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议论文开篇方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头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处于文章的显要部位,因而具有特殊的功能。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一篇文章的开头至关重要。文首若确有“龙头”或“凤首”之感,就会使人手不释卷,产生磁石般的魅力。凡是名家的文章,虽因人而异,各具特色,但其开头无一不是“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里,我就高中议论文讲读篇目开头常见的方法加以简要地整理分析,归纳如下:
  
  一、明志式开篇
  
  文章的开篇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全文的论题,展示纲目,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迫使人急不可待地寻求答案。例如“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革一下。其理由如次”(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头两句直截了当地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是全文的论题),点明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主张,并用“其理由如次”一句引入下文,为什么要“改造”和如何“改造”明快醒目。高中语文课本中用这种方法开头的还有《反对党八股》、《别了,司徒雷登》、《义理、考据和辞章》、《讲讲实事求是》等。这种开头方法,主要是开篇明志,触文提神,给人以神爽心快之感。
  
  二、拨乱反正式开篇
  
  即先摆出一种或几种错误的说法(树靶子)进行驳斥,然后再提出正确的观点,使二者形成鲜明的比照,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的开头这样写道:“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长久。例如英国,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永远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云”。这种方法,一开始就抓住对方言行之要害,单刀直入,无情捣巢,入笔勇猛、凌厉,使读者入手擒题,大有腾挪而起之势。写驳论文章,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拿来主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个人和集体》等都是如此。
  
  三、追根求源式开篇
  
  这种开头方法就是首先交待写作背景或写作缘由,接着再提出中心论点的一种写法。《农村调查序言》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就是用的这种开头方法。前者开篇先说农村政策已经改革,全党应该执行新时期党的政策。接着提出全文的主旨:“印这个材料,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后者首先指出爱国主义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接着阐明爱国主义和现阶段爱国主义的特征,然后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读者接触到这样的开头,不仅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而且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篇文章的发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四、自问自答式开篇
  
  即落笔以设问句引出本文要论述的中心,接着给予回答。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篇就是自问自答式。“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中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又如:《崇高的理想》开头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也是如出一辙。这种以设问起首的方法,会给读者造成疑问,留下悬念,引起注意和思考,使人手不释卷,急欲一读,寻求答案。同时通过自问自答调整了语句节奏,使行文避免呆滞。
  
  五、讳饰回避法开篇
  
  文章作者常因不愿或不忍心或不便直陈要说的话,而改用另外一种说法来代替,这就叫讳饰。为了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议论文的开头也可以借助讳饰手法,故意“回避”要说的话,将论说的中心推向感情的深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表达的效果。比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开头就独具匠心:“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文章的开头没有直接说马克思这位伟人的逝世,而是用“停止思想”来代替,这决不是作者为了刻意求新,而是对这样一位世界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世界人民无比崇敬的导师、恩格斯的亲密战友的逝世哀痛心情的真诚表达。既抒发了作者无限悲痛之情,又与主语“思想家”配合得体。用词准确、生动朴实而致情。接下来又用“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样一句重复之词更加表露了人民对领袖逝世的痛苦惋惜之情。这里作者不愿也不忍心直陈巨人的“逝世”,而是反复连用了两个“睡着了”,“回避”了“逝世”这样一个不愉快的字眼,表达准确而周密,不仅加深了感情的力量,而且更加引起人们在内心深处的共鸣。这种开头,很自然地勾起了后文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的论述,将读者引到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的情感中。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活动的方法,称之为教学方法。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运用好的教学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探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比较注重语法,老师也比较注重句子成分的划分,其优点是学生遇到长句时懂得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来压缩句子,变繁为易,变长为短,但是上这种课会比较闷。而新教材比较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轻视语法,甚至忽视句子成分的学习,给高中的阅读带来很多副面影响:我发觉这一批学生连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都不知道是什么;何来理解长句。而在高考试卷中,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短文改错四大题中都会涉及到长句理解
期刊
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实际化,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优质课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配合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如何才能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呢?下面就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高一上册第10单元Lesson 38 The Olympic Games一课为例,简谈以下关于调动学生积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基本能力和必要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各国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合作意
期刊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的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便是不断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如果因循守旧就落后,就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对创新要有清
期刊
内容摘要: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知识也随之有所变化。特别是高中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初中各科还学得挺好,尤其是数学,但当他们跨入高中后思想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数学很难学,也令他们头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采取几种数学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中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 积极性 快乐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期刊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时代的发展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初中英语作为入门阶段,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初步技能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
期刊
重视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肩负起时代重任,努力完成这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创造教育,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挖掘教材潜力,设置创新情境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化学创造史实和广阔的化学创造前景,我们在教学中要
期刊
课程是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组织化、制度化、结构化了的教育性经验。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结果。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从整体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可以说学生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与课程体系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
期刊