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曲中蕴含的爱民思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诗词曲,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古诗词曲取得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关键在于其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性和思想性,如中国古诗词曲中蕴含的爱民思想。本文从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曲作品来剖析古诗词曲作家们的爱民思想。
  关键词:剖析;古诗词曲;蕴含;爱民思想
  作者简介:杨金祥(1969-),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3
  爱民思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民思想的根源,当从尧舜开始。尧舜爱国爱民思想被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就表达出了对于尧舜贤治的充分肯定,南宋诗人陆游也有诗句“未为尧舜用,且向烟霞托”,表达了对尧舜爱国爱民思想的高度赞扬。尧舜的爱民思想,体现在他们自身的生活,历法的制定以及政治制度的运行中。
  在浩瀚的古诗词曲中,爱民情怀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为亮丽的风景线。
  元稹的《新题乐府》十二首,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痛苦的生活,对人民表达了深深地同情。《织妇词》为深受剥削的织女抒发了内心的积怨,而《田家词》词中全是农民愤激的话,反映广大农民在长期战争、繁重租税盘剥下的不幸。元结的《舂陵行》中“朝餐是草根,暮食扔木皮。出言氣欲绝,意速行步迟”,写出老百姓在统治者的盘剥压榨下呈现出孱弱羸老的形态。用“追乎尚不忍,况乃鞭扑之,”表明了心中的感慨和同情。刘禹锡的《浪淘沙》写出了同情和体恤淘金女的艰难生活。张养浩的名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写无论国家是兴盛还是衰亡,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始终摆脱不了受剥削压迫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深切的同情,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呐喊。
  一、《诗经》昭示的爱民思想
  《诗经》中反映农民对于压迫、剥削的不满和反抗的作品很多。
  《豳风·七月》全诗集中笔力描绘了春秋时代的农民一年每月的辛勤劳动的情况。“七月流火”就是流火的七月,农历七月份天气是一年中第二热月份,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热难耐的。农民在烈日如火的酷热下,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动,表现了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他们的悲惨生活。
  《魏风-伐檀》这首民歌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剥削统治者的强烈愤恨和反抗情绪。“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这是一幅劳动者伐檀运木的场景。古时候因劳动条件有限,工具简陋,没有电动的锯子,没有运木头的汽车,伐木运木是非常繁重的劳动,但奴隶们并没有抱怨劳动的乏累。“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这是劳动人民对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劳动是理所应当的,甚至是最幸福的事情。他们看不惯的是那些不劳而食的人。他们怒骂统治阶级是吸血鬼,是寄生虫。这首诗不仅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
  《魏风-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诗人把统治者比做贪婪凶残、人人厌憎的大老鼠。这首怨刺诗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贪得无厌的蔑视和重敛盘剥的怨恨情绪,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悯农》里蕴含着热爱农民的真挚之情
  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宋代杨万里的《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饥度残岁,不堪岁里闰添长。
  三首《悯农》有相同之处。不妨望文生义,标题意思是怜悯农民,思想意义都是表达农民终年辛勤劳动和劳动收获的来之不易,却依然过着相当穷苦的生活。诗人入木三分地道出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活出路的问题,字里行间满含着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三首《悯农》有不同之处。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一描绘了农民在正午烈日下汗流浃背地劳动情景,揭示了一个真理:有劳动才有收获。获得教育启示是正因为劳动艰辛,更要珍惜劳动成果。其二描写了农民辛勤劳动了,得到的结果是丰收了却“丰收成灾”,农民还是逃脱不了惨遭饿死的命运。杨万里的《悯农》有深刻内涵的是后两句诗,可以说是代灾农立言,让人们感受到诗人那颗关切民生的拳拳之心。通过当时自然灾害带给农民们的悲惨遭遇,影射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本质。农民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凸显这三首诗巨大的现实价值。
  三、李白诗里的爱民情怀
  李白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数量不多,但对人民的感情是相当诚挚纯朴的。《丁都护歌》中“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都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意思是炉火隔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这写冶炼工人的劳动,是我国最早的描绘工人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表达了诗人对盛情招待自己的农妇的感激之情。李白还有反映妇女题材的诗歌,反映许多妇女的别离之苦,《子夜吴歌》、《长干行》、《江夏行》、《乌夜啼》等诗里反映了妇女倍受离别丈夫的相思之痛。
  四、杜甫诗渗透着爱民忧民思想
  从杜甫的核心思想上,杜甫接受了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穷年有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他的思想写照。因此杜甫对人民充满了热爱和关心。
  从杜甫自身人生经历上看,杜甫科举屡试不第,仕途不得意,安史之乱使其颠沛流离,晚年贫病交加,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他饱尝了生活的艰难,由此推及到天下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中,诗人谴责了皇帝穷兵黩武,致使人民流血牺牲,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国家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眼见自己破败的草堂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由自身的疾苦联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感触至深,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最为真挚的希望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对人民的关心,达到了动人肺腑的程度。   杜甫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下黎民百姓悲惨的生活的诗作。在《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中,“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说明在唐王朝连年的战事使百姓背负着沉重的军饷负担;在《遣遇》中,“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和在《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中“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暗示人民先前的赋税未缴清, 庶吏又来盘剥;在《枯棕》中,杜甫把久处于重敛盘剥下的人民比喻作枯棕,喻意是那些在战乱之年忍受官吏重重盘削的黎民就正像是这些屡遭斧斤割剥而早凋蔽的棕榈,黎民如枯棕一样直至被统治者敲骨吸髓到榨干吸尽。在《客从》中,杜甫活用鲛人泣珠的典故。“客从南溟来, 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 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 就今征敛无。”体现了杜甫爱民忧民的情怀。
  杜甫对离乱中苦难人民的同情的作品。《兵车行》、“三吏”“三别”、《悲陈陶》、《悲青坂》、《岁晏行》等,一篇篇诗就是一幕幕悲剧。“”人民被剥削,被压迫,被搜刮,被屠杀的惨状历历在目。如“一物官尽取”说明了人民一无所有。又如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粸窄”;“高官达马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从诗句中可以窥见人民的苦难惨状。“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为了还清赋税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这是何等的凄惨!
  杜甫殷切希望改善人民境遇的作品。在《洗兵马》中祈祷“安得壮士挽天河,惊洗甲兵长不用!”希望“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他同情人民的负担,说到:“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这些都喊出了人民的呼声,渗透着人民的思想感情。
  从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上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对于当时社会的有力批判,讽刺阶级对立尖锐,贫富悬殊极大的社会现实。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里,他愤怒地指出封建王公大臣奢侈腐化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剥削人民的基础上的。
  五、白居易诗里深刻的爱民思想
  白居易的诗作浅显易懂,贴近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所以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写的是饱受烟火熏烤且满身尘土的卖炭翁形象,交代的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烧炭卖炭者繁重的劳动景象。“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显示了老汉烧炭卖炭是为了求得生存的目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揭示了卖炭翁复杂的心理状态,即卖炭翁虽然身上衣着单薄,但希望天气更冷一些,这样炭卖的价钱高一些。
  从他的诗歌主张上看,白居易提倡歌诗为民而作。白居易旗帜鲜明地提出“为民”的口号。他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就是为了“惟歌生民病,但愿天子知。”这是为民请命的心声。在《竹枝词》中,“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诗人夜间听到飘荡在山城的上空悲凉、凄苦的歌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想到治下人民的种种苦难,自己心中立即充满了愁绪,体现了“为民”情怀。
  从他的诗歌内容上看,白居易的讽喻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首先表现在他关切农民的痛苦生活。他提出:“嗷嗷萬族中,惟农最苦辛”。“惟农最苦辛”最直白地声明农民是最辛苦的。在《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描写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冒着酷热辛劳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写出了官府赋税之多,导致穷妇到了不得不拾穗充饥的地步,对中唐严重的苛捐杂税带给人民沉重苦难进行了鞭挞,表现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在《杜陵叟》中,“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是以直率的口吻,代农民作了血泪的控诉,发出愤怒的呐喊。
  六、苏轼诗作体现出的爱民思想
  苏轼本着“论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的创作思想,写出了一些反映民间疾苦、谴责官场黑暗、关心国家命运的诗篇。在《荔枝叹》中,借“至今欲食林甫肉”托古讽今,愤怒地抨击了以人民血汗“争新买宠”的当朝权贵。在《山村五绝》和《吴中田妇叹》中也渗透着民众苦难的意义。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有一年因严重的春旱百姓受灾,他心急如焚,便到一个叫石潭的地方为百姓求雨救灾。成功了,在去石潭谢雨的途中,欣喜之余,作《浣溪沙》五首。其中一首写道:“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这体现了苏轼不忘百姓疾苦、关心农民生计的爱民之情。苏轼善于记录下了在农村的所见所闻,捕捉并描绘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细节片断。如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看到农民过着平淡而恬静的生活感到由衷的高兴。
  参考文献:
  [1]杜甫.《杜甫诗集》[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5-1,第一版.
  [2]《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3]《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4]中华文集.《苏诗文集》[M].北京:中华文集编辑部,2000-1-1.
  [5]郭锡良.《古代汉语》(下)[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9-1.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
其他文献
摘 要:老舍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先生出生于北京,因此北京地域文化对老舍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和素材,在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中,北京情结凸显得特别明显。而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之间必然有一种互动的关系,根据对众多文化作家的研究发现,文学创造者的作品大多都有地域特征,而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老舍先生。因此本文将从“异乡的寂寞”、“回忆的情调”、“理想的图景”等三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特色鲜明,意蕴丰厚,以其浓厚的温情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2013年,迟子建的新作《晚安玫瑰》问世.这部作者用时最长、篇幅最长的中篇
复杂硫化矿的特点在于有用矿物的结构复杂。对处理这种矿石的各个浮选回路的任何性能评价都应该包括对有用矿物不完全解高度的影响分析。在某座处理细粒级方铅矿、闪锌矿和脉
摘 要:对于鲁迅来说,由于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突出地位,关于鲁迅的研究一直不绝于耳。文章以多维度视角下鲁迅传记研究为写作对象,首先对鲁迅传记研究类型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走向人间鲁迅,走向学术勇气和走向大众鲁迅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论述。接着分析了鲁迅传记写作突破,分别从笔法突破和体力突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从多维度视角对鲁迅传记进行分析。  关键词:鲁迅;传记;视角  [中图分类号]:I2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1911-1942)的一部经典现代小说,小说以萧红童年的记忆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呼兰河周边发生的人和事,小说中运用了很多的描
期刊
本文就笔者阅读的相关文献,对钱中文的文学意识形态论进行简要分析,他提出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将意识形态做了文学的和政治的两种区分,阐明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对
摘 要:程抱一,1929年出生于中国济南,是当代早期的移民法国非常有名的华裔学者、诗人和作家。他本人十分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流和传播,并在其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一生致力于此,被赞誉为“中西文化之间永不疲倦的摆渡人”。1948年时,程抱一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法国学习,由于之前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进入法国学习后受到的法国文化的影响,使程抱一认识到各种文化之间能够相互渗入,文化与文化之间
摘 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和叙事模式,并探索了《儒林外史》对谴责小说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儒林外史》;谴责小说;发展;影响  作者简介:丁欣(2000.1-),女,回族,河南省郑州市人,高中生,喜爱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优秀代表作,除
摘 要:“寻找”是朦胧诗的一大主题,本文对朦胧诗的寻找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指出对“美好人性”和“人生理想”的寻找是朦胧诗人共同的情结和创作主题,并审视其在当下时代与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朦胧诗;主题;寻找;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成长于文革时期的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北岛、顾城等,并没有因
摘 要:残雪文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虽然比较隐秘,都是极其的顽强。我国古典文学在青年运动开展的同时逐渐走向衰退,然而中国传统文学并未真正消失,结合残雪文学下的元素,都可以看出本土文学传统的影子。透过文字不仅可以看出巫楚之风,还体现出抒情传统,由此形成神秘且荒诞的残雪作品创作。  关键词:中国文学传统;残雪创作;抒情性;湖湘文化  作者简介:夏梦苓(1983.8-),女,四川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