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生猛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仑的生猛在于他既对社会潜规则谙熟于心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好去逗弄一下潜规则的痒痒肉——如果他只满足前半句,那冯仑便只是一个精明市侩的投机商人;如果单满足后半句,便是一个令狐冲式样的笑傲江湖的逍遥混混。
  
  一个奋斗的男人的一生,是雕刻自己的一生,同时也是摧残别人的一生。他像刻萝卜花似的,一刀一刀把自己雕得很好,越从远处看越伟大,越走近越觉得很可怕。我曾经是一个书生气很浓的人,现在表面看很斯文,但内心早已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冯仑
  
  第一次见冯仑是在我们《中国经营报》办的年会上,轮到他演讲时,只见其三步两步跃上讲台,手随意地插在裤袋,习惯用大量排比句把台下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得死死的;第二次见他是在网络节目《冯子乱弹》的录制现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竟把电影《色· 戒》同民营企业二十年来的发展,比如欲望和责任联系起来相提并论,言之凿凿;第三次见他是在理想国际大厦一层的咖啡厅,大家边吃边聊,席间冯仑的“敢言”和坦率让习惯了“企业家必‘装’”的我们倍觉生猛。
  他会笑着像讲笑话一样告诉你,原先在《野蛮生长》里写到“伟大”的负面内容时用了“伟大的阴部”这样的词句,吓得编辑擦着汗改成了“伟大的阴暗面”,而诸如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挪用革命经费嫖娼这段,则更是在校订过程中被删了个干净彻底——如果说这些只能算是言论上的肤浅调侃,那么其在书中对于“政商关系、原罪、面子”等问题上的思考则透露出实实在在的野蛮。
  冯仑的生猛在于他既对社会潜规则谙熟于心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好去逗弄一下潜规则的痒痒肉——如果他只满足前半句,那冯仑便只是一个精明市侩的投机商人;如果单满足后半句,便是一个令狐冲式样的笑傲江湖的逍遥混混。恰是因为他在满足“既”的同时又包含“又”,冯仑才因此在野蛮的同时还能茁壮。
  
  纯爷们儿很难给冯仑下定义,那亦非我等小女子需要做的事情,但却很容易在这几次会面、在看他书的过程中用感觉给冯仑勾勒一个印象,那便是“纯爷们儿”。
  所谓的“纯爷们儿”,当是亦正亦邪,透着世俗化的正直,不同于官场宣扬的道德、学者的假清高,这种正直是经历生活种种诱惑的结果。在大多时候得符合孔子制定的“君子”标准,“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其言也厉”,就是看上去很一本正经,打交道后发现挺好,很有人性,且话都说到点子上,有不容置疑的力量。但同时也并不虚伪地避讳个人需要,会“大公有私”,需要公的事情一定得公,私也不放弃。
  “纯爷们儿”是一种境界,需要历经修炼方能成精。
  他是这样修炼的: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用冯仑自己的话说,“永远找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做事,不怕别人不带我玩,我只管见天儿追着先进走。傍大款就是总是找公司实力比我大的企业,然后走正道。你身边如果都是这些人,你也就跟着伟大了。”
  冯仑自打小有个“病根儿”,喜欢学先进,别人只是嘴上春风,他却是真的做。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好给中国最牛的那些人写信。冯仑说,“‘文革’期间,我写过很多信,包括给黄帅都写过信;有的人理我,大部分人都不理我。但我不气馁,报纸上每登出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我就写信跟人家交流。1976年夏天,我和一个同学到上海找那些人去学习取经,因为太小,别人都不爱答理我们,但我们仍然激情澎湃,奔走不停,逮住‘先进青年’就学。”
  在不断“从小男孩到纯爷们儿”的修炼过程中,冯仑总结出了关于男人一生的两个时间命题,第一个是15~20 岁,决定你要做什么样的人,内心的英雄目标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学先进。第二个是20~25 岁,开始进入社会,开始扎堆儿交朋友,这个过程中“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最后会决定你的一生”,所以要傍大款、走正道。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立志和实现志向的过程。15~20 岁的立志过程相当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所有事情的思考方法。志向在哪儿,人就在哪儿琢磨:志向在挣钱,你就会想着如何去斤斤计较;志向在为人民服务,你就会学雷锋、做好事;志向在成仙得道,你就会在装神弄鬼上花心思。
  立了志,必然会在前进过程中遭遇种种“烂事”磨难,人就难免愁苦,好在痛苦是男人的营养,经历一次就多一分容忍和抗摔打的强韧,经历多了,“纯爷们儿”才会向着“伟大”进化。
  
  欲望管理
  一个男人的进化过程就是管理自身欲望的过程。而国人则倾向于把这个欲望实现的过程同“人际”之间牵扯出一种权力寻租的关系。当大多数人在“面子、熟人规则、关系”的潜台词下面浮沉时,谁能对欲望进行“筛选性实现”,并控制好实现这些欲望的“成本”,谁就能在博弈中争得先手。
  在关于欲望管理这个话题里,最先要注意的是欲望和能力之间是否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当能力和欲望差距太大的时候,即使再有雄心壮志,也很快会让“你”这个主体为自己的欲望付出不容忽视的成本——当事人的能力没有变化,却把欲望提到了理想的最高边界,这不意味着我们拥有勇气,而恰是表现出了一种对自身欲望完全没有管理的懵懂。
  “欲望本身在那里,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提高能力,获得更高的财富、权力。于是我们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包括权力、意识和奴役别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冯仑说。
  先说面子,鲁迅把面子称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中国人的问题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是形式问题。”冯仑说,“要解读中国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特别需要研究他们对关系和人情面子所采取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观察。”
  中国的人际关系有个传统,强调角色化关系,所以潜意识地喜欢套熟,喜欢攀亲戚。因此人际交往模型大约也就分成了三种,一种是“家人关系”,一种是“熟人关系”,一种是“生人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家人关系超越制度、超越规则,面子最大;熟人关系有选择、有条件,有时好用,有时不好用;生人关系人情最少,面子最少,规则最多。
  “面子、关系”几乎等同于国人的经营逻辑。“所以民营企业很多领导总有个感觉:熟人多了好办事,但是我算了一下,用熟人实际上也不是都能赚钱,用熟人不一定就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相反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成本上的过度支出,收入是递减的。”冯仑说。
  所以欲望管理的其中一部分是要管理面子和人际关系,就是说要控制熟人的成本。民营企业熟人用得越多,越相信内部熟人关系,结果制度成本就越高,而且制度会被损害,甚至根本没有办法建立制度文明。冯仑举了个例子,他们曾让监事会专门对公司内部制度执行情况做过一个定量研究,专门研究哪些制度被执行、哪些制度没被执行,后来发现执行最不好的是报销制度,大概只执行了40%,因为报销是熟人给熟人签字, 没有人认真看票,基本上都签了。越是熟的人越不好说不签,因为关系太熟。执行最好的是投资制度,因为投资是董事会决定,董事会都是生人,跟经理平时没什么交往,关于投资一定要董事会批准,执行的比率是100%。
  另外一个, 还要控制忠诚的成本——我向来以为忠诚是一种多多益善的品格,因此冯仑的提法让我觉得新鲜,竟有人对忠诚嗤之以鼻?但他有他的理由,“中国民营企业重视忠诚问题,往往是因为对制度没信心。但如果不按照制度办,越对你忠诚的人越容易超越制度,仑最后会使组织内部发生混乱,导致组织成本不断上升。我觉得民营企业进步的最终标志之一就是老板消灭身边最后一个对他个人忠诚的人,让所有员工去忠诚体制,忠诚于公司的制度。”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之所以失败,大多是因为放纵自己,放纵自己的欲望。
  当私人欲望的管理稍有雏形后,人就有可能面临更高层次的“私人欲望社会化管理”,比如如何应对自己企业同政府之间的政商关系。“我们的政策制定程序还不够透明和清晰,这就造成了政府权力边界和企业行为边界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特别审慎地处理自己跟政府权力部分之间的关系。”冯仑说。因此他的态度是,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由,持续发展。
  
  时间排挤效应
  时间排挤效应牵涉到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一是时间。投资是人类社会由钱到钱行为中的一种,剩下的另外两种是赌博和投机,投资与它们之间的区别如果从时间上来划分就是持有时间较长的经济行为,比如巴菲特死攥着可口可乐股票不撒手的这种表现就是投资。
  然而时间这个东西特别有趣,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消费资料,因此,它既是投资品也是消费品,这就是时间的排挤效应。“一个企业领导人,如果一生都把时间作为投资品的话,那就变成了资本的奴隶,就变成了你做的事情的奴隶。所以在时间方面,要特别细分出你自己作为投资品的时间和作为消费品的时间,然后用做事情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来提高你在生意上的金钱回报,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满足你消费时间的欲望。”冯仑说。
  他打了个比方,假设他拿着一杯水马上就喝了,这叫喝水,如果举十个小时,叫行为艺术,性质就变了。如果举个一百个小时,死在这儿了可动作还保持着,那就成了一个雕塑。然后如果再放五十年,拉根绳就可以卖票,就成文物了。“所以不是行为本身,而是时间会决定一件事的性质。如果专心在一件事上花时间花到足够多,你既可能成为这件事情的主宰,又可能因此而获得收入,更重要的是,时间还游刃有余,你还会有很多闲暇去消费时间做别的事情。”他说。
  在投资时间的过程中,聪明人和笨人在相互转化,当所有聪明人都去做同一件事情的人时候,这就是成为了一个愚蠢的决策,这与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的观点不谋而合,他的观点是,“如果一个方案有90% 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筒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已经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
  “反过来一个笨人做了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愚蠢决定,每天倒腾一点,但到第18 年都没有竞争对手出现,保不齐第20 年他就成功了。”冯仑说。
  所以说,愚蠢的人靠时间变成了聪明人,而聪明人想偷懒节省时间却使自己做了愚蠢的决定,其实这同时间排挤效应一样,也是二律背反。
  


  Q&A·冯子乱谈
  万通把9 月13 日定为“反省日”,以求自警自省,不知最近的一个反省日是怎么过的?这次是公益主题,我们成立已经17 年,不再是“原罪”或者合伙人问题了,而是要想:第一,怎么跟政府的关系作嫁接,比如企业跟体制的关系、企业家和政府领导的关系以及跟国企的关系。
  第二,要思考跟社会的关系,我们跟社会的关系除了股东关系以外,员工的保护和薪酬是不是也要有所调整?第三,周边环境,包括能源问题也要关心。
  今年反省日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成立万通公益基金会。公司希望未来成为一个绿色公司,按照国际价值观和标准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
  你在书里有句话很有意思,“选择就是放弃,自由就是枷锁”,想听听你自己的解释。
  这话是我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就在说的,那时候还把它写在了一个小本儿的扉页上。1989 年遇到一些事情逼着我必须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决定,比如出国或者做生意等等。于是发现,人即使在穷途末路其实还是拥有很多选择,你只有面临放弃之后,剩下的才是你要的。选择不是说筛出你要什么,而是要明确你不要什么,人难免贪欲,只有抛弃,最后留下的才是你要的。
  至于后半句,往往越自由的人,越对自己负责,因为无论你是选择到万通或到万科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你都是自由的,因此你选错了不能怪别人,你不能埋怨别人的时候你反而不敢轻率选择了,反而会更加小心翼翼。而如果有人对你的选择负责,假设错了你就可以埋怨别人,这其实反而是一种轻松自由的选择。所以“自由就是枷锁”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仑语
  · 伟大的人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从来都是把大道理留给自己,小道理留给别人。一般的人都是把小道理留给自己,大道理留给别人。
  · 军事组织的变革是商业组织变革的先导。今天从全世界范围来观察,军事组织在朝两个方面变革,即正规组织、合法组织“特种部队化”和非法组织或非契约性组织“基地化”。
  · 组织有时像一件衣服,应当先做衣服后长肉。
  · 历史越长,是非越相对,历史越长的地方就越没是非。为什么呢?一个是非如果是当下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拉开一段时间再看,若是若非,再拉开一段时间,是非可能会掉个儿。
  · 老男人要玩,小男人要思考。
  · 领导干部在不得已接触女性的时候,切记这三类女性不能碰,名字里带萍字、记者和女商人,尤其是女商人。
其他文献
如果身处传统产业,52 岁的上司大概能教给你更多东西;但如果在一个年轻产业,我一定选择25 岁的老板。    可能中国人对别人的年龄特别感兴趣,总是第一次相见就问起年龄,隐晦点儿的就问属相。有种感觉很奇怪,当你不知道上司年龄时,会认定他有两把刷子;当你突然得知上司比你年轻,这种感觉一下子会变成了对他能力的质疑。我既当过年长的下属,也担任着年轻的上司。  刚来内地工作时,我在群邑的前身——传立做上海
期刊
我们怎样死?  但凡人类能主动选择的死亡,大多与“自杀”这种行为有关。  几乎可以这么说,人类自杀史与人类文明史同时开始。  我们怎样死?  这是一个比“我们怎样活”容易回答得多、也难以回答得多的问题。  我们怎样死?  2008 年2 月下旬到3 月上旬,不到10 日内华为便发生了两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从  2007 年7 月18 日张锐自缢身亡到2008 年3 月6 日张立国食堂坠楼,华为在
期刊
寻求突变的人, 必须换掉主词永远是“我导师说我妈说……我好友说我老板说”的话语系统。    无论活到几岁,身处何方,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谁都难以逃离“人际关系”。而这些越来越嘈杂的人际声音,正是个人创意能量版图的最大障碍。  在这个氛围里浸淫得越久,这些声音越把我们捆绑得喘不过气,让我们习惯性地噤若寒蝉、畏首畏尾,选择与大家相同的安全做法。在如此环境下做小规模的创意改变,基本上无济于事;凭借这些轻
期刊
人人都不能离开秘书! 随着个人工作内容逐渐多元、工作范围扩大、工作量增大,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中有所发展,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必须条件。 但是,在层级日益扁平化的今天,越来越少的人有权力拥有专属秘书来帮你打点一切。要想工作出色,你的一个工作内容就是,成为自己的秘书——内心深处一个不可或缺的“女人”。像“她”一样,拥有清晰的头脑、安稳的内心、掌控细节的能力、为人处世的情怀。我们的这个主题,
期刊
摄影/ 郭进化妆/ 海霞( 易茗造型艺术学校)  场地提供/ 微软( 中国) 有限公司      康颖涛的职业生涯规划  康颖涛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曾从事过7 年国际预防医学的国际项目管理工作。“Connie ( 康颖涛)会更好地照顾员工的,因为她是学医出身的。”这是康颖涛某任领导对她的称赞。  1994 年, 转换行业领域和职业,从医生变成快销行业玛氏食品( 中国) 有限公司负
期刊
1 用“下一步骤法”促成交易  有家电话公司急需200 具电话,于是联络了4 家制造电话的厂商,看看哪一家可在最短时间内将货品送达并安装好。前面三家的答复分别是:“我们会尽快送上。”“可以在24 小时内送上。”“一接到订单便立刻送上。”而第四家的答复是:“请告诉我们送货地址。”  结果,当然是第四家获得订单。  下一步骤法是完成交易的高明方式,不过销售员需要有高度自信,才能不知不觉、不着痕迹地完成
期刊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爱情、工作、健康、友谊和信仰,这5 个在空中不停往下落的玻璃球(据说只有工作是橡皮球),让我们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常常接住这个就差点错过那个。你忽视其中一个球的时间越长,它就会越来越烦人、越急迫地夺取你的注意力。太长时间不注重健康,结果就是从精神到身体的崩溃;拖延工作则会使你的事业和收入遭受重创……这是许多人的现实生活模板。所有的球都抛在半空。  事实上,你真能把生活中的每部分当
期刊
去汉诺威看CeBIT!  每个IT 粉丝都心怀此梦。今年的3月4 日到3 月9 日, 这个德国小城巨大的展览中心再次被全球各地的信息参展商和观众塞得满满的。才早上5 点, 冬天的欧洲到处还满眼漆黑, 汉诺威中心火车站却已经熙攘地像个圣诞市场。到处都是西装革履拖着拉杆箱的商务人士, 到处都是像我一样坐夜车颠簸而来的年轻背包客。长度惊人的地铁在市区不断钻下去又爬上来, 满载着黑压压的人们去往郊区那个相
期刊
采访/ 王舒婧 答疑/ 中里巴人    中里巴人:  真名郑幅中,《求医不如求己》一书作者,北京中医协会理事。“疾病是野性的一种宣泄, 它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可以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对于治病来说, 中西医之争真是无谓, 本来就没有优劣, 如同山水画与油画、佛教和天主教、咖啡与清茶、数学家与诗人之比较。中西医者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相互配合、各显其能的战友, 而不是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夫妻。  亚健康给身
期刊
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应该是自己最适合的,而不是最想要的。这个世界没有完美,平衡是最好的结局。连体人的家庭、事业、亲情、抉择最平常的小事情,透射出生活中大道理。    2008 April Staffers 85记得看“Stuck On You”(《连体兄弟》) 是在2003 年,悉尼。学校旁边的电影院外,放了一张很大的宣传海报,有马特· 达蒙,还有另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两个人的身体从肋骨一直连到腰部。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