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启发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师生关系。
  (五)引导性原则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二、准确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在新的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
期刊
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中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积累、语法基础和英语语感才能进行英语写作,因此英语写作也是对中学生学习英语提出的最高要求,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和引导。    一、以积累词汇和把握英语句法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翻译、描述事物和发表议论,启发诱导学
期刊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
期刊
摘要:文学素质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文学教育给学生开拓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广阔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要求切实加强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性阅读,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概念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文学鉴赏与创造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鉴赏阅读;素质培育    传统的的语文教学以知识、技能教授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期刊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它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为中介,而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教师的情感教学主要体现于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热爱之中,体现于对英语学科和英语教育工作的热爱之中,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
期刊
摘要:语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体现于听、说、读、写的立体空间,它存在于交际中,其真实含义受制于语言环境;语篇的语言环境即语境,它是言语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状况。在英语教学注重语境和语篇的紧密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境;语篇;结合;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语篇与语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时,需要从字里行间,从上下文体会出作者的思路与情感态度,语篇蕴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几年多了,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许多困惑,也作了许多努力。现应大会的要求,作如下汇报:    一、《学生成长记录袋(档案)》的建立与运作    袋中收录反映学生学习进步和学习状况的重要资料:如自己满意的试卷,作业本;单元知识总结与反思;自己满意的作品和自制的学具;自己解决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材料;课题学习的记录等等。袋中材料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辅助确定。记录袋由学生自己保管。袋中
期刊
摘要:游戏是一种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活动,它非常适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如何充分地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能在玩中学,乐中思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游戏;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它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了反思性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英语阅读;主要方法    一、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涵义和作用    1、什么是反思和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就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境的一种行为。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反思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