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问题探析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自高校扩招以来,衍生出诸如高等教育质量隐性下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和师资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尤其是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更加严重。学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大学生;学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129-03
  Abstract: 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recessive decline in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ment, the shortag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ers appear. college students ,in particular,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fatigue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Learning fatigue not only affects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learning fatigu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fatigue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但这并不仅仅应该是大学生人数的增加,更加应该是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现实却并非如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质量隐形下滑、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管理方法落后、就业形势严峻都充斥在现今大学教育中,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地方性大学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地方性大学专业设置日渐趋同,失去了原本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生厌学、倦学现象严重。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到地方性大学的发展以及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研究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學业倦怠相关概念及表现
  (一)倦怠及学业倦怠
  “倦怠”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udenberg)于1974年提出,最早应用于职业领域,而后才逐渐引入到学业领域。Maslach与Jackson 在1996年提出的操作性定义被人们广泛接受,即工作倦怠是由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的降低(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等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它通常会发生在与其他人进行直接接触的人身上[1]。倦怠经常用于有压力的工作中,特别是那些以人为对象的工作者,如护士、医生、教师、管理者等,早期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面。[2]
  学业倦怠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是新兴课题,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外国学者Pines和Meier对学习倦怠的定义为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待同学态度冷漠疏远,对学业持负面心态的一种现象。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长期超负荷的学业和心理负担下,对学习和人际交往等事情逐渐失去热情,产生情绪衰竭、自我效能感低、态度和行为消极的一种学习状态。
  (二)学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1. 情绪上表现为情绪衰竭
  情绪衰竭是指感觉累、压力大,对工作缺乏动力和冲劲,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状况。[3]产生学业倦怠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对学习悲观、冷漠,甚至产生自我否定情绪,在课堂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容忍度低、沮丧无助、性急易怒、神经质或被其它更为极端的心理病态。
  2. 心理上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出现低自我效能感时容易自我否定,不自信甚至自卑。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消除,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这种情绪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很多学生无法从自己以前所擅长的学业中获得成就感,自己没有体会到被肯定、被需要的感觉,从而对学业产生倦怠,放弃这种无法使自己被关注、被接纳的“无用功”。
  3. 行为上表现为消极懈怠
  大学生学业倦怠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消极行为,具体来看身心易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容易放弃,不愿与人交往或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沉迷网络游戏、酗酒等,通过网络游戏或者虚拟空间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可以使自己得到成就感或者满足的地域内,导致偏离原有的人生“轨道”,持续下去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发展。
  二、地方性综合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的现实情况,作者制定了以黑龙江H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问卷,随机在此大学进行调查。采用连榕及其同事编制的量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性别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表2)
  在表2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行为,而女生则更多的反应在情绪衰竭和低自我效能感方面。男生往往倾向于行动,而女生往往倾向于情感,且在我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女生则更加容易产生低自我效能感。
  2. 年级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表3)
  在表3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年级的大学生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还充满着好奇,加之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学业倦怠产生的情况较少。而进入到大二和大三阶段,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对专业兴趣减弱、谈恋爱等因素影响下,学业倦怠的情况则明显上升。到大四了,或考研或工作,学生的消极态度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低自我效能感的情况却没有得到解决,在种种碰壁之后,低自我效能感的状况更加严重。
  3. 专业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表4)
  由于文科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明显低于理科,文科生的学业倦怠总体上高于理科生,尤其是大四阶段,理科生的就业率往往高于文科学生,这时文科生的低自我效能感表现得更加明显。
  三、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成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几千年来的科举制度造成了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功利性用途,现今大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谋职”的技能,受教育的动机呈现出单一化态势。[4]在这一导向下,大学生往往学习“有用”的知识,而忽略“无用”的知识,学习成为一种工具而非加强自我修养与增加见识的途径。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可仍有部分家长不顾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宁愿送孩子去上一毕业就失业的普通学校,也不愿选择更加容易找到工作的高职院校。但企业却不希望招收毫无工作经验、空有理论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困境。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身边很多同学平时也许不如自己,但通过其他途径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容易对自己一直以来坚信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产生怀疑。在心理落差的影响下,产生学业倦怠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三)学校人文因素的影响
  1. 校园人际关系冷漠
  一方面是师生关系,大学教师不需要“坐班”,很多时候教师是踩着铃声而来随着铃声而去,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仅限于课上的学术问题,学生很少能够通过教师来解决自身的疑惑与问题。一个辅导员少的要带几十个学生,多的甚至要带几百个学生,他们能够分给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极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只能向同辈寻求帮助,然而同辈之间的关系也与从前不同,上了大学之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或考研或找工作或出国留学。由于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其行动往往不一致,同伴之间的交流变少,大学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容易。
  2. 现今大学精神的缺失
  一个有着鲜明人文精神的大学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精神影响的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老师,甚至是他们周边的人,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当今大学精神缺失和苍白,所谓的“校训”成为一纸空文。这不仅使学校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更让大学生甚至教师很难找到归属感和一个既定的鲜明目标。
  3. 教学方法的落后
  我们一直在批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且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以升级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但迄今为止高等教育领域里仍有很多这样“填鸭式”的课程,它们不仅无趣,更没有实际的效用,仅仅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这种纯理论的课程不仅无益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更加打磨掉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4. 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一方面,学校不得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意识到到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就业竞争的加剧,也给自身很大的目标和心理压力,希望能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因此,很多大学生往往感到不能胜任当前学业和心理的重荷,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5]。
  (四)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将之前12年甚至更久的学习压力一下子释放,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大学的老师又不会对你耳提面命。所以,很多学生在大一时拼命玩,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面对试卷一片空白,而当他们落下了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课程后,再想重新拾起课本非常困难,尽管对学业很是焦急,但却“无计可施”。
  四、消解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新的文化观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新升入大学学生的监管,积极展开多种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无用的游戏或玩乐中吸引到课堂或者是学校活動中,丰富其精神生活。其次,秉承办学传统,凝练办学理念,确定校训、校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大学精神。组织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加强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建设,开设高校名师大讲堂。
  (二)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设置课程可以与企业挂钩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实践机会,“生产”出实际操作能力和拥有系统理论并举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空有理论的“大学生”。每个专业都需要有相应的对口实习单位,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操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加社会实践经历。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不仅能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寝室文化建设,让校园更加充满人文关怀,使学生在离家开始集体大学生活后不会感到孤单和冷漠。大学可将现有的辅导员制度更加细化,让每个老师所管理的学生能够切实的落到个人身上,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同时,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辅导,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学生自身的调试是极其重要的,但现实很多人想去改变却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每个专业都能定期开设一定量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在每个学院都开设心理辅导室,使有需要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当然,学生自身也要时刻保持努力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Sumel F. Sear, Jr. Guido G Urizar, Jr. Graret D. Evans Examining a Stress-Coping Model of Burnout and Depression in Extension Agentsc[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001,5(1):56-62.
  [2]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2).
  [3]万颖莹.情绪聚焦应对在压力源和情绪衰竭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1(10).
  [4]曾玲娟.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 .
  [5]孙宁.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9).
  作者简介:李爱(1991-),女,山东青岛人,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当代作家J.K.罗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正是这七部小说使她在中国一举成名并在众多青少年书迷心中留下了一个极富魔幻色彩的名字。《哈利·波特》的主要篇幅都是以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校内生活和学习为背景,因此,小说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又处处透着严谨庄重的色彩。故事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咒术用语多数都是魔法学院的教学内容。这些在很多人眼里荒诞不经的东西毫无疑问被赋予了几分“学院派
期刊
摘 要: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该《规范》分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四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出了具体规定,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常德市财政局为了推进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在2014年2月也下发了《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两者是相互作用的。马克思阐述人类与自然新陈代谢的断裂,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建立生产者联合的社会,按照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的需要进行计划的生产和消费,才能解决当前社会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
(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高等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目前,传统思政类教学形式流于枯燥、吸引力差等局限,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考验。思政类社团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社团组织形式的有机融合,既有效发挥了思想教育的功能,又充分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均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用红色资源,不仅能丰富教育内容,还能端正教育方向,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它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桂林高校为例,首先对红色资源进行概述,然后分析爱国主义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摘 要:学生党员带班制度破解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遇到的多个难题,是广东Z大学2010年开始推行的一项重要的高校党建创新工作。本文系统介绍了广东Z大学实施学生党员带班制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学生带班党员的四项基本工作职责,并归纳总结了广东Z大学在实施学生党员带班制以来取得的基本成效,同时针对学生党员带班制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瓶颈难题,提出了下一阶段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带班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
期刊
(福州大学 材料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根据专业硕士的职业性特点,从教学内容、校内实验/实践、企业参观实践、校企项目合作、借助新媒介自学讨论、校企教师队伍授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性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技能、个性和价值,在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
期刊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学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明确学生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与严肃学习纪律来进行。本文针对新疆工程学院学生实际学风状况,阐述了学院学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院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工程学院;大学生;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001-04  Abs
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 摘 要: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目前仍以大班教学为主,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实践脱节等问题。MOOC因具有大规模、开放、多元化评价和及时反馈的特点而广受追捧。借鉴MOOC中的混合式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和众包交互等新兴教学法,提出翻转课堂、分类分阶和同伴互评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班教学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大班教学;M
期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已日益重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宝贵经验。围绕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s)这一课程的教学,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法等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