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曾经为孩子怕作文课、选题范围狭窄、内容空洞、语言干巴、枯燥乏味而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写出令老师和自己满意的作文呢?后来我做了多种尝试来改变现状:背作文、仿写、搞活动……这些做法也曾经在短期内收到良好效果,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我渐渐发现,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深厚的语文功,那是不行的。当我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看到:“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顿时豁然开朗,有了灵感和思路。那我就从让孩子积累开始吧,边引领孩子阅读边让孩子积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引领学生走进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写出生动有趣的有血有肉的农村生活。这样,孩子的语感、文感不仅仅是得到了飞速提升,更是让语文和自己的生活融为了一体,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个文人。
一、从语言的积累开始,多读、多记、多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低年级识字、写字时,就让孩子多练遣词造句;中高年级要大量读写。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更重了,除了完成学科的既定目标,还要多做阅读引导,使孩子能喜欢阅读,能积累一些好的词句,并能用它们写出一段话。我经常利用课内外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读名著,做积累。采取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如:展览交流读书的成果、收获,像优美词句摘抄展览比赛,手抄报展览,读书报告会,读后感征文比赛……其间还要融入读书能力的培养训练,读书方法的指导。要培养学生的有声语言,有情感体验的语言——诵读、品读,书要读成句,书要表其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转移,认识的深化,逐渐过渡到精读、研读,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注重感悟,使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一种精神畅旅、精神追求,一种心路成长历程。积累内化沉酿到一定程度,不吐不快,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来要写。
二、在“写生”上大下功夫
写生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思想,组织和引导孩子走出“闭门造车”的局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因为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真切的体验。
“写生”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就是把孩子引向生活的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让孩子通过观察、感悟,发现自然之美,通过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及时捕捉作文的素材,边看边写,抓住扣人心弦的每一个瞬间、一个场景、一件小事,写出文情并茂的作文来。孩子走出教室奔向生活,会觉得眼里有形、心里有情、笔下有话。例如在写《我们的校园》这一作文题目时,我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带着孩子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具体方式可模仿导游的口吻向孩子讲解。我紧紧围绕题目,进行直观、形象、准确、有序的讲述。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了解校园,并同时掌握写作方法,达到有内容可写的效果,教师要按顺序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简要勾画出教室、校门、花坛、操场等的位置;也可较详细地告诉孩子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各功能房(室)、场地区域在校园所处的位置和方位。在引导孩子观察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把具体的用词、写话示范给孩子。这样一讲、一看、一做,就能让孩子豁然开朗,有物有序地写好作文。这样孩子在观察中写作,又在写作中观察,以观察促进写作,以写作指导观察,使孩子明白观察是为了写作,写作是观察的反映,知道哪里需要观察,哪里无需多看,从而理清观察的侧重点。
作文“写生”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孩子的写作激情。孩子在教室里习作,思维会受到空间的局限,写作时往往感到枯燥,常常是应付了事。而在室外“写生”中,孩子会随着写作环境的改变提高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捕捉灵感,情随境至,文笔畅达。在老师的帮助下,许多孩子还主动自己去“写生”,锻炼文笔,写出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习作。如我班一个孩子到湿地公园去练习“写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伫立在观景台,极目远眺,顿觉心境似海样般的广阔,广袤的湿地公园像画卷在眼前铺开,我的胸中满含一腔激情,渴望宣泄,灵感在任性地跳跃,思绪也格外敏捷,我的笔飞快地在本子上书写着所见所感,生怕文思稍怠即逝……”这篇通过“写生”而来的习作《穿越湿地》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作文“写生”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作文“写生”教学可以弥补室内课堂教学的缺陷,从而拓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瞬间的捕捉力。作文“写生”让孩子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将写实和想象融为一体,寓景于情,思路也会随之开阔,从而使学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任意奔驰,无拘无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作的思路才得以打开,写作时才会有话可写,文章才会丰满。如在作文《淇河水》习作写生中,我让孩子亲近淇河水,在习作指导中提出: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孩子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有的孩子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我尝试带孩子来寻找我们鹤壁的改变,来发现我们鹤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怡人怡情的美景……使学生亲眼目睹具体可感的美景和地区变化,联想到未来家乡的繁荣昌盛,孩子大都能写出想象合理的作文来。
三、改进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不容忽视。孩子一旦掌握了写作方法,不再把写作当作一件难事,就能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事物,不断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用心思去收集写作素材,用心思去写作。这样他们不仅在用词造句、逻辑思维等方面有很大进步,还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孩子与老师、与同学、与家人分享。老师读过孩子的作文后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困扰,就能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孩子往往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在作文中把不愿对父母说的话告诉老师,把不敢当老师面说的话,通过作文向老师倾诉。这时老师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良好的向導作用,这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我在作文批改时毫不吝啬表扬,有意把握在一定范围内放松,给孩子打高分,孩子看到自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写作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渐渐地让他们发现写作文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从思想上、感情上都能接受写作文这件事。孩子爱上作文了,还发愁写不好吗?
这真是积累写生齐相聚,浓妆淡抹总相宜呀!总之,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时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规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相信让孩子爱上作文并不难。当他们融入生活中,他们定会以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以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语言,在广阔的作文天地里驰骋。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写出令老师和自己满意的作文呢?后来我做了多种尝试来改变现状:背作文、仿写、搞活动……这些做法也曾经在短期内收到良好效果,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我渐渐发现,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深厚的语文功,那是不行的。当我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看到:“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顿时豁然开朗,有了灵感和思路。那我就从让孩子积累开始吧,边引领孩子阅读边让孩子积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引领学生走进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写出生动有趣的有血有肉的农村生活。这样,孩子的语感、文感不仅仅是得到了飞速提升,更是让语文和自己的生活融为了一体,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个文人。
一、从语言的积累开始,多读、多记、多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低年级识字、写字时,就让孩子多练遣词造句;中高年级要大量读写。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更重了,除了完成学科的既定目标,还要多做阅读引导,使孩子能喜欢阅读,能积累一些好的词句,并能用它们写出一段话。我经常利用课内外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读名著,做积累。采取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如:展览交流读书的成果、收获,像优美词句摘抄展览比赛,手抄报展览,读书报告会,读后感征文比赛……其间还要融入读书能力的培养训练,读书方法的指导。要培养学生的有声语言,有情感体验的语言——诵读、品读,书要读成句,书要表其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转移,认识的深化,逐渐过渡到精读、研读,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注重感悟,使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一种精神畅旅、精神追求,一种心路成长历程。积累内化沉酿到一定程度,不吐不快,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来要写。
二、在“写生”上大下功夫
写生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思想,组织和引导孩子走出“闭门造车”的局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生活、欣赏生活。因为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真切的体验。
“写生”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就是把孩子引向生活的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让孩子通过观察、感悟,发现自然之美,通过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及时捕捉作文的素材,边看边写,抓住扣人心弦的每一个瞬间、一个场景、一件小事,写出文情并茂的作文来。孩子走出教室奔向生活,会觉得眼里有形、心里有情、笔下有话。例如在写《我们的校园》这一作文题目时,我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带着孩子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具体方式可模仿导游的口吻向孩子讲解。我紧紧围绕题目,进行直观、形象、准确、有序的讲述。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了解校园,并同时掌握写作方法,达到有内容可写的效果,教师要按顺序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简要勾画出教室、校门、花坛、操场等的位置;也可较详细地告诉孩子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各功能房(室)、场地区域在校园所处的位置和方位。在引导孩子观察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把具体的用词、写话示范给孩子。这样一讲、一看、一做,就能让孩子豁然开朗,有物有序地写好作文。这样孩子在观察中写作,又在写作中观察,以观察促进写作,以写作指导观察,使孩子明白观察是为了写作,写作是观察的反映,知道哪里需要观察,哪里无需多看,从而理清观察的侧重点。
作文“写生”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孩子的写作激情。孩子在教室里习作,思维会受到空间的局限,写作时往往感到枯燥,常常是应付了事。而在室外“写生”中,孩子会随着写作环境的改变提高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捕捉灵感,情随境至,文笔畅达。在老师的帮助下,许多孩子还主动自己去“写生”,锻炼文笔,写出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习作。如我班一个孩子到湿地公园去练习“写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伫立在观景台,极目远眺,顿觉心境似海样般的广阔,广袤的湿地公园像画卷在眼前铺开,我的胸中满含一腔激情,渴望宣泄,灵感在任性地跳跃,思绪也格外敏捷,我的笔飞快地在本子上书写着所见所感,生怕文思稍怠即逝……”这篇通过“写生”而来的习作《穿越湿地》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作文“写生”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作文“写生”教学可以弥补室内课堂教学的缺陷,从而拓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瞬间的捕捉力。作文“写生”让孩子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将写实和想象融为一体,寓景于情,思路也会随之开阔,从而使学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任意奔驰,无拘无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作的思路才得以打开,写作时才会有话可写,文章才会丰满。如在作文《淇河水》习作写生中,我让孩子亲近淇河水,在习作指导中提出: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孩子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有的孩子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我尝试带孩子来寻找我们鹤壁的改变,来发现我们鹤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怡人怡情的美景……使学生亲眼目睹具体可感的美景和地区变化,联想到未来家乡的繁荣昌盛,孩子大都能写出想象合理的作文来。
三、改进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不容忽视。孩子一旦掌握了写作方法,不再把写作当作一件难事,就能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事物,不断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用心思去收集写作素材,用心思去写作。这样他们不仅在用词造句、逻辑思维等方面有很大进步,还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孩子与老师、与同学、与家人分享。老师读过孩子的作文后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困扰,就能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孩子往往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在作文中把不愿对父母说的话告诉老师,把不敢当老师面说的话,通过作文向老师倾诉。这时老师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良好的向導作用,这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我在作文批改时毫不吝啬表扬,有意把握在一定范围内放松,给孩子打高分,孩子看到自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写作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渐渐地让他们发现写作文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从思想上、感情上都能接受写作文这件事。孩子爱上作文了,还发愁写不好吗?
这真是积累写生齐相聚,浓妆淡抹总相宜呀!总之,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时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规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相信让孩子爱上作文并不难。当他们融入生活中,他们定会以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以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语言,在广阔的作文天地里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