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翻译三要点 文言阅读做赢家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9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高考语文卷中出现的文言文翻译题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一个转折点。自此,“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其分值,也由最初的5分(2002年全国卷)逐渐增至10分,成为整张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难度较大。虽然考生一般都能说出句子大意,但想将句意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拿满分,还是很不容易的。通过分析历年的真题,不难发现,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选择与设定是独具匠心的。那些含有关键性词语或带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总是成为考查的重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得分点,将10分尽收囊中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答题的要点归纳如下。
  
  一、字字落实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
  1.实词的落实。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汉语与之相反,以单音节为主。因此,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翻译,而是要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节词。
  例1: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己。(2007年高考安徽卷)
  译文: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庸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
  例句中“是非”是两个单音词,要拆开分别翻译,“是”是指示代词,应翻译成“这”;“非”是动词,应翻译成“不是”。不能照白话文中的双音词“是非”去翻译。
  2.词类活用也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名词做状语,数词做动词等都要在翻译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来。
  例2: 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2007年高考广东卷)
  译文: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
  例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予以忠死君。(2007年高考江苏卷)
  译文: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例4: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2005年高考重庆卷)
  译文: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内容。上述三句中的“异”、“死”、“晨”都是词类活用。分别属于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做状语。翻译时必须增补上表意动、为动及相关内容的词语,即“感到(奇异)”、“为……而死” “在早晨(或‘一大早’) ”。如果不能识别并体现词类活用现象就很难获得满分。
  3.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也是考查的重点。在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例5: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2005年高考山东卷)
  例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4.除了上述的单音节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现象外,还有古今异义词也是文言翻译中考查频率较高的要点。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差异的词语,万不可以今译古。
  例6:及得召见,遂见亲信。(2008年高考江苏卷)
  例句中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这句话正确的翻译是: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5.实词因其表意的重要性多为考生所重视,虚词因不能单独充当语法成分而往往为人所忽视。统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虚词尤其是复合虚词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
  例7: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2008年高考宁夏、海南卷)
  例句中的“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例8: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2008年高考江苏卷)
  例句中的“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除了复合虚词,对单音节的虚词例如“于”、“乎”、“以”、“之”、“而”等字也要根据语境及句义做出准确的翻译。
  
  二、句式体现
  
  文言句式是文言翻译的第二个考查要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必须体现出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文言文的四大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是必须要掌握的。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有判断动词“是”,整个句子要翻译为“……是……”或“……不是……”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多为主语、谓语、宾语)补全;被动句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还原、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9: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2007高考辽宁卷)
  例10: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2007高考湖北卷)
  例11:罪细且不容。(2007高考安徽卷)
  例9中的“不之杀”是一个宾语前置结构,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之”调到动词“杀”之后,译为“不杀它”。例10中的“槐一株”是一个定语后置结构,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定语“一株”调到中心语“槐”之前,译为“一棵槐树”。例11是个无语言标志的被动句,“不容”要译为“不被宽容”。
  固定句式是除文言四大句式之外的固定结构,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要用其固定的意思来翻译,不能想当然的意译。
  例12: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
  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13: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2004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不亦……乎?(表反问语气,译为“不……吗?”、 “难道不……吗?”)等。
  
  三、修辞活译
  
  对文言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灵活对待,直译不通,就要根据其修辞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运用了比喻辞格的,要抓住喻体特点进行形象性的翻译;运用了借代手法的,要将借代的本体点明;运用了互文的,要将上下两句合在一起去翻译。虽然在高考试题中对运用修辞格句子翻译的考查很少,但我们的教材中此类知识点并不少见,也不能认定现在高考考查的少,以后就不会增多。故举例如下做以说明以便有备无患。
  例1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15: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就很容易翻译得有问题,理解起来有偏差。
  例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清楚就会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同样修辞手法的句子还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的《阿房宫赋》)应译为:每隔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楼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应译为:在(坟墓)的周围种满了松柏和梧桐。
  字字落实、句式体现、修辞活译可谓文言文翻译的三要点。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考生应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在备考过程中,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落笔无误。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变化,要求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的自卑与自负心理,对症下药、激发情趣,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变化 掌握与运用 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由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转移。对于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恰当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期刊
高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位教师,作用于中学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力图从高考试卷透露的信息分析中摸准方向,调整复习路子,以期有一个满意的收获。然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以为正如所料,却又每每不如所料。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想,还是应当从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  如果说考场如同战场,那么,教师就要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战略部署就应着眼于全局,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只有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
期刊
一、亲师观——师以载道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敬人是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尊敬老师是一种教养、常识、美德、本分和天职。  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师”和“孝亲”的观念,是做人的基础。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从不忘怀,解放后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还接过几位
期刊
摘要: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已知流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中国文字不同于其他民族,每个字都有可理解的形状,每个字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文字 起源 发展 影响    一、中国文字的起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自打有了文字,中华民族对文字起源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
期刊
许多高三学生进行历史的专题复习和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历史专题复习时,往往只是把教材中涉及到的该专题的知识点收集归纳罗列在一起就算完成任务了,而缺乏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分析。文综合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我多年指导毕业班复习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历史专题复习,都可在下面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的方向;培养求异思维,活用一题多变;培养理性思维,深入浅出,化简复杂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巧用一题多解;培养侧向思维,变换思维方式;培养统摄思维,强化知识体系。  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 创造思维    “现在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帖耳的劳动者”,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诚倾注爱心,关爱尊重每个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的保健者,为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 爱心 尊重 活动化 班级文化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心理
期刊
今年2月5日在央视CCTV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中,一对扎根悬崖小学支教18年的普通夫妻李桂林、陈建芬的事迹铭刻在全国观众心中。他们是两个平凡的人,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他们献身农村教育的精神是伟大的,让老百姓永记。  悬崖小学的现状也是全国贫困落后农村学校的缩影。由此,想到我们家乡的乡村教育,我的家乡是比较贫困的农村,目前平均每村不足一所小学,十几个村一所完小,一个乡平均不到一所初中,只有县城和距县城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常言说的好,用力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方能成功。作为教师必须为之竭尽全力地用心付出,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魅力,才能干好教育,体会其中乐趣。  一线老师,是学生的直接施教者,不能光凭经验和课本来教学,而是应该针对现在学生的现状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在高三复习阶段,如果一味地死啃书本知识,或进行单一的题海战术,而不讲究复习的策略和方法,无疑会影响英语考试效果,这样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答题命中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一、加强复习的计划性    信心是产生动力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只有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