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理论部分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卫生教育专业学生,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基本情况。同时对国内外该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情况进行讨论。初步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理论部分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10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is cours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oretical part of this course.
  Keyword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alysis
  一、研究背景
  卫生教育专业为上海市政府推行“学生健康促进工程”,2014年国家教育部新批准的本科专业,卫生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突出的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能力。卫生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具有医学类知识,同时具有教育教学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从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开发、课程教学以及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为卫生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模块。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运行,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们在教学中越来越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教师而言,要完成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就必须关注卫生教育专业中特定教学对象的特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合理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在课堂上有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基本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当前的新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应用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熟练运用教学中各类信息化教学元素;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具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具备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并撰写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程拟用72课时,4学分进行授课。课程授课内容比较特殊,既有理论内容又有实践内容,既有技术内容又有技能方面的内容。理论部分主要是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及教学系统设计;实践部分主要是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的学习。
  三、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情况
  (一)国内教学方法研究
  为了了解国内学者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门课程的研究情况,作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为“现代教育技术”且主题为“教学方法”,搜索时间从2008年到2012年12月20日,共搜索到文章2007篇。经过筛选,作者找出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相关的文章共98篇,其中学位论文42篇。
  上述文章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范围和方向比较广泛,说明学者很关注这门课程的发展。文章的作者有教育一线教师、研究生等。从研究内容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这三大块是研究重点。作者同时统计了文章中,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公共课研究的有42篇,占总数的43%;没有明确是公共课,但明确是为师范生开设这门课的有29篇,占总数的30%;明确是通识课的有2篇,占总数2%。通过查阅文章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一般都是公共课研究,公共课一般36学时。对于教学方法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提到教学方法的文章一般以单一的教学方法来论述。在教学改革部分,有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建设、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内容,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改革的一部分来研究。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活动理论等,不少学者提出并实验了任务驱动法、参与式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不少人都提倡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混合等混合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了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法、案例教学、微格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来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实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提出的目标。因此,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或组成部分。
  (二)国外教学方法研究
  从高校教学方法的结构特征看,世界上大体有两种基本的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其基本特点是重视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学上的弹性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强,在教学方法的结构上以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为主,授课时数则相对较少,而在有限的讲课中,还大量使用讨论教学,教师讲课也多为指导性启发。另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上的集中统一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程度比较低,在教学方法結构上则是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其授课时数大大超过美国及西欧。[1]   四、《現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理论部分教学方法初探
  作为专业基础课,课时能保证,课程地位也相对重要。课程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侧重点各部相同。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分析了各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后,最后来确定课程较合适的教学方法。这里重点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理论部分教学方法,拟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从心理学上界定,是指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2]体验中有认知的参与,同时也有主体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产生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联想和深刻的领悟。体验可以分为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其中行为体验是内心体验的基础,而内心体验是行为体验的升华。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3]因此,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双边情感的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学”是主体,“教”为“学”服务。体验式教学模型中,同样需要考虑“教”和“学”,两者只有相互促进,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视角下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目标
  作为教学开展的第一步,教学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确定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后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预先设定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指引和导向。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对整个教学活动也就产生了一定的控制。同时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也能对教学最终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检验。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个教学环节。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体验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在设计和实施体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教师要直面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
  卫生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对的岗位就是中小学卫生教育教师。为了能让她们模拟未来工作岗位,这里创设未来教师需开展的活动这一情景。学生以教师作为自身角色,在这一情景中进行教学设计。
  (三)引导创设,明确目标
  学生处在学习氛围中时,教师通过实际情景分析教学的目标,也即是对知识进行剖析,得到具体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对知识点有大体的理解和认识。这一过程也就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四)实践指导,自主体验
  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陈述及实际说课演练时,教师可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自主体验未来教师这一角色,并进行教学活动等设计实际演练。
  (五)总结引导,体验升华
  学生自主体验后,已经对知识点有了一定认识。教师根据学生自主体验的情况对课程进行总结,这一情况即是学生学习的反馈。这一过程很重要,它主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使学生能将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教师需有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知识点。
  (六)评价反馈
  师生完成教学活动后,评价反馈的过程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教学过程,从中得到成功经验,改进教学中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
  [2]对“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认识——泗塘二中教职工会议学习内容之一[EB/OL].http:// bsjyj.eicbs.com/Disp.Aspx?ID=20498&ClassID=659.
  [3]体验式教学法[EB/OL].http://www.hudong.com/wiki/.
其他文献
(福州大学 材料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根据专业硕士的职业性特点,从教学内容、校内实验/实践、企业参观实践、校企项目合作、借助新媒介自学讨论、校企教师队伍授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性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技能、个性和价值,在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
期刊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学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明确学生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与严肃学习纪律来进行。本文针对新疆工程学院学生实际学风状况,阐述了学院学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院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工程学院;大学生;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001-04  Abs
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 摘 要: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目前仍以大班教学为主,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实践脱节等问题。MOOC因具有大规模、开放、多元化评价和及时反馈的特点而广受追捧。借鉴MOOC中的混合式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和众包交互等新兴教学法,提出翻转课堂、分类分阶和同伴互评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班教学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大班教学;M
期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已日益重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宝贵经验。围绕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s)这一课程的教学,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法等方
期刊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自高校扩招以来,衍生出诸如高等教育质量隐性下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和师资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尤其是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更加严重。学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大学生;
期刊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在进入学校后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职学生,在进校后其个体差异会导致他们在发展上出现不同。文中以城市园林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为例,就如何让高职学生在进校后获得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城市园林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近年来国家、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越来越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作为资助工作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海洋大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认定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存在问题,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现行的以学生自主申请评价为基础、多级审批困难生的认定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高职(国际)学院,上海 201209)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幸福观当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具体表现在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上显得过于片面和狭隘,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以及在获取幸福的途径上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这三个方面。积极心理学专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所提出的PERMA模式对于纠正大学生幸福观中的认识误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想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大学生应该放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明确小学教育专业微积分课程目标及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之上,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并据此对《微分的概念》一课做了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微积分;小学教育;微分的概念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9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objectives of calculus in
期刊
摘 要:当下,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微课堂等等新传播手段让教育形式变得多样化,而大部分传统主流农科教育课程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填鸭模式,如何利用新形式为课堂教育服务、优化师生的讲授与接收模式成为新的挑战。《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主流农学教育课程的代表课程之一。本文以《茶叶生物化学》为例,剖析该课程的一线教学现状;从学生的知识认知和体系构建的过程出发,提出尝试性对策,以期让新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