  “做茶,我认为是用技艺‘调戏’茶叶的神经,让它达到最愉悦的状态。制作到位的铁观音,不怕高温烧,不怕火里熬,观音韵在摇青中诞生,在炒青中火里逃生,保留下原性的物质精华。”
  捏形。简单的说就是“抓拉揉搓”,运用一定的手法和力道,把茶叶揉得软软柔柔的,揉到有光泽,拿起来沉重似铁,将所有的内涵物包融入茶里。
  焙火。魏月德的焙火被称作“神火”,他形容焙茶犹如炼丹,有三种境界,第一道是毛茶轻微烘干,传统清香型完成;第二层叫熟透,就像“炒肉”;第三层仿佛“卤肉”,让它慢慢炖,文火慢炖让茶叶慢慢吃火,慢慢炖,几十个小时的煎熬。要根据不同的茶看茶而焙,看火而焙,才能焙出有活性、有生命力的茶。
  在采访魏月德的时候,他搬出了个小盒子,里面珍藏着父母照片、各种旧的票据证书,他一件一件地翻给我们看,每一张票据、文件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倾诉时有时激动、有时感慨。他慢慢地说,我们也细细地听,半个世纪的人生路上,魏月德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几乎没有特别平坦的时候,所以他是那种骨子里透着“拼劲”的人,三百年的家族茶史靠的也是不同于常人的认真和坚持。如今,他致力于保护和推广铁观音母树种植资源,为铁观音的核心传承和传播尽心尽力,他相信,魏家时代事茶的故事会伴随铁观音的发展脚步永远延续下去……   “鸭母算”的良心茶
  “1978年左右,偷偷背着茶叶到广州卖,那时候政策不允许,但是我的茶叶很快受到广东人的喜爱,他们拿着我的签名来村里找我,到处问“鸭母算”是谁,嘿嘿,他们把我的名字念错了,但这“外号”就保留下来了。”对安溪县制茶大师陈双算的印象最初是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和洪亮的嗓音……
  从一株野生茶树讲起
  在安溪县城的门店里见到陈双算,他在店门口迎接我们,笔直的身板和开口的气场还略带着军人的阵势。原来他19岁便进入部队当兵至24岁退伍,正是部队的生涯培养了他早年勇于吃苦拼搏的精神。退伍回家后,由于当时的粮食有限,陈双算不得不开始“倒腾”买卖,“祖上也是做茶的,但没有以茶营生,而我很早就认定茶叶在未来前途无量,所以我一开始就选择用茶叶做买卖补贴家用。”
  提到自己与茶叶的故事,陈双算感慨万千:“我真正开始了解茶叶,是在发现我家那株纯种铁观音的母树之后。大概是197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山里邂逅了一株红芽野生铁观音,神奇的是,鸟兽对这棵茶树分外钟情,几乎把芽叶都啃光了,那时我就觉得这棵茶树不简单。”后来他咨询老中医,获知这种野生茶树还有非常宝贵的药用价值,“如果肚子不舒服,放点盐在铁锅里炒一下茶叶,开水一冲,不凉不烫喝下去,几下就好了”,于是他就把这株茶树移栽到自家的房屋附近,先是扦插种了7分地,后来发展成上百亩。
  “一泡好的铁观音,一定要有纯正的母本,这样才能保证血统纯正。我正是发现了这棵母树后,才在潜心学茶的路上找对了方向。”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陈双算数次强调品种纯正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有品种纯正,才能制作出正味花香铁观音,才会有铁观音的韵味,铁观音的“韵”就像大米有很多种类,只有糯米才能做出年糕需要的味道一样独特。
  伴随着陈双算的声名远播,这颗母树的独特便被周边的茶农们所认知,越来越多的茶农到他家扦插茶苗,而当年最早扦插的一片茶树,如今便成了“老丛”,他每年都要为这些老丛挖掉老根,让新根生长,虽然这些老丛的产量不大,但陈双算一直悉心照顾它们并采用纯手工制作。
  制茶,向大自然学习
  由于先辈并未专营茶叶,所以陈双算对茶叶的认知都要靠自己钻研,而他称自己最重要的导师便是“大自然”,“其实茶树的种植、制作很多环节都取决于大自然,所以你得多向大自然学习。”他点点头说道,带着一种深有体会的意味。
  功夫不负苦心人,长期的努力让他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比如说在种植方面,铁观音喜欢阳光西照、草木旺盛的地方,草木的旺盛就有丰富的“大自然肥料”,这样生长环境对茶叶生长非常有益,他还特别强调乱石多的环境,他认为石头的储水能力其实非常强,每当太阳下山,白天储蓄的水分冒出来,茶叶会就会垂直深入石缝,种植的茶叶特别厚、嫩,会带着独特的“石锈味”。
  “乌龙茶采摘都要看天,那这个“天”怎么看,里面就大有文章。一种通过节气,比如说,2014年是润年,立春是农历12月16日,那么去年茶叶就发得比较早,天气温度比较高,质量会相对低:2015年的立春是农历12月26日,以农历来算,比晚年晚了整整十天,今年茶叶质量就高很多,因为茶叶温度低,它成长得慢,内涵物可以积累地更丰富,叶片更厚更嫩。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草木的生长了解茶时,像柳树、桂花树等都可以作为考察对象。柳树如果在立春时候冒出星星点点的芽头,那么今年茶时也会刚好,如果提前或推迟太多,那么茶时也会跟着改变。还有,你观察那种一年开一次花的桂花树又不一样,如果提前开,像今年农历七月初开,说明今年温度偏低,茶叶可以慢慢成长,制作的香气韵味就会更显。”为了更方便观察,陈双算便在家附近种了一棵柳树,以便观察安排采摘和茶树修剪的农时。
  陈双算认为茶叶的制作过程,是人类通过工艺帮助茶叶实现自我的过程,在制作过程中,茶叶的很多状态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茶叶的摇青状态就像人在跑步,茶叶身上也有细毛孔,运动的时候,苦涩味都会冒出来,也会散发“汗味”,但这种汗味是香的,而这种香味又决定了茶叶在成型的另一种味道。如果茶叶“跑步”的时候,散发出菠萝味,那这泡茶定型的时候往往出兰花香;有时闻到荔枝味,则会产出桂花吞铁观音:而当类龙眼味的香气出现时,如果这时候的天气晴朗,天空没有云朵,有种特殊的仙朴花香就会应运而生,制成的铁观音堪称极品。”
  需要传统,更需要无私
  上世纪80年代,“鸭母算”制作的铁观音茶,就频繁在茶王赛中得奖。1984年,广东的一位老板慕名到祥华找陈双算买茶,以每公斤2400元的价格买下了他的茶,而当时,其它茶农的茶很多都还只卖几块钱一斤,“鸭母算”顿时名声大震,茶叶也越来越畅销,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之一。
  陈双算出名后,很多茶农慕名前来学习,他从不吝啬传授自己的技艺。每年制茶季节来临,他都要到各个村镇教授制茶技术。他剪取优质纯正的铁观音接穗在安溪县内推广铁观音茶园数万亩,并总结创新一整套制作安溪铁观音的技艺流程,总结出制茶技术要领,成为影响深远的安溪当代制茶高手,同时对安溪应用扦插技术推广铁观音种植,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陈双算一直以来都将传播传统铁观音技艺视为己任,无偿为安溪广大茶农讲授制茶技术,而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让自己的美名得到更广的传播,甚至有很多茶友从世界各地前来学茶买茶。可以说,陈双算通过不断的努力,不仅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鸭母算”铁观音,他更是用一颗善良无私的心,做出了属于更多人的“良心茶”。
其他文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始于鲁周公,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上古人没有发现茶以前喝汤(开水),没有发现火以前饮水,多病。茶最初所以被人们亲睐,是因为它有药用功能,早在战国时代,茶就被列入贡品之列,西汉时期首次出现了商品茶。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其后司马炎统一中国,建立西晋。西晋后期,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糜烂,社会风气极其颓废,贵族们时常聚在一起饮酒作乐,朝廷对民生漠不关心,精神文明离传
期刊
在茶艺或茶道各种流派日趋多元、且竞争愈见激烈的情况下,未来茶会将呈现怎样的风貌?相信逐渐受到众多爱茶人关心重视。2017年端午节,一场由台湾“草大木集团”旗下嶄新生活时尚茶潮品牌“浪草”主办,结合茶、服、器、乐、舞等各种美学元素创作的“端午美人茶会”,应可勾勒出大略的轮廓,做为今后时尚茶会的风向参考吧?  茶会于端午节当天下午在台北市松山文创园区第三仓库热闹登场,以“好茶、美服、赏器、聆乐、尝点”
期刊
编者按:一拨又一拨的安溪人拓出了一条条的茶路,将安溪铁观音带到天南地北,同时也造福于子孙后代。原乡,对于安溪人而言,是一个感情复杂的字眼。原乡给了他们最初的生命,给了他们离开她的勇气和力量,如同世间无数母亲所做的那样。  安溪西坪镇西原村有一座雾山林氏祖屋——活水厝,虽然破陋寒伧,门柱上的对联却清晰可见:幔岭参天七品龙传辉宝国,陀峰插地千章触舌灿霞宾。幔陀、宝国、霞宾是世界“双遗产”武夷山著名的三
期刊
在杭州,龙井的生命不只是春茶,桂花是它生命里的第二春。  早起在小区里跑步,突然闻到一阵淡淡的桂花香,果是暗香袭来。凑到树下一看,那粒粒小黄花已然绽开。在我忙着追求速度时,最美的季节来了。  赶忙发信息给各众好友,约好时间一起去看桂花雨。所谓桂花雨,这个浪漫的名字,其实是大家一起去打桂花。拿根长竹竿,对着桂花树的枝桠间敲打,那枝头的花便纷如雨下。若是穿着茶服,打那桂花,一定是相当俏皮可爱的景象。 
期刊
维多利亚下午茶的魅力,是从三层点心架送上桌时开始的。点心由瓷盘装盛,每一层都有二至四种,适合两三人食用;取食的顺序是由下往上,口味由淡到成。可以遥想19世纪的日不落时代,这样的三层点心,能透露出女主人多少细腻的心思和贤惠的持家本领。  喝茶前的准备  英国人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得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不过,时至今日,许多华丽繁复的礼仪形式因
期刊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树叶,流传千年而又常喝常新,被称之为普洱茶的聪明叶子,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和追捧。老茶新贵的重要原因就是,普洱茶是健康之茶、阳光之茶、生命之茶!普洱茶三大主产区的名山名茶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有一座山叫景迈山  景迈山座落在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的北面,南与西双版纳勐海县相接,西与缅甸相连,山上居住着布朗族、傣族等民族,这里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
期刊
偏安福州已久,所以经常有人向我打探福州风物。  前些日,就有友问福州有否专门卖茶器的店,我说有啊,比如五里亭茶叶市场等。友日:那还用问你?要问的是古董茶器。我说,要这么说,专门的是没有了,但也可以说有,就因为四个字——无非茶器!  茶器之问法,甚有古义。因为陆羽《茶经》中,将用茶之生产加工制器具,名为茶具,将用于煮饮之器具,名为茶器。  任何器,用途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但看使用者如何用心!用得好,新
期刊
纯茶道是指只和茶有关的茶道,茶席上只放与这次泡茶有关的器皿,茶会里只做与茶道有关的事,不受非茶道因素影响的茶道。非茶道因素包括:文学、设计、插花、摄影、字画、颜色、形状、音乐、哲学、服装、焚香、歌唱、跳舞、戏剧、纺织品等。不是说泡茶师不必或不能有其他方面修养,相反的,上述各种知识的累积可培养泡茶师的眼界,令泡茶师在泡茶时更具备条件。我们说纯茶道不要有其他项目加入,即泡茶时要专一凝视茶,一本正经慎重
期刊
福鼎白茶很早远销海外,英国王公贵族喝红茶时放几枚白毫银针,以显珍贵。每读这类消息,我就想,这白茶是怎么运到国外的?  普洱有茶马古道,武夷山下梅村有万里茶路,作家成一有长篇小说《茶道青红》记录米砖茶从湖北蒲圻到俄罗斯的历程。然而,白茶古道在哪里?  己未春,我有一次寻找太姥山下白茶古道之旅,陪伴我的是福鼎茶人叶芳养。  之前,我先在阳羡廿三弯访茶。叶芳养得知后说:“我们这里还有三十六湾呢!”我初以
期刊
所谓“茶香茶味罐头”是把茶的各种香、味装成一瓶瓶的样品,方便大家认识与记忆。理解了这些茶香茶味的基本组合元素,不论是茶的评鉴还是欣赏,就有了脉络可循。  把茶香、茶味认识得清楚,喝茶的时候才能把茶干的香与茶汤的香、味欣赏得很彻底,否则只是笼统地欣赏、笼统地喝个大概。有人以为笼统地看、笼统地喝比较可以得出茶的全貌,分解成各种元素反而支离破碎。这个理念是对的,但整体窥其全貌前如果摸清楚了每个组成分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