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bagg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辅导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大。辅导员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凸显出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多。本文以大理大学为例,从当前辅导员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最后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发展
  基金项目:大理大学第五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教学发展专项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大理大学为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荣丽,大理大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328
  一、当前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理大学共设有教学学院17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高校在总体上需按师生比不低于 1∶ 200 的比例,配备设置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的岗位。依照这个标准来计算,超过万人的高校要配备至少 80名的专职辅导员。因诸多因素,这一标准目前在普通高校尚未完全执行,即专职辅导员人数尚不能达标。通过问卷形式对大理大学的专、兼职辅导员,进行了关于辅导员职业现状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38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92.1%。此外还对学校学工部、校团委、各学院党委、学生管理办公室等相关人员15名、专任教师10名、学生20名,还有不同工作年限的辅导员进行了访谈,了解搜集他们对学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看法、认识。通过调查总结出:
  (一)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定位模糊
  学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晰。问卷得出结果,因自身学科背景选择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仅占13.6%,41%的人毕业时从未想过要从事专职辅导员这一职业。通过访谈了解到,相对于学校的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得到清楚的任务安排和清晰的工作边界划分,在年终对工作的考核标准也不够科学。辅导员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层面要从事学校学生工作处、学校团委、招生就业工作处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布置的多项工作;在学院层面,要从事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学院团委、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党务秘书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庞大,工作职责较为混乱。在访谈过程中,接触的大部分辅导员都认为自己处于学校管理、教学的第一线,在学生的安全、学业、教学、心理健康、宿舍管理、思想引领、就业指导等方面都要第一时间出现并参与处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忙于事务性工作,疲于奔走和应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时间来钻研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辅导员工作时间不固定
  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工作强度普遍较大且工作时间不固定。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在8小时工作制的时间段内学生基本也都在上课,所以很多学生教育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对学生琐事的处理就要在8小时之外继续进行。每天工作8小时的比例为1%,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达到78%。由于在周末、寒暑假期间也会举办一些学生活动,或者遇到一些学生的突发性状况也需要及时处理,所以没有双休日、寒暑假假期简短的辅导员也占了很大的比例。随着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凸显,与此对应出现的新的学业问题、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情感问题成为辅导员必须及时有效处理好的工作之一。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都在充当打杂、保姆、咨询员、指导员等角色,这些都让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变得模糊。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欠缺
  岗位要求辅导员达到的职业能力,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目前学校招聘辅导员,主要注意的是党员身份、研究生学历和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经验以及一些可迁移技能,如語言表达能力、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从当前高校的工作形式看来,辅导员还必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以及日常管理学生事务、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对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目前为止,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究竟是需要人文社科类的较好,还是与学生专业对口的较好,仍然是个有争议性的问题。由于没有一定的依据可以来依照,所以实际情况是学校在将每批辅导员分配到二级学院任职的时候,也没有更多的考虑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任职学院学生专业的对口性。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辅导员的专业多样,比较复杂。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有辅导员岗位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不超过43%。问卷中涉及到“您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对能否应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的调查结果为:12%认为自己能很好应对,10%能较好应对,55%一般应对,23%不大能应对;“学生有就业问题找您,您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回应”的调查结果为:10%完全认同,19%基本认同,54%不清楚,17%基本不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辅导员职业能力欠缺这一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日常忙于处理学生的繁杂事务,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岗位职业能力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
  (四)辅导员压力大,职业认同感低
  1.很多青年教师成为辅导员的原因并非是因为真正喜欢这个岗位。辅导员的招聘大多不限专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他们只是把“辅导员”当做一个临时职业,以辅导员身份入职后,工作两三年就转为行政岗位或通过读博、进修后转为专任教师。当然,有很多辅导员也喜欢这个岗位,但是却不清楚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忙于事务性的繁杂工作,心浮气躁,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实践工作中,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缺乏对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和改善。
  2.部分专任教师、大学生群体以及辅导员自身对职业身份认识不够,职业认同感缺失,没有归属感。访谈得知部分专任教师认为只有那些承担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才去从事辅导员的岗位,而这个岗位并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是一个“非职业化”的岗位。部分专任教师没有从事甚至说没有接触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不理解这项工作的艰辛繁杂,就感觉辅导员经常加班、东奔西跑的工作状态最终也没有忙出什么所以然。此外,很多学生主观认为辅导员只是充当管理者、咨询者的角色,并不能在业知识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所以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和尊重较少。   3.辅导员参与教学、科研的机会少,职称评定难。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而在现实中带来的却是双重尴尬。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重教学、重科研学术”的现象。从教师身份来说,辅导员进校分配并未按照专业匹配来分,有小部分辅导员被分到与自己专业背景对口或相近的二级学院,可以参与到部分教学、科研工作中,但这也是在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其余的大部分辅导员因为自身专业背景与所在学院专业不对口,无法顺利参与到学院教研室教学、科研的工作中。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时,履现职年均课时量、履现职期间主持或参与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履现职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等成为了辅导员晋升的阻碍。从管理人员身份来说,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是辅导员职务晋升的最好选择,但目前看来,从辅导员岗位晋升的寥寥无几。
  二、对策建议
  (一)对学校的建议
  1.提高人文关怀,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辅导员工作要求需要手机全天候开机、随时随地随传随到。在日常繁忙琐碎的工作中,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安全教育等日常教育之外,还要承担学生安全问题、学业退步问题、违规违纪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带来巨大的压力。就像有的辅导员说的,只要半夜看到学生打来的电话,整个人瞬间清醒,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因为学生肯定在学校出了问题,需要立即到学校及时参与解决问题。长时间下来,紧张、焦虑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繁忙的工作甚至带来了辅导员身体健康、家庭矛盾等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再强的人,面对这些内外兼具的问题,依靠自身是不能完全处理好的。所以高校在重视教学科研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关心,例如在召开辅导员沙龙的时候,除了关心辅导员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应该重视辅导员各方面的需求,并且对于合理的需求要实质性的解决。此外,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以设立专门为辅导员提供心理咨询的场所和时间,舒缓其在工作中紧张焦虑的情绪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2.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学校要坚定不移的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引导全校教职工广泛积极参与。(1)制定相关规定,明晰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要胜任辅导员这一岗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不仅仅是高学历就可以。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明确辅导员的招聘要求,实际对照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标准来招聘。(2)增强辅导员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尤其在辅导员入职前,要紧扣学校具体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及学生中凸显出来的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让新晋辅导员在工作之初就对岗位职责、职业能力要求、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处理等方面有所认知。(3)基于辅导员日常工作实绩,完善现行的辅导员职称评审办法。辅导员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日常性的工作,在职称评审时可侧重考虑日常工作实绩,针对辅导员工作特点来完善职称评审办法。可以参考、合理借鉴一些高校的做法,如上海大学要求辅导员必须上课堂、下社区,与大学生保持“24小时的心贴心”并首创辅导员的“5级聘任制”。(4)改善辅导员相关待遇。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有提高辅导员相关待遇的方法和具体措施。如中南大学的岗位津贴调整改革中,就单独为辅导员按月设定岗位津贴,湖南农业大学为辅导员发放业务学习的资金并补助手机费。
  (二)对辅导员个人的建议
  1.要提高职业认同感。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由于对自我认可度较低、学习岗位知识时间较少、心态调整不够及时等因素导致辅导员目前对職业认同感不高。为此,辅导员要清楚的分析、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自我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自我认知。要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有意愿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只要内心喜欢这个岗位,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就不会因为琐碎繁杂的事物而觉得压力大,反而会享受此项工作带来的育人成就和荣誉感。此外,要转变现有的职业观念,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生活时间,积极参加校内外开展的各种技能培训、知识讲座,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2.根据自身实绩情况,合理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
  (1)一般来说,辅导员在入职的1-3年,由于正处在对工作的初步了解、逐步探索、经验积累的初级阶段,所以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否则会很快形成职业倦怠。在这个阶段,要积极通过了解学习国内外辅导员的专业技能,自我增值。(2)在入职的4-6年,接触的工作类型多,实践经验多,对工作的各方面基本能够掌控。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积极争取参加校内外的学习培训的机会,与校内外同行多沟通交流,查缺补漏,克服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努力争取自身在职称、职务上的晋升。(3)在入职的7-10年,可通过考博、进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针对学生群体的不断更新,学生个性特征的不断凸显,保持自己对岗位工作的热情和认真负责,还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各方面的新增知识。此外还要注意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4)入职10年以上,面对趋于稳定的职业发展,所积累的全部学生工作经验,还有与一届届学生建立的情感都是此此项工作带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个阶段,辅导员还需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应对好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是目前高校体系中常见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它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多重视,辅导员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逐步解决自身的职业困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
  [2]赵睿.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3]李韶杰、晏志勇.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国当下探讨工作——生活平衡问题,对人们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了工作——生活冲突对人的健康与福祉带来的危害,并综合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对策:个人建立良好的习惯,促进工作有序和身体健康;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倡导文化的个人利益关怀,完善劳动权益保护;以及进行家庭政策支持,减少家庭照顾压力。  关键词 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生活
摘 要 在司法实践中,以索要虚构的“债务”为名劫持人质并向家属索要赎金的行为,是应当按绑架罪或者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认定绑架罪还是非法拘禁,不应仅以是否存在债务为唯一标准;单方面主张的所谓“债务”,不足以作为认定非法拘禁罪的依据,更应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手段方式以及社会危害程度。  关键词 索要债务 绑架罪 非法拘禁罪  作者简介:魏建,北京市丰台
摘 要 依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高校在依法治校和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侧重从法治文化的角度作出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 高校 依法治校 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凡靖,安徽省皖西学院,政工师;徐开忠,安徽省皖西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
摘 要 邻避冲突是当今政府治理中日益突出的公共问题,从政策工具和利益分析视角出发可以给予其成因合理的解释。基于这一理论视角,邻避冲突的治理路径应以解决政策利益结构失衡为目标,通过使用公民参与和环保回馈的政策工具,责任强化的内部监管工具,妥善处理利益分配与社会效益二者之间的不均衡问题,使具有较强负外部性设施的建设得到公民的认可,满足政府追求的公共效益和社会群体利益成正相关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 邻避
摘 要 目前我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存在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等诸多缺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对较少,而且不太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本文认为应当创新思路,在北京中关村地區进行试点,以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税收政策 所得税 流转税 财产税  作者简介:刘淼,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
摘要聚众斗殴犯罪是共同犯罪,人数在三人以上,持械是法定加重情节。有人持械,有人未持械;从现场临时寻找工具,不同情形下其他人如何认定明知,能否对同案犯均认定为持械。本文以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等4人聚众斗殴案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聚众斗殴 械 持械 明知  聚众斗殴罪,是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九条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摘 要 实证研究表明,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制下,法院在司法裁判中对于标准的适用存在着过于单一、僵硬的问题,在标准的适用顺序上也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冲突。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条款本身的不合理规定所导致,应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更好的发挥“标准”的作用。  关键词 标准 合同法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安徽省怀宁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状况,探讨了其中存在的建设滞后、建设与使用脱节、服务人才短缺以及地区发展不均衡等不足之处,并由此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加强文化建设监管;转变建设理念,立足农民现实需求;拓宽筹资渠道,增加文化建设投入;下放管理权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基层政府 公共物品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安徽农村环
摘 要 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问题各国尤为关切,适当主权财富基金透明化有助于主权财富基金更好的发展,维护世界资本市场的稳定。投资国、投资接受国以及国际组织都对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这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主权财富基金 透明度 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刘媛,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
摘 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执政党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十八大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党认识到管党治党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小治治事、中治治人、大治治制。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从关键少数到全体党员,表面对人,实际是立制度,由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全党上下进入良序运行,不觉中走出了一条由量变发生着质变的道路。  关键词 关键少数 党员 制度 管党治党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