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眼下的农村市场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日常人口仍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近期情况不会发生明显改观。农村人口趋于老龄化。对于想拓展县乡市场的企业,结合人口结构特点开发产品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2012年初,笔者在江苏北部某县下属自然村(W村)就农民的消费习惯进行市场调研。针对食品部分的调研呈现出三个共同点:人口现状未变;品牌意识加强;消费分散与集中并存。
  若企业能抓住这些特点做对营销,将有更多机会抓住农村市场。
  
  人口现状未变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这背后反映出,农村日常人口仍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近期情况不会发生明显改观。农村人口趋于老龄化。
  笔者调研的结果也印证了此结论。W村在非春节期间人口分布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留守人口56%,0~10岁儿童占留守人口的20%。
  对于想拓展县乡市场的企业,结合人口结构特点开发产品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毕竟再好的宣传也无法代替产品需求本身。
  
  营销策略建议:开发特色产品
  对于以老年人、妇女、儿童为主要群体的农村,儿童食品无疑将是农村食品消费的一个热点。
  笔者统计了当地一种水果糖的消费情况,超过80%的成年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吃水果糖的习惯,而其中67%则表示会给孩子买这种糖。
  有厂家A就根据当地特点,开发出专门供儿童食用的“干吃”面。方便面本来是成人的应急食品,在当地却变成了儿童的零食。大人没空跟孩子玩时会给一包方便面,让孩子一边吃一边玩耍。有别于普通方便面85克面饼、125克全重的产品设计,A公司推出了每个大包装包括4个20克小包装面饼的新干脆面类型。如此一个小的变动之后,产品区隔就显现出来了,在当地很受欢迎。由此,A公司也成功突破了几大方便面独占市场的局面。
  结合调研与分析,在农村市场上,像这样的细节应该还有很多。
  
  品牌意识加强
  
  此次调研,在问到“哪些因素决定您是否购买”时,排名前三的回答分别为:实用;价格低;大品牌。由此反映出产品实用和价格敏感仍是农村消费的特点。这与“勤俭持家”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不讲究花里胡哨,但也绝不是越便宜越好。打开农村市场的关键就是提供较高性价比产品。
  随着“家电下乡活动”电视的普及,新闻和电视剧里插播广告的情况要远比大城市严重。以前在城市被消费者熟悉的各大品牌,目前在农村也有了相当的认知度。比如,方便面里的康师傅和今麦郎、牛奶里的伊利和三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仿冒者也大行其道。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当地有种“旺奶”在仿冒“旺仔牛奶”,从外观、商标、名称都全面抄袭,同时,前者在份量和价格上也做了手脚,每箱规格为275ML×24瓶,比旺仔牛奶245ML×24瓶增重超过10%,价格却低15%。在此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被误导。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唐师傅”仿冒“康师傅”等。
  出现仿冒产品至少说明两点:第一,相关食品品牌概念已深入农村;第二,大品牌厂家有必要在推广时特别注意加强产品的可辨识度,让仿冒者无可趁之机。
  
  分散消费与集中消费并存
  
  很多企业都认为,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布密度低,因此,农村食品消费市场也比较零散,促销和宣传都很难达到相应效果。然而,笔者的调研结果却显示,农村消费同样存在“集中”的现象,比如赶集、春节消费等。
  赶集是农村定期聚集去购买商品的交易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至今仍然是农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农历春节期间,更是农民食品消费的集中时间段。各地都有“喝年酒,吃年饭”之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过年消费有增无减。
  
  营销策略建议:选对点搞促销
  赶集把平时不集中的农村消费者有效集中在一起,此时做促销活动无疑是最佳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统计显示,超过75%的消费都是冲动购买。农村消费也是这样。消费者都希望购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商品。想打开农村市场,促销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所谓“一促就销,大促大销,小促小销,不促不销”今天仍然适合农村市场。促销方式有包括:有奖销售、买赠活动和降价。
  总之,相比大城市的激烈竞争,农村市场作为待开发市场潜力更大。如果能深入调研,根据地区差异,在营销方面上做出创新,那么食品企业就能有更多机会打开局面。
  编辑:李珈莹 379802412@qq.com
  
  出现仿冒产品至少说明两点:第一,相关食品品牌概念已深入农村;第二,大品牌厂家有必要在推广时特别注意加强产品的可辨识度,让仿冒者无可趁之机。
其他文献
提到普洱,大众通常都是这样一种概念:  消费地域主要在福建、广东,北方消费者不多;  消费群体主要是30~50岁间、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80、90后消费者很少;  崇尚“俭、静、和、敬”的文化内涵,低调内敛,不事张扬。  但是,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大益茶业毅然扛起将普洱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重任,着力打破目前这些看起来已经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    把店开到无地可开为止    “
期刊
现实中意气风发的职业经理人正在被老板“咱俩谁跟谁”的话感动着,身正不怕影斜,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最终一两个小人的出现就能把他们打入深渊。(导语)  【现象】(一级)  Q企业的领导班子换届,营销中心渠道总监老张觉得的出头之日也就到了。  新总裁上任伊始就对全公司反复说:不要没事总往领导身边跑,大家工作怎么样,要用结果说话。不是早请示、晚汇报就好,你们的岗位应在一线,而不是在领导身边。  这让
期刊
被酒企一抢而空的文化  白酒企业对文化的“挖掘”太过疯狂。不少酒厂掘地三尺,也要拼命和当地名人、历史故事、风景名胜搭上边,甚至不惜杜撰。  这种疯狂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经不住折腾,什么缘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糊涂文化、舍得文化、帝王文化……甚至同一文化资源被数个白酒品牌使用。比如,仅山东就至少有两家白酒品牌使用了孔子文化。  是白酒品牌太多,还是中华文化资源太少?文化资源真的都被挖掘一空了吗? 
期刊
以洋河为代表的很多名酒、众多区域强势品牌还是难以割舍中低端市场。    三井小刀:横空出世    2009年后,“小刀现象”屡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一个中低端的光瓶小酒,为何能如此引人关注?  本质原因在于,三井小刀颠覆了光瓶酒的常规运作手法,成为中低端酒行业名副其实的一朵奇葩。  首先,三井小刀在全国市场,尤其是在京津冀鲁苏豫等省率先开发推广10~50元光瓶全产品线,掀起了光瓶酒升级的高潮。  
期刊
中国的农业企业正处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阶段。从食用菌行业来讲,目前这种粗放型的、低水平的、外延式的增长已经达到极限,现代农业企业下一步的增长必定构建在精致农业的基础上。只有精致农业才能提高产业附加值,才能够参与国际竞争。    龙头企业才能带来的规模效益  菇菌行业的农业产值已经1100多亿,加上深加工与精加工,行业总产值达两三千亿。大山合虽然是龙头企业,但销售额还不到十个亿。这说明行业集中度还非
期刊
苗国军(洛阳杜康控股总经理):白酒行业随地捡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白酒的黄金发展期还有3~5年时间,白酒的理性消费时期将会到来。  现代市场的游戏规则是“战略决定走什么路,商业模式决定怎么活下去,品牌决定你能活多久”。白酒行业的发展将由渠道推动发展为品牌推动,消费者品牌将会崛起,品牌力影响将会逐渐上升。  中国白酒目前没有品牌。目前所谓的“品牌”,不过是知名度高些罢了。虽然中国的白酒企业仍然在
期刊
中国白酒业大有机会,但是需要进行一轮甚至几轮的产业整合。实际上,这种产业整合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产业整合的背后,其实就是资本运作和管理能力的博弈。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开头的这句话,用来概括中国白酒业当前的状况再贴切不过。  无论是茅台酒、五粮液的“奢侈荣耀”,还是郎酒、泸州老窖的“百亿梦想”,也无论是白酒业越卖越涨的“财富游戏”,还是资本对白酒
期刊
对于那些实力不济、管理不到位抑或处于品牌初创期的企业来说,深度分销不是不行,而是要缓行,至少要三思而后行。深度分销固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快速成长,但它同时也可能在悄然吸干企业的血液,让企业经营体质恶化,一病不起。    把“深度分销”比拟成一个产品的话,它的“铺货率”之广,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销售精英们召开业务拓展会议,言必称“深度分销”;企业实施“做大做强”的宏伟战略,动辄搞“深度分销”。“深度
期刊
在企业人才建设上,紫山集团旨在建立快乐型团队文化,既倡导一直以来坚持的家乐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思想,但同时也崇尚狼性团队文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市场持续恶化,众多外销企业开始辗转内销市场。但转型谈何容易?这不亚于一次企业涅槃。  历数各行各业,能真正成功转型的企业少之又少。而福建紫山集团就是一家为数不多的外销转内销比较成功的食品企业。  作为一家外销型企业,紫山集团在2009
期刊
2011年对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来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受国内银根紧缩影响,企业现金流短缺,市场投入和新品上市力度明显小于往年,企业不得不在高通胀低现金流的情况下勒紧裤带过日子.  另一方面,2011年农副产品采购价格下降,大大降低了食品企业的生产成本。以绿豆为例,2010绿豆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7块钱,但2011年的采购价格仅为7块钱,采购成本一下子降了10块钱,这给依托农产品生加工生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