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习题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习题蕴藏着强化双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巨大潜在功能,在教学中若能充分的挖掘,即可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潜能;发散思维;挖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当今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以研究和实施呢?笔者认为深入研究习题的内涵,充分挖掘习题的潜在功能,以求达到举一反三之作用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笔者就以一堂作业讲评课中对一道习题的多解、多变等方面的处理为例加以分析讨论。
  题目:已知AD是△ABC的中线,E是AD的中点,F是BE的延长线与AC的交点,求证:AF:AC=1:3。
  一、开拓思路,发现规律
  通过对习题的多种分析和证明,不公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分析和证明进行归纳、提炼,可对一类辅助平行线作法的常用技巧做到逐步掌握,触类旁通。
  二、分析探索,发展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把握命题的多种变通性,进行一题多变训练,有益于实现把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识结构转化。
  变式1:变换条件
  把“中线AD”改为,BD:DC=2:1,把“E为AD的中点”改为AE:ED=3:4,通过上述各种证法均可证得AF:AC=1:3。
  变式2:变换结论
  将本文例题结论变换为求证:AF:AC=FE:EB,由条件均可通过作辅助线得证。
  变式3:变换条件和结论
  将题设中的“E为AD的中点”变换E为AD上任意点,即过△ABC的顶点B任作一直线与边AC及中线AD交于点E、F,求证:AE:ED=2AF:FC。
  变式4:变换图形
  1.将一般三角形变为等腰三角形即得。△ABC中,AB=AC,AD为BC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边BE延长交AC点F,求证:AF:AB=1:3。
  2.将直线FB绕点E旋转使GE∥BC交AB于G,问:结合图10,依变换后的条件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若根据所得条件,寻求结论,可得到多个比例式,其中由==即可得==2。
  图(10) 图(11)
  3.若将FG绕点E旋转到任意位置,且FG不平行于BC,问:+=2是否成立?
  证明:过B作BM∥FG,过C作CN∥MB,分别交AD和它的延第线于M,N,可证明△BMD≌△CMD
  ∴DM=DN,AM+AN=2AD
  ∵BM∥GF,∴= ①
  ∵CN∥GF,∴= ②
  由①+②得+=+==2
  显而易见,这种由“一般”到“特殊”,又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方法,不公有益于求同或聚合思维的培养,更有益于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总之,课本中的不少习题内涵丰富,通过挖掘它的潜在功能来强化双基,开发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不寻常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习题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富忠.思维科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成果。  一、教学方法灵活  口诀法:英语语法枯燥无味,学生一看到语法头
【摘 要】本文提出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运行策略。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来,让课堂成为唤醒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舞台。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方法设计;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诸多探究要素构成的。在课堂45分钟的学科探究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涵盖所有的要素,根据需要,只要
钢结构中裂纹的存在及使用中裂纹的扩展将严重危及结构的安全。传统的断裂力学破坏准则只能判断出结构是否会发生断裂,并不能确定出结构处于各个状态的概率。本文运用随机过程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根据实际需求巧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实现有效教学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加深体会文本内涵,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历史责任感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责任感  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法的外在表现,是课堂组织者教师根据教材需要、课堂需要、学生需要等组织安排一系列有目的、有层次、有效果的教
本试验利用8%苯甲·毒死蜱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苯甲·毒死蜱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在51.50%-70.10%之间,随使用剂量的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中,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形成技能、技巧。因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思维方式不一,所以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也是异彩纷呈。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导入方法。  一、话题导入法  在特定情况下,师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交谈中自然进入课题。如Mod
提出一种能够精确计算异步电机等值电路参数及其稳态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场路耦合的伪静止复数涡流有限元模型,铁芯饱和以及集肤效应直接在场中计及,不须考虑转子的转动,利用不
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天然气改革的政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绩效考核管理的完善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对外竞争力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
【摘 要】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提高观察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提高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